「無限流」國產現代都市劇打開新方向

2022-03-28     影視前哨

原標題:「無限流」國產現代都市劇打開新方向

導讀:《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或許確實可以被視為國產劇的一種題材革新方向的開端,指向對於超自然設定的更加靈活、嫻熟的運用,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故事、新類型。

文 | 王玉玊

2022年初,《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兩部被冠以「無限流」標籤的網劇作品接連獲得好評,兩部作品都在現代都市的空間之中疊加了時間循環的超現實設定,分別實現了「時間循環+都市懸疑」與「時間循環+都市言情」的題材創新。兩部作品的成功也證明了當代中國影視觀眾已經有能力、有意願去觀看現實背景疊加超現實設定的類型故事,這也為國產現代都市劇打開了新的方向。

當然,嚴格來講,以「無限流」來指稱這兩部作品其實並不恰當。由於《開端》的同名原著小說在連載詳情頁使用了「無限流」這個標籤,劇中也反覆將表達無限含義的符號「∞」用作一個重要的表意符號,所以在《開端》的宣傳之中,常常會使用「中國第一部無限流題材網劇」等說法。但「無限流」作為中國網絡文學領域誕生的獨特題材類型,其基本特徵是類似於電子遊戲的多副本結構,主人公要依次在多個作為平行時空而存在的面貌各異的副本世界中穿越、冒險,在同一部「無限流」小說中,可能同時包含現實都市、末日廢土、黑暗童話、修仙世界、中土西幻等多種設定的副本世界。

2007年,網絡文學作者zhttty借鑑日本漫畫《殺戮都市》的部分設定,開始在起點中文網創作小說《無限恐怖》。在這部作品中,男主人公進入神秘的主神空間,被迫前往各式各樣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務,由此形成的故事類型就是「無限流」,也就是說「無限流」中的「無限」二字實際上源於《無限恐怖》這部作品。充滿想像力的副本設計,以及基於副本世界而設置的任務和謎題,是「無限流」作品的重要看點,《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中都不存在作為「無限流」作品典型特徵的多副本結構,因而不屬於 「無限流」作品。

儘管「無限流」設定主要出現在網絡文學與網絡漫畫中,但中國並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無限流」影視作品,2017年改編自同名漫畫的網劇《端腦》就有著典型的「無限流」多副本結構,副本設計亦頗有可觀之處。只不過或許是由於當時的觀眾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樣一部設定複雜的作品,再加上《端腦》在宣傳方面力度欠缺,這部作品終究沒能獲得市場認可。

《開端》的男女主人公肖鶴雲與李詩情被困在一輛即將爆炸的公交車上陷入時間循環,反覆經歷公交車爆炸的死亡時刻,又一次次回到爆炸前的時間節點。為了逃脫循環、阻止爆炸,肖鶴雲與李詩情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在一次次的失敗和絕望中再次鼓起勇氣、從頭來過。隨著二人的調查與行動,公交車爆炸案的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兩人發現,他們要拯救的或許不僅僅是自己與其他乘客的生命,還有一個個在逆境之中或悲傷或憤怒的心靈。

《一閃一閃亮星星》的女主人公林北星則通過刪除舊手機中的簡訊意外回到了高中時代,並意識到曾有一個名叫張萬森的男生愛她勝過生命,為了她而死在高考結束當日的漫天大雨中。林北星於是一次次穿越回過去,一次次嘗試拯救張萬森。悄然無聲又驚心動魄的愛創造了違背時間法則的奇蹟,林北星終於意識到她的穿越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彌補張萬森生命中一個個巨大的遺憾,而這每一個遺憾都是關於同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林北星。

儘管在大陸的影視作品中尚屬罕見,但在全球流行文化語境之中,《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所使用的時間循環設定其實並不新鮮,而是已經高度成熟的題材類型。《開端》中以死亡為節點在同一段時間中反覆輪迴的設定曾在電影《羅拉快跑》《忌日快樂》、日本輕小說《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殺戮輪迴》等作品中得到精彩演繹。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將陷入死亡輪迴的男主人公菜月昴獨自懷抱著數次慘烈輪迴的記憶而無法被任何人知曉的孤獨、拼盡全力嘗試各種方式改寫命運卻依然無力地迎來死亡的絕望壓抑、反覆承受臨死前的非人痛苦且不知道下一次死亡後是否還能夠如願醒來的巨大恐懼等等時間循環設定所能帶來的情感張力都表達得極其充分。在其TV動畫改編版中,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菜月昴卻在並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再次死亡輪迴的前提下義無反顧地為了死去的朋友跳下懸崖,以粉身碎骨換來了另一次孤注一擲的機會,這段極具震撼力的演出可以說是將死亡輪迴設定的能量發揮到極致,也使得《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成為動畫觀眾心中的經典佳作。

此外,由於時間循環類作品的主人公往往要在循環中循序漸進、探索事件的真相,找到逃生方法,所以這類作品還常常包含懸疑推理的要素,在強大的情緒張力外疊加一層「燒腦」的快感。

《一閃一閃亮星星》則削弱了懸疑感而以愛情為導向,其故事設計更接近於《求婚大作戰》《告白夫婦》等日韓都市言情劇。未曾宣之於口的告白、未能按時抵達的約會、在現實的磋磨中無法天長地久的愛戀……愛情中許許多多的缺憾變成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執念,帶領主人公一次次回到過去的歲月,帶著「後見之明」改寫人生的劇本,卻也在莫測的命運中邂逅塵封的真相,以及一個更加真誠和勇敢的自己。

儘管已有豐富而成熟的域外創作經驗可資借鑑,但時間循環設定對於中國的電視劇觀眾確實仍有隔膜之處,為符合中國觀眾的觀看習慣,《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都採取了一定的本土適應性策略。《開端》將超現實設定嚴格限制為時間循環這一種,其他一切世界觀與情節展開都極具現實合理性、細節考究;通過幾次審訊情節幫助觀眾梳理時間線、理解設定;在回溯受害人/嫌疑人人生經歷、呈現警方調查過程等國內常見電視劇題材內容的部分節奏緊湊,在涉及時間循環設定的部分則相對放慢速度,適當增加信息重複率。

對這些策略的有效應用最終使得《開端》成為一部對多數觀眾而言「燒腦」而不費解、兼具現實代入感與超現實設定新鮮感的出色作品。對於現實主義敘事傳統的借用是《開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一車乘客各有各的人生不易,體現出帶有現實感的底層關懷,對於張成等人民警察形象的成功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開端》突破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困局,回歸了更具社會主義傳統的人民英雄敘事。

《一閃一閃亮星星》則非常明確地對標於韓國都市言情劇,無論是鏡頭質感與調色,還是敘事節奏與抒情模式,甚至配樂風格都一定會讓有觀看韓劇習慣的觀眾感到熟悉甚至懷舊。在此基礎上,《一閃一閃亮星星》將時間循環這一超現實設定做到極簡,它沒有延續《想見你》的懸疑言情路徑,也放棄了對時間循環做出一個自圓其說的科幻解釋,完全以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感變化推動故事發展。

儘管《一閃一閃亮星星》中張萬森與林北星這兩個人物的設計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缺乏人物弧光,也存在人設偏移的情況,但「暗戀天花板」張萬森確實高度理想化地集合了所有能夠牽動觀眾愛憐的人物特質:他是懦弱與勇敢的矛盾體,他的溫柔隱忍又熱誠,他永遠地停留在天真與成熟的交界點上,以真誠而純粹的目光注視他的愛人,也熱愛這個世界。可以說,《一閃一閃亮星星》的時間循環設定與整個情節設置,都服務於最大限度地呈現張萬森的美好與悲情,而這一策略最終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隨著失憶、絕症、車禍等經典虐戀橋段的過時,都市言情劇似乎越來越缺乏手段去對抗現實都市生活本身的平庸與日常,越來越難以講出波瀾壯闊又令人信服的虐戀故事。平淡溫馨的甜寵劇固然很好,但人生中總歸還是需要一點催人淚下的「悲劇美學」。將以時間循環為代表的超現實設定疊加於現代都市空間的做法,無疑打開了都市言情敘事的新空間,這是《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成功帶來的啟示。對於懸疑題材或許亦是如此,社會派推理的興起本身就意味著本格推理正在接近題材自身的敘事極限,各種各樣現代刑偵手段的出現正在讓「偵探」失去用武之地,曾興盛一時的以精神分析、人物側寫等手段探案,以人性、心理的幽深難測為主題的推理故事所帶來的新鮮感也在消退。在這一前提下,時間循環、超現實設定無疑為懸疑推理故事的謎題設計提供了無窮靈感。

動畫、特效、電子遊戲……種種新的視聽藝術體裁深刻地改變著當代人的想像力模式,越來越多的超現實設定開始被人們接受。文藝需要現實也需要幻想,需要真相也需要傳奇,而它們之間其實也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互相排斥。儘管不是「無限流」網劇的開端,但《開端》與《一閃一閃亮星星》或許確實可以被視為國產劇的一種題材革新方向的開端,指向對於超自然設定的更加靈活、嫻熟的運用,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故事、新類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cfd772aac5631462268a9c69a57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