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白天狎褻友妾做「曾剃頭」,晚上寫日記戒色當「聖人」

2022-05-24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曾國藩:白天狎褻友妾做「曾剃頭」,晚上寫日記戒色當「聖人」

曾國藩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聖人,有人說他是晚清時期最善於偽裝的惡人。

近一兩百年以來,也有不少的專家學家對曾國藩的一生進行剖析和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也是兩極分化,批判者會將曾國藩批判到一無是處,而頌揚者則會將曾國藩抬到儒家聖人的高度。

曾國藩

曾國藩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曾國藩或許是聖人,也或許是惡人,從不同的角度必然會看到不同的結果,所以曾國藩是一個既白又黑的人,他擁有的其實是「雙面人生」。

自1850年洪秀全在廣西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很快向全國範圍蔓延,1852年,太平軍攻入湖南,曾國藩奉旨在湖南組建團練湘勇,為了儘快平息匪亂,曾國藩在長沙設立審案局。

審案局的主要作用,就是肅清當地的匪患,換句話說,審案局就是一個維護治安和穩定的特設機構。

曾國藩

因為曾國藩雖然是湖南本地人,但他當時不屬於掌握地方實權的官員,湖南本地的衙門也並不聽從曾國藩的調配,所以曾國藩做事受到了諸多的掣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乾脆繞過原有的衙門體系,自建了這麼一個「審案局」。當然,這個所謂的審案局,也獲得了朝廷的默許,奉行亂世重典的曾國藩,開始利用審案局實施自己的雷霆手段。

他秉著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在短短數月時間裡,審案局處決了一兩百個被抓的犯人,其中有不少是身份存疑的普通人,當地百姓一聽到審案局三個字就聞風喪膽,再加上後來與太平軍戰鬥時曾國藩的湘軍多次施行屠城的暴行,曾國藩也因此獲得了「曾剃頭」的惡名。

曾國藩

許多批判曾國藩的人,認為他除了兇殘好殺以外,還是個虛偽卑劣之人,比如他很好色但又以儒家君子自居。他的日記中甚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友人納姬,欲強之見,狎褻大不敬」,意思就是他曾在下屬納妾的大喜之日,竟然大白天思淫慾,欲對友人小妾行輕薄之事。

除開大白天「狎褻友妾」之外,曾國藩還一直強調自己「戒色自律」,但卻又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納娶了一位年輕女子,這些事情,也經常被當作曾國藩「惡」的證明。

有種說法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說曾國藩是「白天做壞事思淫慾做曾剃頭,晚上寫日記戒色當聖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曾國藩

白天當惡人做曾剃頭,是指曾國藩的審案局濫殺無辜,還有打仗的時候喜歡屠城,並且虛偽好色。

但是一到晚上,曾國藩就會獨自坐在書房裡自我反省,並且他還有寫日記的習慣,把白天做過的事情反思一遍。他曾表示自己「帶兵以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其實曾國藩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已經走上了這條路,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就像胡林翼對他說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站在曾國藩的角度,為了維護君臣父子、忠孝廉恥的儒家準則,他也不得不做一個被人痛恨的惡人。

曾國藩

而關於虛偽和好色,曾國藩也在日記當中有過多次懊悔的記錄,比如酒後輕薄下屬小妾的事情並非後人杜撰,而是曾國藩日記中親筆寫下的真人真事,他還在當天的日記中痛罵自己是禽獸,並發誓要戒色律己。

所以有人評價曾國藩,說他是白天做壞事,晚上做聖人,曾國藩的人生,其實和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他有著自我矛盾的雙面人生,就如善惡會同時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一樣,只不過,對於歷史人物而言,功過是非,都只能任人評說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8bf7b3ab1694b59bb29fb4fb685b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