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植物爬上房屋,簡直美爆了!網友:我也想住進這樣的童話···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這次被稱為史上最長的假期的日子裡,各大高校的學生,或是高臥床榻之上,或是端坐書桌之前,或與家人其樂融融,或飽覽家鄉山水之美,可謂形式多種,姿態萬千。
重慶南開中學一張校園的照片就走紅了網絡。
滿目綠意,生機勃勃,讓人有一種更加貼近大自然的清新之意,更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01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說:「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
建築是有生命的,這些生命攀爬上牆壁,讓建築更加生機勃勃、富有趣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無冬無夏,春秋月朗,綠似綺羅,紅似霓裳,每個季節的房子,都像是換上了新衣服,迎接大自然的饋贈。
植物表達的情緒,既可以是含蓄內斂的,也可以是熱情奔放的。
杜拜奇蹟花園,就是熱情似火的那一類,讓人看到屋子瞬間就想要跟著舞蹈。
一屋、兩人,種花、養魚,看日出、賞潮落,春種夏忙、秋收冬藏,藤花爬牆去,坐等燕歸來。若得此屋,餘生亦足矣。
窗戶大開,既是世界。
這樣的陽台,總讓我想起夢露的美。
即使是古堡的神秘感,也因這植物的活力而變得有趣,他們不僅帶來自然的氣息,也能夠降低夏日帶來的炎熱,是房屋看起來更加結實、有歷史感。
每次走過這樣的房子旁,都仿佛走入了電影場景。
02
綠植覆蓋住的房屋,
總是沒了建築的冰涼和硬挺,
給人以柔和、溫柔。
電影《葬禮上的死亡》中的房子,
就是與整個電影的基調非常相吻合。
歐美的建築是帶著濃烈特色的地區建築,
獨特的歷史文化會影響建築的模樣,
羅馬尼亞的房屋色彩就像是當地人,
溫柔、熱情、隨和。
英國的薩默賽特郡,
粉色的植物像是俏皮的姑娘,
住在這樣的房屋裡,
每天出門、回家都會輕快的跳起來吧。
杜塞道夫,
著名的德國文化名城,
行走在這個 「歐洲最大村莊」之中,
浸潤藝術的文化氣氛,
推開窗,
林植環繞、燕鳥成群,
仿若19世紀的老電影。
韋國清說:
green building is the scenery.
綠植加建築就是風景。
即使是身處城市之中,
也能享江湖之遠。
美國伊利諾州的埃文斯頓,
這個小鎮只有7.3萬人口,
民風淳樸、空氣清新,
綠樹成蔭、一塵不染。
漢堡被稱作「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
作為德國迎來送往的大城市,
卻鬧中取靜,
繁華不失優雅,
跳脫不失莊重。
從環保層面來說,
隨著地球越來越熱,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綠植就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
城市該如何改進綠色建築,
同時減少能源消耗,改善空氣品質,
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03
前兩年浙江有一個非常火的無人村,因為滿目望去皆是綠意被大眾熟知。、後頭灣蕭條如斯,又緊鄰一座墳場,被人稱為「鬼屋」。不過鬼屋沒有鬼,只有童話。
荒涼的無人之境倒給了爬山虎和藤蔓瘋長的沃土。冰冷的石屋被包裹在一片綠色當中,一個現實版的「綠野仙蹤」就此誕生,嵊山島也因此被譽為童話島。因此這個島被稱為「童話島上的鬼屋」。
侵床綠意多,過牖松花落。草堂一編詩,送客不下閣。雨似停未停,一絲絲的,飄落在人間。門外的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草葉慢慢地探出頭,在樹根,在灌木,在腳下,安靜的蔓延在灰色的牆上,像淡淡的水粉,像訴說著故事。
廣西邊陲小鎮碩龍。
碩龍依山傍水,
小鎮緊挨著歸春河。
河對面就是越南的邊界。
兩岸的風景優美,河水清澈見底,
河岸房屋小戶,
深處碧綠,猶如翡翠。
斑駁的牆面,
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記,
房屋整齊排列,
檐角輕輕敲起,
像是少女的笑容,
褪了色的紅磚青瓦倍顯滄桑,
綠意爬上牆頭反倒曾添了欲說的心事,
想給你一絲綠色的情意,
兩點傾訴的慾望,
一整晚娓娓道來的往事。
出門在外工作的日子,
我總是會想起外婆家的小院,
滿園梨花開,
躲在石榴樹下,
偷拿簸箕里的葵花吃的情景。
紅磚房被爬山虎爬了滿牆,
引得蝴蝶翩翩飛舞,
那是時光賜予的鑽石般的回憶。
月府的後花園裡,
曲曲紅闌,綠意環繞,
院中的楊柳,鵝黃嫩綠,如絲如縷,
一起在春風中輕盈的飛舞。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生命的房子,才是家。
小時候暖黃的燈光下,
翻看著安徒生童話故事,
總會幻想自己用也會遇見,
叢林中的小木屋,
有一場奇幻的旅程,
有一段非凡的經歷。
長大後才發現,
我們長大的速度,
就是童話離我們遠去的距離。
停下來,去看看世界,
去看看那些生命的印記,
你會發現,
童話,從未離開。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
不要讓美好的時光在不知不覺間,
悄然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