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火箭的輪轉陣容基本長達10人輪轉,烏度卡實現這樣的長輪轉,更多是平衡球員的心態,其實很多比賽,火箭的輪轉更像是8-9人輪轉。
目前,火箭輪轉陣容的第10人是謝潑德,由於在攻防兩端存在感極低,自己的投射威脅沒有打出來,反而在場畏畏縮縮,很多場比賽,謝潑德上場幾分鐘後,就再也得不到出場時間,烏度卡的審時度勢,對待今年的探花秀,沒有過多的容錯率,更多的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讓謝潑德感受NBA的比賽節奏,以及NBA級別的球員是如何打球的,更多的靠謝潑德自悟。
火箭輪轉陣容的第9人是惠特摩爾,目前惠特摩爾在火箭的地位和定位的確非常奇怪。
從目前的輪轉次序來看,首節和第三節,惠特摩爾基本撈不到出場時間,基本要到第二節和第四節開局階段,才有短暫的出場時間,惠特摩爾相較謝潑德的優勢,也僅僅就第四節多幾分鐘的出場時間,在隊內的地位下滑嚴重。
本賽季,惠特摩爾場均出場12.6分鐘得到7分1.6籃板0.2助攻,投籃命中率為37.8%,三分命中率為7.1%,罰球命中率為60%。
從數據來看,惠特摩爾的數據簡直糟糕透頂,這樣的進攻效率與出場時間基本能成為正比,而且這樣的進攻效率,在強隊或者爭冠球隊中,還不配擁有出場時間。
那麼,惠特摩爾本賽季為何進攻效率會大打折扣,惠特摩爾的進攻效率慘不忍睹,是出場時間下滑明顯的原因嗎?
我們先從火箭的常規輪轉來看,烏度卡的用人習慣,火箭在首節的替補銜接段,一般會換上阿門·湯普森、伊森和亞當斯(蘭代爾)的兩位,換下杰倫·格林、狄龍和申京其中的兩位,這樣的換人邏輯是,先讓范弗利特搭配阿門·湯普森後場,這樣的組合打2-3分鐘,隨後換下范弗利特,換上杰倫·格林搭配阿門·湯普森,保證火箭的首發雙後場替補銜接段至少有一位在場,保證球權的消化,以及進攻端梳理的平衡。
在第二節初期,烏度卡會換上謝潑德、惠特摩爾、伊森、阿門·湯普森和亞當斯,全五替補陣容,當然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排兵布陣,有時候會根據對方的不同而調整,烏度卡這樣的常規輪轉,與首節的輪轉又不相同,這個階段,更想看到是快節奏的攻守轉換,亂戰,以及年輕球員的衝勁、拼勁和活力,與首發陣容是完全不同風格的籃球。
這個風格籃球,又有一個弊端,就是這些替補的年輕球員,由於失誤太多,給對方打太多攻守轉換,從而失掉勢頭,以及惠特摩爾在場期間,幾乎沒有傳球鍵的莽勁,給球隊帶來的影響過於極端。
當惠特摩爾手感不錯的時候,可以利用身體對抗能力,以及衝擊力,讓年輕球員的血性得到釋放,更加容易激發隊友情緒,惠特摩爾打球的風格和特點,屬於非常勁爆的。
但是,惠特摩爾更多的時候是,閱讀場上比賽能力不佳,無論對方的防守陣型,以及球隊的打法如何,惠特摩爾面對對方的嚴防,打不進去,或者進攻端的失誤,或者自己的進攻選擇不好,隊友有更好的投籃機會,惠特摩爾不傳球,導致球隊會突然失掉勢頭,讓烏度卡立馬會換下惠特摩爾。
上賽季,惠特摩爾常規時間也不在球隊的常規輪轉時間,最終是憑藉在有限的上場時間內,惠特摩爾的三分投射準度極高,能拉開空間,能消化球權,在替補銜接段能成為主攻點,最終擠進常規輪轉陣容,成為火箭替補銜接段重要的得分手。
本賽季,惠特摩爾的三分投射相較上賽季下降不止一個準度,最重要的惠特摩爾的進攻效率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再加上其他年輕球員都有進步呈現的情況下,惠特摩爾這樣的打法就顯得格格不入,不合時宜了,烏度卡自然不會給惠特摩爾更多出場時間。
惠特摩爾如果還要重新獲得更多出場時間,要麼保障自己的進攻效率,這樣的進攻效率和數據肯定是沒有說服力的,要麼,惠特摩爾增加技能包,這樣的莽勁雖然討喜,但是不實用,不全面,惠特摩爾需要提升自己的全面性,才能在火箭高度競爭的環境爭取穩定的出場時間,否則火箭年輕球員實在太多,惠特摩爾被球隊放棄的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