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海派藝術,重溫一書一畫間文人情誼

2024-10-31     文匯報

上海素來享有全國收藏半壁江山之美譽, 「琴書都在翠微中——山海居藏書畫精品展」近日在外灘12號展出,將持續至明年3月。

展覽期間,上海美協理論與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湯哲明、學者王琪森、資深出版人祝君波、藝評家石建邦等專家,分別圍繞「海上繪畫的黃金時代」「海派收藏的歷史貢獻、三次高潮及五大名家」「張大千與齊白石的故事」「藝術家的貴人,從海派大師吳昌碩的成功說起」等主題,就海派藝術的傳播解讀做系列演講,拓寬大眾美育認知。

展品涵蓋張大千、黃賓虹、齊白石、吳湖帆、溥儒、陸儼少、謝稚柳、朱屺瞻等眾多名家真跡,不少精品為山海居獨有並首次對外展出。展覽分三個版塊:名士交誼,以「山海居」主人及父輩與師友交往的展覽冊頁、扇面為主;方寸之間,以名家印章、拓片為主;筆墨情趣,以名家畫軸、對聯為主。

王克勤是江南文人收藏的典型代表,他受父親王康樂以及海派諸位收藏前輩的薰陶和影響,自幼隨父到黃賓虹、張大千、謝稚柳、朱屺瞻等處拜訪,並拜錢瘦鐵為師,收藏藏品以明清書畫、扇面、近現代書畫、印章以及金石拓片為主,體現了家族文化傳承。

數百年來,書畫成扇被視為中國文人的高級雅玩,展覽共展出十四柄成扇,扇面上作品或寄情山水,或托物言志。打開一柄成扇,便能體現扇主人的品位意趣。如吳湖帆為當時滬上中醫泰斗黃西爽祝壽所作一書一畫的金箋荷花成扇,繪二蝶嬉戲荷花之中,將大寫意筆法與惲壽平式沒骨設色相融合,以淡墨加青綠畫荷葉,襯托出花瓣重迭、色彩絢麗的千面蓮,艷而不俗。黃賓虹、章太炎為秋齋主人王秋湄所作書畫,錢瘦鐵、錢崇威為「絨線大王」恆源祥創始人沈萊舟創作松壑雲泉山水成扇,一書一畫之間留下文人酬唱應和之舊痕。

今年恰逢黃賓虹誕辰160周年,此次特展出黃賓虹五柄精品山水成扇及其晚年精品山水冊頁。南屏山水八開冊頁為黃賓虹晚年所作,後有美術史論家王伯敏和王康樂題識,王伯敏評:「此冊頁為其晚年精品或淡毫,或若漆。皆得渾厚華滋之致。內有寫黃山白岳者,磊磊落落,令人激賞,評者以為三百年來無有出其右者,可以信然。」王康樂認為此冊頁為「老人晚年定居杭州遣興之作,各幀出筆落墨各有重心,非為一次連續作成,益顯虹廬畫派之多面風采」。

篆刻是以刀代筆的藝術,即在印材上按照已經寫好的書法或畫好的圖像,用刀刻寫。清代金石學發展迅速,對篆刻藝術產生重要影響,湧現出一批篆刻家。此次展出齊白石與吳昌碩六枚精品印章及印拓、邊款,兼具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展品中還有眾多名家畫軸和對聯。位於海上書房的張大千仕女畫是他創作的重要題材,此幅仕女圖作於1944年,這個時期張大千在敦煌潛修三年後,深受唐代壁畫啟迪,所繪仕女一改明清以來的纖弱,轉而為豐腴健美,人物採用傳統的三白開臉,細目小口,面帶淺笑,體態輕盈婀娜,髮髻勾染細緻,頗有質感。以高古遊絲勾勒了倒拈團扇、輕攏雲鬢、面帶桃花的仕女形象,上款人「采芹道兄」為張大千摯友張采芹。

據悉,山海居藏書畫精品展之前已相繼推出印象上海·名家水墨畫展、輝煌70年——上海攝影圖片展、海派名人油畫展、紅樹白雲樓藏中國古代銅胎掐絲琺琅、中國最美的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朵雲軒木版水印精選展、海派文人茶壺、蘇藝天工名家精品展等系列藝文展覽。

作者:許暘

文:許暘 圖:主辦方 編輯:宣晶 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13d849f9480ee0be29a661501c110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