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雙降,超4萬億公募產品受影響

2023-07-08     數據雜誌

原標題:重磅!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雙降,超4萬億公募產品受影響

重磅!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雙降,超4萬億公募產品受影響

年初至今,有關公募降費的傳言偶有傳出,而這一消息終於在近日正式落地。7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大型公募發布公告稱,將調低旗下部分權益類基金的基金費率及託管費率並修訂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其中,絕大多數產品的調整方案為調整前管理費率1.5%、託管費率0.25%,變為調整後管理費率1.2%、託管費率0.2%,自7月10日生效。

同日,證監會也表示,將全面優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水平。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降費能夠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在維持基金規模方面也可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管理費率降至1.2%

公募降費正式落地。7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易方達、南方、廣發、博時、中歐、興證全球、東方紅資管等多家大型公募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經與相關公募基金的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並報中國證監會備案,決定自7月10日起,調低旗下部分基金費率及託管費率並修訂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

具體來看,此次降費的均為權益類產品,絕大多數產品的調整方案為調整前管理費率1.5%、託管費率0.25%,變為調整後管理費率1.2%、託管費率0.2%。同時,也有少數浮動費率的創新型主動權益產品在管理費率低於1.2%的基礎上,維持管理費率不變,並調低託管費率至0.2%。另據公開信息顯示,其餘存量產品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將爭取於2023年底前分別降至1.2%、0.2%以下。

同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當日部分基金公司發布降低旗下公募基金產品管理費及託管費的公告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在2023年主題教育期間,圍繞投資者關心、關切的問題,證監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市場意見,根據行業發展實際和投資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將監管引導推動與行業主動作為相結合,指導公募基金行業穩妥有序開展費率機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業機構合理調降基金費率。

上述負責人還提到,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突出重點、遠近結合、穩慎推進、統籌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全面優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市情、與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費率制度機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與投資者利益更加協調一致、互相支撐、共同實現。

事實上,年初至今就不斷有關於公募降費的傳聞。此前,有市場消息稱,監管部門正醞釀對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費進行調降,更有觀點直指公募基金降費將採取「新老劃斷」。7月7日早間,有媒體發布消息稱:目前權益基金管理費1.5%的產品,管理費可能調降至1.2%。現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以及被動產品管理費均保持不變。

此外,亦有市場消息稱,公募降費將從部分大型機構開始試點。據悉,根據監管統一安排,權益保有規模在2022年末前20名的基金管理人將在近日發布公告宣布旗下管理費率高於1.2%/年的權益類產品管理費率調整為1.2%/年,調整後的費率最快於7月10日起生效。針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多家在2022年末權益管理規模前20的基金管理人,但部分基金管理人表示並不在此次試點範圍內。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在上述管理費率調整情況落地後,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從而提高投資回報率。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說則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因為需要在降低管理費用的同時保持良好的業績表現。而對於代銷渠道來說,則可能會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因為代銷渠道需要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客戶。

超4萬億規模基金受影響

那麼,此次的降費措施將影響哪些基金呢?若按上述提及的要求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管理費率高於1.2%的權益類產品共有5524隻(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在全市場數據可取得的16705隻公募基金中占比達33.07%。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郵核心競爭力靈活配置混合管理費率高達3%,領先於其餘產品。同期,也有中歐成長優選混合E、嘉實前沿科技滬港深股票、九泰泰富靈活配置混合(LOF)C等9隻產品年管理費率達2%。此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管理費率在1.5%-1.85%區間的基金占多數,達到5500隻,在全部管理費率高於1.2%的權益類產品中占比超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規落地或將影響超過4萬億元規模的權益類基金。總體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上述5524隻年管理費率高於1.2%的產品規模合計達4.56萬億元,在同期公募基金26.03萬億元的規模占比為17.52%。

其中,截至2022年末,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規模最高,達570.75億元。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A則緊隨其後,達400.54億元。同期,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則以343.92億元規模位列第三。此外,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等42隻權益類基金資產凈值也均超100億元。而在此次調整前,上述產品的年管理費率均為1.5%。

若從2022年管理費用來看,截至2022年末,前述管理費率高於1.2%的權益類基金總管理費用達1162.19億元,其中,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C、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A/C以及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A/C等7隻產品在2022年末的管理費用均超5億元。

對比降費前後,以2022年末規模為570.75億元的易方達藍籌混合精選為例,其管理費率為1.5%,則管理費收入為8561.25萬元。若要降低至1.2%,假設規模未變動,則該只基金的管理費收入也將減少1700萬元左右。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表示,監管對權益類基金下調管理費,目的是為了順應整個基金行業管理費下調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在維持基金規模方面也可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降費將影響三方利益

「此次降費可能會對公募機構今後在權益類基金方面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首先,降低管理費用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權益類基金中來,增加基金的規模和收益。其次,此舉可以促進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最後,也有助於公募機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聲譽,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長期發展能力。」江瀚如是說道。

正如江瀚所言,基金降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利投資者,但對於此次降費,部分投資者、公募和代銷機構的態度也有所分歧。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有投資者在微博公開稱,「我願意給管理費,你給我好好做」。也有渠道人士直言:「結果就是我們這些券商銀行渠道提成更少了,沒提成基金更賣不動」。同時,也有觀點認為需要更辯證地看待基金管理費率。某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如果降費多了,基金公司收入少了,則很難招到好的人才。

此外,還有公募從業人士指出,就以往情況而言,基金公司會計算權益類基金和固收類產品的規模和管理費收入比例,在此前1.5%/年的管理費率背景下,相同規模的權益類基金會帶來更豐厚的管理費收入,也會激發更多基金公司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但在費率調整後,該從業人士猜測,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率與部分偏固收類產品的差距已不明顯,或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影響。

某業內資深人士提到,從專業角度而言,降費一方面有利於促進基金的發行。另一方面,以往的固定管理費與收益並沒有完全掛鉤,而此次改革,也會使基金費率更市場化。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基金降低費率有利於提升市場信心以及提升產品吸引力。降費背後,可能與近兩年市場環境表現不佳、部分基金凈值回撤力度過大有關,導致市場投資信心受挫。通過降費,可以起到挽回投資信心,提升產品吸引力的目的。不過,相對於降費,基金的管理能力以及資產配置水平,會否獲得超額收益率,還是投資者更關心的因素。

楊海平也認為,就權益類基金而言,管理費具備一定特殊性,管理費下調帶來的影響可能不及其他基金明顯,因為對權益類基金而言,投資者更看重的是基金的凈值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3f9515b714464d530fd9ac02fd77f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