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這是一把華為「手術刀」?

2023-11-10     電動湃

有很多朋友,並不了解華為。

尤其在新款問界M7「翻紅」後,華為有了更多的信心,下一步會怎麼走,以及「智選車」模式會如何深入發展下去?

在昨晚的發布會上,華為給出了答案,而承載這份答案的產品,即是智界S7。

莫要質疑了,在智選車模式下,這理應就是華為的主場。

另一方合作夥伴,也就是奇瑞,提供的是製造平台,至於產品定義、技術融合,以及渠道銷售,皆由華為通盤操作。

問界之後,有智界;SUV之外,亦有轎車。

很快,我們將在華為的展廳里,看到智界S7這款車。這就是「華為不造車」,但仍然重度參與「汽車角斗場」的完整策略。

有挑有揀,可進可退,華為的「輾轉騰挪」,拉長時間維度看,或許是明智的。

在《電動湃》產品類前瞻選題中,我們分析過智界S7這款車。

恰如Mate 60不經意間就發布了,關於智界S7,余承東也是順手就曝光了。

其實,這款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流程式傳播節點。比如,「意外「曝光諜照、釋放部分細節照片、陸續拋出公告照片、捲入某些「口水戰」烹熱關注度、預售會+上市會。

智界S7「有點突然」,以致於很多人都沒來得及關注,HIMA到底是什麼?智選車模式有多獨特?

在昨晚的預售會上,余承東基本聊明白了。

1、華為踏入汽車行業,有3種模式:零部件供應商模式、解決方案模式(HI)、智選車模式。

第一種不太提,第二種的落地代表是極狐、阿維塔,第三種的落地品牌則是問界、智界。

2、智選車模式已在華為內部取勝,接下來會重點推進。

但這個說法不太接地氣,非常希望再包裝出一個新的概念,HIMA鴻蒙智行出現了。

3、HIMA鴻蒙智行歸在智選車模式下,更像一個技術品牌,就和HI標識類似,使用了HIMA標識後,就代表了智選車模式。

4、智選車模式,怎麼定義?華為要參與產品規劃、整車設計、渠道銷售。

造車這件事,分成兩半。合作方,搞造車平台,搞生產製造;華為做什麼?告訴合作方打造什麼產品,以及之後的產品會擺在華為的店裡賣。

5、華為智選車模式,目前擁有AITO問界、LUXEED智界兩大品牌。

之前有傳聞,華為計劃把AITO這個品牌往高了拔,它不再特指問界,而是相當於HUAWEI的「馬甲」。在AITO之下,再分化出問界、智界、某界。但結果有變動,AITO和問界的綁定還是太深了,智界新出了LUXEED這個新品牌。

第五點,來源於傳聞,不完全保真,朋友們可以僅當作一個信息補充。

再說回智界S7這款車,預售價格已經拋出來了,共有4款車,預售價格25.8萬起。預售期下訂,還有4萬元的權益包。

而這個預售期實際很短,僅到11月29日前,因為那一天,智界S7將正式上市。

首先明確下智界S7的「身份」,它是一款長度接近5米的純電轎車,和問界的既有產品,存在較大不同。

具體的尺寸是「長4971mm、寬1963mm、軸距2950mm」,比小鵬P7大一圈,但比蔚來ET7又略小一圈,也可以劃入大中型轎車之列。

這款車,特彆強調了OneBox的設計理念。通俗點講,就是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前艙,像「一整個盒子」那樣,內部座艙空間可以更寬敞一些。其實,理想MEGA也是類似的設計理念。

這一理念,為空間而來,但會挑戰大家的審美慣性。所以,整車比例美與丑,確實有爭議。

毫無疑問,智界S7的車頂,選擇了更容易擴大頭部空間的「全景天幕」,面積是2.6平方米,用到了雙層鍍銀隔熱技術。

實際感受是,即使用了諸多隔熱技術,夏天頭皮還是會熱。所以,余承東現場也很坦誠,計劃送遮陽簾。如果覺得熱,有遮陽簾來救。

有朋友特別關注智界S7的前臉,尤其是大燈部分。美醜之爭,這個燈占了很大比例。

先說設計,其實和問界M9一脈相承,這是家族化設計的開始;再說技術,智界S7的前大燈,和問界M9一樣,也用到了DLP技術,可以往路面上投射光影,甚至可以和導航聯動。

車窗部分,沒有落下風,用到了雙層隔音玻璃,同樣是無邊框車門。

實車看了下,玻璃升降按鍵採用了蔚來的那一套,往前撥,玻璃下沉,往後撥,玻璃上升。

座艙部分,前面的IP台(中控台區域)非常獨特,縱深感比較強,層層疊疊的,與諸多日系車「善於偷空間」的思路很像。於是,智界S7有了新的體驗。

先說儀錶盤,離主駕的距離比較遠,相當於呈現出「類HUD」的效果。駕駛位開車時,不必幅度過大地改變視線角度。

方向盤是個橢圓形,很少見,而且比較小,屬於運動屬性的設計。

余承東的解釋是,方向盤小,激發駕控慾望,同時,不易遮擋視線,且不必極限到使用半幅方向盤。

橢圓方向盤似乎是半幅方向盤的一個優化解,這得好好試試了。

中控屏無需多言,必然是鴻蒙系統。副駕區域,其面前的IP台非常平,且高度比較低。

場景化演繹就出現了:1、電腦可以放在上面辦公;2、表面有個蓋子可以打開,裡面能放化妝品,直接就能變成「化妝檯」。

當然,安全提示,這些場景化演繹,需要在停車時使用,車輛移動時,建議不要在IP台上操作。

另外,就是座椅,。智界S7的副駕號稱「女王座駕」,不僅可調的仰角很大,而且腿托伸展的尺寸也很可觀;

另外,後排座椅角度可調,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長途坐車,可以調整到一個更舒服的姿勢,相應的,頭部空間也有一個浮動的冗餘量。

前排有2個50W的手機無線快充,另有3個66W的有線快充。

甚至,還有一個隱藏式的冷暖箱,就在前排扶手箱的位置。

華為踏入汽車行業,一直在講「生態」。這個力量,很多人還沒清晰地看到,因為生態需要規模、沉澱,以及大量的用戶。

人、車、家,這個概念很多企業都在提,但完全打通的還沒有。華為,以及小米,最有可能率先破局。

因為他們的手機、家用電器的用戶多,導流到汽車上,更有勢能。這種導流,不僅僅是幫助賣車,而是真的打通一整個生活,體驗是無縫銜接的。

而且,對於華為、小米而言,汽車機械之外的零部件,尤其像螢幕、座椅、快充板,以及一些電子控制件,都可以與手機、家用電器的做通用,整體來分攤成本,加快功能疊代。

這是他們有別於傳統車企的優勢所在。

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華為作為「外部人」,汽車底子這件事,又該如何解決?

在智界S7上,華為提了很多底盤、電池性能的技術破局,也屬於「第一次」認真地講底子。

前電機,150kW,是交流異步電驅系統;後電機,215kW,是永磁同步電驅系統。

據說,電機轉速能達到22000rpm,而「天花板」潛力是25000rpm。基於此,該車百公里加速可以到3.3秒。

華為的電驅系統是可以相信的,實際上,不少車企已經在採購華為電驅了。

再劃個重點,智界S7是800V平台,官方表示,其超充表現是「15分鐘可充400公里續航」。

那款液冷超充樁,在現場也看到了,充電線不是很重,關鍵液冷降低了後續的維護成本。

智界S7搭載的電池是寧德時代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薄」,其電池包厚度是117mm。當然,寧德時代是電池巨頭,華為作為「採購方」,提要求就是了。

續航能力,現場也有提,CLTC工況下800公里,綜合工況可以降到12.4kWh每百公里。

上市之後,期待實測了。

最後,智界S7特別想強調的:

1、首次搭載華為「途靈」智能底盤。簡單解釋,就是底盤有感知、會思考,該調硬則調硬,該調軟則調軟;

2、首發泊車代駕,誇張一點講,就是到了商場,下了車,直接去購物,車輛自己找車位停,買完回家,車輛自己開過來接你。

當然,這些想法,其他車企也在做。誰能真正落地,體驗還很好,那才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這幾年,一直在想,華為進入汽車行業,帶來的衝擊是什麼?

產品上,他們的工程能力很強,這幾年,智駕狂追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營銷上,他們的執行力很強,不必事事對上負責,所以,靈活機動,也很有戰鬥力;之後,他們還在「圓」自己的生態,將來用戶生態的潛力會更可怕。

衝擊,必然會產生危機。汽車行業不能守舊,更要加快納新,「外部人」帶來的危機,才能真正轉危為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3a12be83450ccb52a6ee20947673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