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起步,阿維塔血拚了?

2023-11-13     電動湃

趕在「雙十一」之前,阿維塔12正式上市。

提煉三件事:1、梁朝偉成了阿維塔的代言人,而且來到了上市現場。

其實,大家還要注意到,長安朱華榮、華為余承東、寧德時代曾毓群悉數登台,CHN聯合下的技術投入,大抵才是阿維塔的底氣;

2、上市價格踩到了30萬的邊兒,30.08-40.08萬元,另外有5000抵15000的限時優惠,其實起步價已經低於30萬了,符合我們最初的猜想,為「價格戰」再添一把火;

3、阿維塔12上市36小時後,累計大定已經突破6700台,這一成績相當可觀了。

從當前的形勢看,阿維塔12的「第一場戰役」,打響了,也打贏了。

之後,就看能否持續維持熱度,並能將快速積累的訂單,穩穩轉化為銷量了。

先看阿維塔12的定位,長寬高分別為5020mm、1999mm、1460mm,軸距為3020mm,標準的「523」比例,歸入中大型轎車,毫無爭議。

實際上,這兩年電池價格漲跌太大,也連帶著,中大型電動車的「價格帶「已經沒有參考標的了。

蔚來ET7本來應該是那個」標的「,但40萬-50萬的售價,在「價格戰」橫行的當下,後來者不可能再做跟隨。

所以,以大中型轎車的定位,再疊加阿維塔一直以來努力推上去的品牌高度,最終的價格貼著30萬起售,多數潛在消費者都會覺得,「價格到位了」。

當然,支撐這個「價格滿意度」,還要落腳到產品本身。

第一個要素是設計。阿維塔12的誕生是驚艷的,同時又帶有一絲爭議。

其驚艷之處在於,車身比例非常合理,基本是按照「概念車」級別雕刻出的量產車。

至少,這證明阿維塔12在量產過程中,並未在設計上做過多的妥協。

它屬於比較有特色的GT跑車風,並沒有中大型車普遍的厚重。車身線條相當有肌肉感,輪圈很大,也沒有傳統意義的後車窗,而是一筆溜到尾。

前後車標可以點亮,還有一個可升降的尾翼,在萬千車中「獨樹一幟」。

多數人覺得這車好看,有獨特的韻味,無非有所爭議的是其「大燈組」,寥寥幾筆、短線勾勒,與我們更容易接受的「濃眉大眼」有所相悖。

另外,既照顧風阻,也優化造型,阿維塔12可以搭載電子後視鏡。其實,自通過法規後,電子後視鏡開始登場,它的用武之地,更在夜晚和雨天。

你想,這類似於將後視鏡藏到了車內,不受外部環境影響。

就算光線不好、瓢潑大雨,但和玻璃後視鏡不同,電子後視鏡幾乎不被影響,而且視野其實更廣,理論上應該更安全。

新事物,適應適應也就「真香」了。

當然,真想擁有電子後視鏡,阿維塔12並非標配,而是需要額外選裝的,價格是1.2萬元。

華為余承東登台,自然是來「帶貨」的。阿維塔12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均來自於華為。

阿維塔與華為的合作,其實是HI模式,並非智選車模式。

往前推,HI模式有個側重,會將華為最先進的智駕方案用起來,而智選車模式的產品,則側重於優先用鴻蒙車機。

但現在,這個不成文的規矩被打破了。

智選車模式的產品,其智駕也用上了最新版,而HI模式的車型,同樣可以使用鴻蒙車機了。

鴻蒙車機的特點之一是流暢、跟手,另外,則是無縫銜接的體驗了。

當然,這是介於手機和車機之間的信息流轉,明顯使用華為手機的體驗會更好。(生態有雛形了)

在上市現場,余承東是這樣介紹的。

手機和車機一觸碰,就可以把要導航的地址、沒聽完的音樂,直接同步到車機上,那種體驗是無感的。

手機拍到的照片,可以分享到車機上;而汽車攝像頭或行車記錄儀拍到的內容,也可以輕鬆分享到手機上。

而且,鴻蒙車機對APP應用沒有太多限制,它相當於一個超級桌面。手機可以有的應用,它也可以無縫上車。

智能駕駛,則是阿維塔一直以來的「拿手絕活」。

華為ADS 2.0系統,肩負了一項使命,即在年底要達到一定規模的「無圖開城」。

余承東在現場特別講了兩件事:

1、阿維塔12的智駕能力,要在城區無圖條件下「舒心開」,而現場展示的視頻,就是在蘇州(無高精地圖的條件下)實測的,一些異形路口皆能順利通過,另外,夜間也可以暢行。

2、除了城區,鄉村道路也能用。仍是播放了一段視頻,在鄉村小道,阿維塔12順利通過,哪怕是一些沒有車道線的窄路。

余承東稱之為「LCC Plus」功能。

拋棄高精地圖,有一個直接的好處,就是智駕的覆蓋範圍可以更廣了。

這也是一種「無縫體驗」,因為即便在上海這樣的超一線城市,也不能保證高精地圖處處皆覆蓋,所以,在上海啟動城區智駕,也會因為沒有高精地圖而被打斷。

那麼,我們接下來可以期待的,即是華為無圖智駕的實車驗證實力了。

關於智駕,我們一直保持一個觀點:並非所有的人都有機會體驗到,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一方面,並非所有的車型都有高階智駕的能力,另一方面,高階智駕多數是額外收費的。

那麼,高階智駕的賦能到底是什麼?華為的答案是安全,再聚焦一點,就是它的AEB功能。

站在學術的角度講,AEB其實屬於L0級別。不過,華為使用L2的智駕能力,在做AEB功能,所以,他們稱之為GAEB。

預計調用了雷射雷達的識別信號,也融入了占用網絡的算法,可以識別異形障礙物,能夠剎停的最高時速是90公里每小時。

而且,據現場觀看了懂車帝測試的朋友提到,阿維塔啟用GAEB的剎停減速度都比較緩,這基本證明了,必然是L2智駕能力的降維融合。

智駕有多麼好用,這樣來說服人很難;但要聊安全,那就非常好使了。

作為「CHN聯盟」的另一極,寧德時代做了什麼?必然是電池了。

阿維塔12的電池包很有意思,它不是非常平整的一大塊,而在後排位置處,做了一個「下潛設計」。

單看電池包的造型,頗有「異形電池包」的錯覺。這要放在幾年前,是要被打成「油改電」的。

只是,我們仔細去分析,電動轎車較多的吐槽點,為什麼集中在後排?

這似乎是不可逾越的物理鐵律。畢竟,電池包的厚度很難壓縮,置於底盤處,必然侵占座艙頭部空間,後排很容易有「坐小板凳」的體驗。

如果能把電池包「挖」去一塊,問題是不是迎刃而解了?保時捷Taycan就是這麼做的,阿維塔12是第二個。

有人會問了,為什麼其他品牌,寧願後排乘坐體驗一般,也不願下挖電池呢?

有一個原因無法迴避,這種非平整的定製電池,成本其實更高,而且,電池供應商未必配合。

反倒是因為「CHN聯盟」的原因,寧德時代願意為阿維塔12「單獨做點事」。

阿維塔12,磨劍之後再亮劍,也是CHN聯盟下,再一次的兵團衝鋒。

在產品上,阿維塔竭力做到盡善盡美,像方向盤是Nappa真皮的,中控區域有真木修飾,頂棚也是麂皮的,能軟包的地方几乎都軟包了。

即便在底盤部分,也可以升級為空氣懸架+CDC阻尼控制,還有華為iTRACK幫一把。

卯著勁,阿維塔非常希望再沖一把,再拼一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55a6226f46542639400dc669a7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