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在北京兒子家,建議人老了不能和子女一起住,說得頭頭是道

2023-03-25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老人住在北京兒子家,建議人老了不能和子女一起住,說得頭頭是道

關注我,領取100節孩子提分的課程!

現在很多年輕人生活在大城市,遠離了自己成長、生活了幾十年的家鄉,當他們的父母年老了,老人們會願意背井離鄉去和兒女們團聚嗎?

有位北京的博主,在公園的街頭採訪了一位山東來的大爺,聊的話題是願不願意和兒女們在一起生活。大爺是工作退休以後,從山東到北京來給兒子帶孩子的,大爺說他們住的樓房有183平米,真的是挺豪氣的。

通過博主的詢問,大爺一點點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大爺已經是75歲的高齡,看起來身體素質還挺好,他有兩個兒子,現在來北京是幫忙給大兒子帶孩子的。

當記者問:「您離開家鄉,到北京來住,您適應嗎?」大爺憨厚的笑容里,透露出一絲絲無奈,他笑著說:「你適應也得適應,不適應也要適應呀!你給兒子帶孩子,不適應也要把孩子帶大了,你再回去嘛。」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無私的奉獻,我們把自己的孩子養大,還要拖著已經衰老的身體,再把孫子、孫女帶大,他們也把這看成是自己人生中最後的一項使命,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博主又問到大爺家的住房情況,大爺說,他住的房子有183平米,是個非常寬敞的三居室,只有他、老伴兒和孫子三個人住。兒子和兒媳婦並不和他們住在一起。

博主也是吃了一驚:老兩口帶一個孩子,住這麼大的房子,這簡直就是有點「浪費」了,這房子如果出租出去的話,大概可以租到2萬多塊錢一個月。

但是,耿直的大爺說:「房子我住著,怎麼能叫浪費呢?我住著就值了,我不願意和兒女們一起住。」

據悉,這是大爺的兒子買的房子,他自己另外有房子住,所以,父母過來幫忙帶孩子,就安排住在這套房子裡。

兩個老人獨自住在一套大房子裡,是不是浪費?

按照北京的房價和房租,老人兒子的這套房子如果租出去,每個月大概會有兩萬塊錢的收入,這對普通人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如果大爺可以和自己的兒子……兒媳婦兒去一套房子居住,這一套房子就可以租出去了,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博主也表示自己不是很理解。

大爺的一番回答,確實是「人間清醒」,他說:「這不是錢的問題,只要是自己住著就不是浪費,多大也不浪費。」

確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從老家過來,幫忙給兒女帶孩子,即使是兒女沒有房子的,也不願意跟兒女住在一起。

有的老人就自己掏腰包租房子住,每個月也是花出去不少的房租。這些錢都白白給了房東,這不是浪費嗎?但是,這些老人卻認為,自己的這些錢是花得非常值得的。

當博主問:「您為什麼不願意和子女一起住?」

大爺是這樣回答的,也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聲了。他說:「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愛好不一樣,習慣也不一樣,和他們住在一起,多彆扭,任何時候都不願意和他們住在一起。」

年輕人和老年人住不到一塊,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看看大爺是怎麼給我們細細分析的,我覺得大部分的家庭,還真的都是這樣的情況。

首先,年輕人的飲食習慣和老年人不一樣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了。年輕人喜歡吃的食物,不管多貴,老年人不一定喜歡吃。

比如,年輕人沒事就喜歡點個外賣,吃點烤串,來個火鍋,烤個披薩,蒸點海鮮,讓平淡的生活多一點美味和愉快。

但是,年輕人眼裡的美味,在老年人的眼裡,可能不如一晚稀飯,一個饅頭和一碟鹹菜。他們飲食清淡,不願吃新鮮的食物,更害怕浪費,不願意多花錢。

老年人喜歡清凈,不願意吵吵鬧鬧的

年輕人在周末時間,喜歡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聚會吃飯,來家裡玩。但是,老年人就有點受不了吵吵鬧鬧的氛圍,他們喜歡清凈的環境,受不了這個。

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多有不方便

大爺說,自己的孩子生活習慣不好,晚上熬夜,早上起不來床,而自己和老伴兒,喜歡早睡早起,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了。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年輕人晚上因為工作、應酬,晚上睡得晚,早上也起得晚。這樣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就是容易互相打擾,晚上你不睡覺,影響自己的父母,早上父母早早起來,又影響你睡眠,確實是不太方便。

其實,除了大爺說的這些,老年人和年輕人住在一起,還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教育孩子不同的觀念容易起矛盾,生活習慣不同,容易互相看不慣等等。

所以,現在有條件的家庭,老年人和年輕人是不住在一起的,彼此之間的距離,反而能夠讓彼此之間的感情更好,您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91988abcc52d4f12d3c6828f31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