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情懷落地—
2019
國慶雪隆包阿式自主攀
這並不是登山報告。
第一次見小風,他背著一捆黃色靜力繩,皮膚黝黑,雙目有神,沖頂包上別著兩把技術鎬。說話溫柔,詼諧又幽默。
理平頭的隊友機器人開車,話不多,但是精神抖擻,一看就是幹練的人。這種人最厲害,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不拖泥帶水。就像他開車的時候一樣,精神集中,從不說廢話,偶爾開腔,我跟陽光在大基並不舒適的後排笑的前仰後合。
陽光。人稱夏老師,夏雨荷的那個夏。是為了登一座山,會努力堅持跑步,鍛鍊一年的人。當然,上山走不動了也會哭。我記得那一年半脊,她就哭了2回。上山哭,下山還哭。
後來。
小風繼續在他的世界裡仗劍天涯。機器人去登了海拔8163米的馬納斯魯。而陽光,則化身女騎士。變成了第二個機器人。一言不合就單車騎了兩條進藏線。
人狠,話也越來越不多。
是從都日峰迴來的路上,跟機器人商量,我們要抽個時間去看看雪隆包。因為我的朋友們有很多人都去看過了。雖然他們大多都止步BC營地。
這是前話。
我的好朋友阿松看完雪隆包回來寫了一個帖子《五棚,你比四棚多一棚》
我挺喜歡的。
跟阿松走的越來越近,是因為他是第一個跟我說為了情懷而登山的人。他的故事有些曲折。我唯一清晰記得的就是,他一再跟我強調他是帶著存款來做高海拔登山領隊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不僅存款沒了,帶隊登山還欠了一屁股債。有買裝備欠下的,有賠錢帶隊欠下的,總之各種明目,我記得不太清楚。
為了情懷登山。聽起來很高尚的樣子。
可情懷是什麼呢?
我想可能我問小白她也說不清楚。
小白,id:白日依山盡。阿松的靈魂伴侶,登山搭檔。
關於這個id,夏老師不止一次調侃:白日,哦,白日依山盡。
協作圈子裡的神仙眷侶。
愛貓,話多但又條理清晰的女中醫藥劑師。主業,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註冊高山女協作員。
我們在雀兒山c3營地,一起抽煙,一起曬太陽烤臭襪子的時候,阿松忽然小心翼翼的跟我說,陽子,我不想讓小白再上雪山了,我很心疼她。
這樣美麗的段子,是不是也像毒雞湯一樣。你明明想拒絕,可人家已經倒進你的喉嚨里了。
那麼,情懷到底是什麼呢?
會不會,只是人生的一個選擇。
就像我的登山老師,偉哥。總是私下裡批評我很任性。他的情懷是什麼呢,選擇在幕後愛護他的學生,在私下裡嚴厲批評,卻從不在明面上讓你丟面子,失去尊嚴。
可能一時間這個問題,也沒有很好的答案。
那就嘗試著讓情懷落地,去做一些我們想做的事情。
雪隆包阿式自主攀。
D1:成都——上孟鄉——四棚(海拔500——2200米)
上孟鄉開始徒步,重裝20kg,徒步3小時。9.8公里。到達四棚露營。
雪隆包的接近性較差,進山重裝徒步要2天才能到大海子大本營,沿途無補給。可以參考那瑪峰進山路線。雪隆包的徒步起點相當於那瑪峰巴望海停車場,進山路程中只有當地藏民進山採藥居住的藥棚。依次順序是三棚,四棚,五棚,六棚,七棚。七棚過後開始海拔急劇上升,從3000多米到4280米大海子登山大本營,總行程4.5公里。
(三棚進山標誌性木門。)
D2:四棚——七棚——大海子營地(海拔3200米——4280米)
早上10點拔營,傍晚6點半到達大海子登山大本營。營地設置在碎石坡末端,海子岸邊,取水做飯方便。
(七棚遙望主峰)
D3:大海子營地——C1前進營地(海拔4280米——4800米)
因為前兩日重裝強度較大,所以今日選擇睡到自然醒,中午12點才拔營,前往C1營地。前進路程坡度較陡,到達營地前,有一段岩壁上升。有前人用過的岩釘,因為懷疑安全係數故未使用,選擇先鋒放包徒手上去後再掛繩索協助隊員上升。
雪隆包天氣變化周期非常快,出發前是大晴天,未到營地一半路程就開始下雨。這一段重裝上升體能消耗巨大,到達營地時間為下午5點左右。營地為冰川末端,無法平整,且存在落石風險,不建議C1紮營。因為氣溫越來越低,且到C1時下雨已轉變成冰雹,所以我們選擇不再前進,天氣不明朗,繼續上升毫無意義。
溫馨提醒,登山打包,一定要用防水袋將睡袋,衣服,補給,裝備套起來再塞進包里。
入夜開始下雪。外帳壓了厚厚一層積雪。這樣的天氣沖頂幾乎不太可能,所以商量著睡到自然醒,天氣不樂觀就該拔營下撤了。
凌晨3點,雲層散開,漫天星辰。月光灑下來透過帳篷門帘,銀河就像一條玉帶懸掛在天邊,若隱若現。
跟搭檔商量去嘗試攀登,能到哪裡就到哪裡。
(雪隆包大海子)
(大海子營地)
D4:C1前進營地——海拔5400——海拔4400岩石縫
5點40分穿戴完畢,又是星夜沖頂,C1以上白雪皚皚。雙人結組,交替先鋒。第一段雪坡上完,就到了雪隆包C2營地,積雪很深。驚嘆於5000米級雪山里竟有冰川發育如此完善的雪山。幾可媲美雀兒山。明暗冰裂縫交橫並錯,冰川,冰檐,雪坡,冰壁各種地形完備。
7點30分日出,金燦燦的陽光打在身上,暖暖的,停下步伐跟搭檔坐在雪坡觀賞日出。這次貿然沖頂是我的決定,搭檔說能看到這麼美的日出,此刻下撤也已心無遺憾。
過完C2冰裂縫密集區,又是大雪坡上升,此處坡度近乎70度,長度在150米左右,攀爬較費體力,且新雪剛落,沿路都是雪崩痕跡。雪坡上到一半是裸露的岩石區,可選擇路線是左向橫切到最左邊再繼續雪坡上升,或是沿原來線路,跨過冰岩區,繼續直上。此段我先鋒,橫切有雪崩風險,所以選擇了繼續直上。岩石邊緣是薄薄的一層冰雪,難度較大,跨過冰岩區,積雪越來越厚,溫度也越來越低。11點到達雪隆包最後一個冰檐下方。此處雪坡無法建立保護站,刨了1米多深的雪也沒見到冰層,所以選擇在雪檐下冰裂縫裡打了冰洞做保護。
此處距離峰頂直線海拔距離200米。
最後一段雪坡橫切,邊前進邊打錐保護,搭檔跟攀。
13點到達冰檐下方5米左右。積雪已可齊大腿,冰鎬無用,冰爪也抓不住,在原地踩了個雪洞,跟搭檔商量下撤。此處海拔5400米。距離峰頂直線海拔距離150米。只要翻過最後這五米直線距離,我們即可上到最後一個坡度平緩的雪坡,完成登頂。雖然心有遺憾,但此刻心中已然明了。
所謂情懷,即是熱愛。
懂得取捨,方為智慧。
(雪隆包冰川)
(最後一段橫切)
(此處下撤,右上即為峰頂最後一個雪檐)
D5:大海子大本營——三棚——成都
昨日下撤只到海拔4400的碎石坡天就黑盡,因為一整天都在攀登,又是重裝下撤,所以用對講機呼叫背夫上來接包,結果他在迷霧裡走失了方向。只能在對講機里告訴我他的無奈。
「小陽,我迷路了。霧罩太大,我找不到C1,也找不到回大海子的路。」
他決定在岩縫裡過一夜,也建議我們就地紮營,天亮再回BC。4400是一個銜接冰川和碎石坡的地段,無法展開帳篷紮營,所以我們也選擇在岩縫裡睡一夜。半夜霧氣散開,又是漫天星辰掛在頭頂。背夫也在濃霧散開後回到營地。
天亮,他如約上來接包,我們順利撤回大本營。之後一路重裝回到上孟。攀登結束。
雪隆包攀登難度高於半脊,那瑪,雀兒山等入門級技術型山峰,且天氣變幻莫測,一天之內可體驗一年四季各個季節。山峰附近有大大小小海子20幾個,小氣候明顯,對攀登影響極大。需要有熟練的冰雪,攀岩,混合攀的能力。
在此感謝上孟鄉四保師兄的幫助。祝福所有活躍在川西的SMA高山協作們,一生平安,永遠幸福!
山,就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
最後感謝攀傲的測評贊助。
攀傲防水透氣雪套硬殼衝鋒褲
測評海拔區間:2200—5400米
測評環境:山林,碎石坡,雪坡,冰壁行走攀登
拿到產品的第一眼,有些驚艷。沒有絲毫的塑料感,除了褲腿因為做成雪套,衝鋒褲一體稍有硬感,其他的部位手感非常舒適。
防水透氣係數:20000mm以上。
在C1(海拔4800米)沖頂才把褲子換上,內穿一條保暖褲,溫度在零度左右。保暖效果比想像的要好。日出過後氣溫上升,在攀登中,未曾覺得褲子不透氣。側面拉鏈設計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可以自由選擇拉鏈顏色。裁剪漂亮,沒有違和感,顏值較高。
耐磨係數,BC到C1碎石坡,褲子多次在岩石,砂礫上摩擦,沒有留下刮痕。防水效果比身上的衝鋒衣係數要高很多,到C1淋雨,冰雹,衣服基本濕了,褲子只有膝蓋有濕感。高海拔攀登,本來就對衝鋒褲的舒適度沒抱多大希望,但這次還是挺滿意的。
褲子有一個小細節做的特別好,褲腿底部有配套的矽膠帶,可以將鞋子和褲子完美連接在一起。這也是攀傲雪套衝鋒褲的特色之一,褲腿改進成了雪套褲腿一體,所以不用再單獨購買雪套。
衝鋒褲面料有黑科技,攀傲—S面料,專為登山運動量身定做。其服裝與裝備體系不但採用先進科技,而且在嚴峻的阿式攀登環境中可提供良好的運動靈活性。
通過這次阿式攀登的實物測評,對攀傲設計的戶外產品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商家名氣比不了一些國際知名大牌,但是產品設計滿滿都是誠意感,非常值得尊敬。
做產品就如高海拔攀登領隊一樣,只有良心的產品,做實事的設計態度才能獲得客人的滿意和讚譽,給攀傲點贊。( 本文作者 : 旅行的意義520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Xnx20BMH2_cNUgqy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