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扎對網絡暴力處理再升級,網絡暴力到底因何而起?

2019-11-05     壹創新商學

熱依扎又火了,只是這一次火的原因有些特殊。

從《長安十二時辰》里因為飾演檀棋而備受讚譽,再到這兩天因為在微博上面掛網友的事情而備受公眾矚目,熱依扎再一次成為了公眾關注的重點。

這一次的事件導火索,要從熱依扎在微博上面曬出的兩張截圖開始,在這張截圖裡面,熱依扎直指營銷號們汙衊她利用抑鬱症炒作,並且發通稿拉踩佟麗婭的行為。

同時熱依扎還做了一件事,在自己的微博裡面轉發了上百條她認為傷害了自己的言論,這些言論裡面包含了眾多詛咒、甚至讓她去死的論調。

而最終讓這起事件真正的發酵起來的是,當熱依扎依次轉發出來這種惡意留言之後,原來還氣勢洶洶的發表讓熱依扎去死論調的網友們,轉眼之間就開始了刪評論之旅,甚至還有網友在被扒出來罵了之後,轉眼之間把自己塑造成了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只能說網友們暗戳戳的釋放出來的惡意,只是見不得光的,一旦被拎出來放在陽光下接受大眾的審視 ,就沒有幾個人能承受得住。

而這一切事情的發生,距離上一次我們還在微博裡面討論網絡暴力,擲地有聲的聲討:雪崩的時候,沒有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論調過去,還不到一個月。

如今,語言暴力歷史再次上演,大家好像忘卻了之前集體聲討反思的場景,總讓人覺得下一個因為語言暴力毀掉的生命,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有的人分析說,這一波人為什麼會肆無忌憚的在網絡上面爭吵,辱罵,無非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過得太不順利了所以想要在網絡生活中尋找到突破口,釋放自己的情緒。

但是生活說我不背鍋,比你不容易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來來回回發表惡意評論的人還是那麼些人?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為什麼會產生網絡暴力呢?

這其實可以用心理學上的群體心理學來解釋,就是這麼一群人因為對負面事情的不滿而聚集起來,不管他們獨處的時候個人狀態是怎麼樣的,一旦他們組成了一個群體,就容易形成同樣的思維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從眾心理還有去個性化的心理。

首先就是從眾心理,說白了就是隨大流,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突兀,所以選擇了跟大部分的人意願相同的態度與行為。

為什麼呢?因為單獨的個體在面對一致性的群體時所面臨的從眾壓力是非常大的,與其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被大多數人所孤立,不如選擇更穩妥的方式,與群體成員保持一致可以使人更容易被成員接受。

就像之前讓「袁姍姍滾出娛樂圈」的事件,營銷號創建了一個話題,然後再利用了一些模稜兩可的圖片視頻製造輿論。

隨後該話題就在微博上炸了鍋,網友們的評論甚囂塵上。有網友總結,出演多部古裝劇女主角的袁姍姍長相差、演技差,趕緊的滾出娛樂圈才好。

緊接著就有網友組成「反袁姍姍後援團」,並喊出了「反對袁姍姍作為演員的一切」的口號,結盟拉踩,懟就完了,那段時間好像每個人都去踩一腳袁姍姍才是政治正確的事情。

有網友恰好喜歡袁姍姍,就在評論下面為她辯解了幾句,立馬遭受了其他人的攻擊,後來不得不刪除評論,退出帳號來換取自己的清凈。

這就是從眾心理的效應,當你選擇和大多數人站在了同一立場,大家就會和你結成同盟,承認你鼓勵你,一旦你成為人群中的「異類」時,你可能會受到來自他人的攻擊。

為了適應這個社會,人們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而自己真實的想法,也會在一點點的隱藏中日漸消亡。

只不過諷刺的是,後來袁姍姍因為曬馬甲線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裡面,這下「袁姍姍 馬甲線」成了新的微博熱搜,網友們又開始集體盛讚袁姍姍的勤奮努力,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當年拉踩的那幫人。

另外就是去個性化的心理。在網絡空間中,人們沒有了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志,也不需要考慮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說白了就是一種僥倖心理,既然他能罵這個人那我也能罵這個人,打著自以為的「法不責眾」的小心思,認為無論是造成什麼結果,只要有群體性的庇護,就可以不用負責任。

就像拼多多平台有一次被曝出現重大BUG:平台註冊用戶可以通過各大渠道,領取面值為100元的無門檻優惠券。

有專職的羊毛黨發現這個重大BUG後,立馬領取了上千張100元門檻券,同時「怕被抓進去於是把領券方式公布於眾,一晚上拼多多損失慘重,真擔心會不會一夜倒閉。」

因此在群體的庇護下,有些原本遵守社會秩序的人就會混亂,認為不管是什麼後果,都可以躲在別人的身後,脫離了責任感的束縛,因此而肆意妄為。

只是沒想到這次熱依扎挨個兒把好幾百人掛了出來,大家才開始恐懼,從而出現了大面積刪評論的行為。一旦脫離了群體的保護,人才開始有了規範自己行為的意識。

東野圭吾在《惡意》里說,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於是那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漂亮,都是原罪。

就是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可能並不以這種攻擊和謾罵獲得錢財,只是想要隔著虛擬世界和你一起狂歡,沉浸在霸凌他人的虛假快樂中,

他們的眼裡沒有別人,只有情緒的宣洩和霸凌的快樂,絲毫不會考慮這樣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後果,心裏面惡意的火苗滋生指導著自己的行為,慢慢把別人推向深淵。

只是網際網路上的每句話都由人們產出,他可以透著劍鋒的冰冷殺死一個人,也可以溫暖著另外一個人,古人早就跟我們說過要謹言慎行,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謹記於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2dmRG4BMH2_cNUgEn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