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氪金」中國新能源, 中東土豪為哪般?

2023-07-10     電動湃

原標題:扎堆「氪金」中國新能源, 中東土豪為哪般?

富得流油,或許是人們對中東的第一印象。

作為全球現階段仍舊主要依賴的能源形式,石油素有「液體黃金」之稱,而中東可謂「遍地黃金」。

但放著祖傳的家業不顧,中東土豪們卻齊刷刷把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投資上。

在剛剛過去的6月,包括蔚來、天際汽車和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共三家中國新能源企業被曝拿到了來自中東地區的投資。

據不完全統計,僅半個月內,中東地區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的合作項目金額規模近500億元。

明明是燃油車時代最大的獲利者,為什麼還要斥巨資「氪金」電動車項目?

如果你也這麼想,恐怕低估了土豪國的眼界與格局。

中東熱錢正在「重倉」中國新能源車企。

6月11日,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的協議,雙方將建立一家從事汽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的合資企業。

6月19日,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與約旦最大的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該公司將把前途K50、K20和K25本地化改進,並在中東和北非市場銷售。

6月20日,蔚來宣布,已與阿聯阿布達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 Holdings將通過定向增發和老股轉讓的方式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未來還將在蔚來國際業務上進行戰略合作。

不到十天時間,連投三家電動車企,以沙特,約旦和阿聯為代表組成的中東「投資團」堪稱「眼疾手快」。

事實上,中東資本對於新能源市場的熱衷並非一時「心血來潮」。

早在2018年的時候,沙特PIF就投資了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金額超過10億美元,後來繼續追加投資,

你很難想像,作為一家純種美國新能源車企,Lucid背後的中東資本已經控制其 60%以上的股份。

此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一直「力挺」Lucid,漲跌不論,甚至「越跌越買」。

到什麼程度?

2022年11月8日,Lucid三季報顯示該集團期內虧損高達6.7億美元,但發布大跌眼鏡的財報同時,Lucid還表示,該集團已經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達成協議向其出售總金額為9.15億美元的股票。

而就是這樣一支「不缺錢,只缺好項目」的中東土豪團,如今又進入中國市場跑馬圈地。

2022年2月,前途汽車就與沙特本土企業Diyar Alwatan Trading & Cont.Co.和鑫根資本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同年12月,天際汽車同沙特本地企業Sumou Holding 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在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兩期約5億美元(約34.8 億元)。

同樣的,雖然就目前來看,前途汽車和天際汽車正風雨飄搖,但中東投資團顯然並未打退堂鼓,主打的就是一個「越挫越勇」。

而從沙特青睞的新能源車企來看,土豪眼裡的「好項目」至少有兩個特點:

1、足夠貴,符合其國內高端車市場需求。以高合為例,目前在售車型的價格區間在60-80萬之間,蔚來也基本在40萬區間,至於前途,曾經造出國產最貴的電動超跑——前途K50,售價高達68.8萬。

2、足夠炫,符合其國內高調炫富的需求。不論是高合的科技機甲風,還是前途酷似麥拿輪的超跑風,土豪國們對於高端電動車的需求除了技術反哺的需求外,更希望有其獨特的設計辨識度,區別於保守有餘,而創新不足的傳統豪華電動車。

作為石油大國,按道理來說,中東國家本應是燃油車最後的擁躉,為何如此不遺餘力去發展「敵方」勢力?

雖然富得流油,土豪們可不是「錢多人傻」。

石油的確是上天的恩賜,但即便是石油多到挖不完,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仍是瞬息萬變。

為了打破中東國家在石油的壟斷優勢,其他國家必定會尋找其他解決方案,例如頁岩氣、太陽能、氫能源等眾多清潔能源技術。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中東固步自封,很有可能在這場「資源替代戰」中率先被時代淘汰,最後「窮」得只剩下石油。

與其如此,不如先發制人,用目前的巨額財富積累滾出無限大的雪球,這才是中東財團們更關心的事情。

於是,你可以看到,土豪們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

投資電動車企、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比如動力電池、光伏,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如此一來,未來,不論是燃油車仍能橫行數年,亦或者是電動車成為後起之秀,中東國家依舊能「兩頭吃」,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從這一角度來看,投資新能源絕對是一筆非常不錯的對沖投資,用以抵禦過於依賴石油資源的風險。

除此之外,增加本國新能源發電比例,還能將寶貴的石油資源留給出口,保障國家收入。

很簡單的道理,在中東國家,油價最便宜的時候,每升油才九毛錢,最貴的時候才2.4元每升,有時油比水還便宜。但如果出口給其他國家,價格就是成倍的增長。

土豪國們其實比誰都都懂得未雨綢繆,於是,行動的速度和決心也堪稱迅猛。

早在2017年,阿聯提出「2050年能源戰略」,今年又調高了該戰略目標——到2050年將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到50%。

不僅如此,2021年10月,阿聯還公布了「2050年零排放戰略倡議」,計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超過6000億迪拉姆(約合1633.5億美元),力爭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阿聯也因此成為中東產油國中首個提出凈零排放戰略的國家。

與此同時,中東地區另一產油大國——沙特也在積極轉型。

據沙特發布「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其計劃將非石油能源的出口占GDP比重從16%提高到50%。另據報道,沙特政府已經設定了電動汽車目標,預計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至少達到30%。

好的合作,追求的是一個「雙向奔赴」,而中東投資團與中國新能源恰是如此。

從大背景來看,中國已經是全球新能源製造中心和技術高地,並依託能源轉型,建立新能源車、鋰電池、光伏、氫能等多個全球化產業鏈。中國鋰電池產量約占全球2/3,光伏組件產量在全球中的占比超過3/4,同時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制氫國。

也就是說,中東國家要實現自己夸下的轉型「海口」,背後都繞不開中國製造業。

其次,回到開頭,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蔚來、高合來說,這筆來自中東的投資都是其自成立以來獲得過的最大的單筆投資。

其中,對於蔚來來說,這筆來自沙特的11億美元投資,甚至超過了當年「再生父母」合肥孤注一擲的70億元投資。

但即便如此,就算是總計500億元的規模,對於中東土豪來說也實在算不上什麼,高油價環境為中東國家帶來充足的財政資金 ,僅阿聯和沙特兩國已公布的新能源領域計劃投資規模就高達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3萬億元)。

一邊是不缺錢的主,而另一方卻急需用錢。

以蔚來為例,根據蔚來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蔚來實現營業收入106.8億元,同比增長7.7%,凈虧損持續擴大,達到47.4億元。

截至目前,蔚來尚未實現盈利,但「燒錢」仍舊不止,

處於新老車型的交替期,前不久,蔚來剛剛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全系車型降價,將換電權益以3萬元的價格從車價中剝離出來,可見,蔚來正尋求各種方法,意圖早日將資產負債表「轉正」。

在這一節點上,來自於阿聯11億美元的投資,無疑將助力蔚來平穩度過調整期。

對於前途來說,來自中東的投資更是生死攸關。

這家在2021年6月就曾宣告過破產的新勢力車企,近兩年來,一直掙扎在生死線上。2022年6月,好不容易承諾的新車前途 K20,再度延遲至今年年內交付。

再來說高合,雖然這家車企暫未上市,其具體財務狀況無從得知,但進入2023年以來,銷量增長明顯乏力,1月交付206輛,2月339輛。

為此,高合不得不加速推出面向主流市場的30萬級純電SUV以求快速「回血」。

總結來看,三級車企都面臨不同程度的「錢荒」,而中東土豪們的投資來得可謂是又猛又及時。

當然,中東土豪也不做虧本買賣,要想獲得投資,也是有條件的。

合作必須是深度捆綁。按照協議內容,高合、前途汽車兩家新勢力都必須與投資方共同建立合資公司。

這樣一來,在中東,高合和前途汽車就必須和當地企業共同研發、製造、銷售電動汽車。

此前,中東土豪合作的思路一貫如此,與天際汽車一起在沙特建研發和生產基地;與Lucid 在中東建廠;比亞迪與以色列當地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合作……

換個角度來看,就算中東國家的資金投入最終沒能如願換來直接的利潤,長遠來看,也能換來相應的技術和市場,未嘗不是一筆划算的投入。

而在中東資本的介入下,國內造車新勢力也有了「出海」的支點。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品牌在中東地區的銷量以 20%-30% 的速度增長。

對於中東土豪們來說,手握巨額資金,正尋找新能源技術和產品。

而對於中國電動車企來說,正需要大量投資,疊代技術和產品。

值得期待的是,在這場雙向奔赴中,或許會誕生新的財富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c35f3d6aaa93d506ca08d73d66ea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