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修行:沉澱自己

2023-11-19     富書

原標題:人生最好的修行:沉澱自己

文|幸運星(富書專欄作者)

有位記者曾問卡爾維諾:「作為世界級的大作家,能否分享下自己的創作經驗?」

卡爾維諾答道:「每次我寫完文章,都會把它放進抽屜里沉澱一段時間,等反覆修改確定後,才拿出來發表。」

深以為然,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積澱與提升。

陶淵明說:「沉澱是一種修行,是對生活的思考和總結。

人生下半場,學會沉澱自己,積累升華,才是成年人最好的修行。

沉澱內心,找准節奏

《菜根譚》中言:「性躁心浮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誠然,性情浮躁的人,做什麼事都會半途而廢,而心境沉穩的人,做事穩紮穩打,自然就會收穫福報。

懂得沉澱內心,戒驕戒躁,做起事來才能遊刃有餘。

央視一姐倪萍初到中央電台時,很不適應周圍的環境。

第一天上班時,就沒有一個同事主動和她說話,就連吃飯也不帶她。

莫名遭到排擠冷落,這讓原本以為自己要騰飛的倪萍,一下子陷入巨大的落差之中。

要知道在這之前,倪萍就已經擔任山東台協會副主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甚至她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沒成想來到央視,就連她的山東口音都被人嘲笑。

在一連串的打擊痛哭後,倪萍決定戒掉浮躁沉澱心性,她規劃出自己的節奏,穩步精進。

幾年間,她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為了接手主持人的最佳人選。

生活中,很多人面對困難,寧願選擇浪費時間抱怨,也不願靜下心來改變自己。

其實,生活本不難,難的是心浮氣躁;人心本不累,累的是自我內耗。

真正活得清醒的人,都懂得沉澱內心,找准節奏,修得圓滿。

青年作家劉同,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寫作。

年少的他自負有才,但殘酷的現實是,他屢次投稿屢次失敗,甚至他將自己的文章發布到網上,也無人問津。

失意落寞後劉同意識到,自己不被認可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文章不夠好,但又急於求成。

於是,他決定戒掉心中的浮華急躁之氣,放下追逐名利之心,認真專注於打磨文字,雕刻塑造自己的文風,並制定目標規劃每日堅持寫作。

到了2012年,劉同總共累計寫下了800多萬字的文稿,大量的練習和沉澱讓他的文筆日漸成熟。

後來,他的新書《誰的青春不迷茫》一經出版,就在青年人群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一夜之間,他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暢銷書作家。

成名後 ,有人問他成功的秘籍,劉同感慨地說道:「你要忍受十幾年不被認可的日子,如果你能堅持沉澱自己沒有放棄,可能它就會回報你。」

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沉不住氣。其實,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需要沉下心來修煉自己。

尤其是人到中年,肩上的壓力尤為沉重,而給自己減壓最好的方式,就是沉澱內心。

有句話說:「沉澱是用一顆淡然的心審視浮躁,在寧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懂得沉澱自我的內心,找准生活的節奏徐徐前進,才能讓自己在舒適的位置上,將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沉澱知識,積蓄能量

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效益聚合」的概念:如果每天多學1%,一年365天下來,人的能力將有37倍的增益

知識的力量就在於,積累得越多,影響也就越深。

那些看似一點一滴不起眼的進步,在經過時間的催化發酵後,能折射出巨大的能量。

在新一季《令人心動的offer 5》中的實習生黃凱,因其沉穩的氣質和較好的素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凱本科就讀於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後,他耗時5年考上了清華大學,成為一名法學研究生。

在節目中,與其他名校科班出身的同學相比,還在讀研二的黃凱,知識儲備並不占優勢。

所以黃凱從一開始就沒有強出頭,而是先與同學一起交流學習,默默給自己積累相關知識。

他主動向優秀的同學請教,學習他人經驗;考試失誤,就熬夜自行修改錯誤,對不熟悉的知識進行惡補提升;性格內斂不善辯論,就私下對著手機,一遍遍錄製視頻不斷積累口才。

正是因為他穩步沉澱知識,才讓他從一開始的生澀怯場,到最後主動主場與對手辯論。

厚積的能量讓黃凱展現出自己專業的知識水準,這也讓他在一眾北大世家的同學中脫穎而出,受到觀眾的誇讚。

一個人沉澱的知識越多,積蓄的能量也會越大,才越有可能會成為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

正如盧梭所說:「沉澱是智慧的結晶,能量的積累。」

沉澱知識,其實就是進一步消化吸收智慧積聚能量,來為自己的人生破局。

中年以後,與其為無力改變現狀而憂心迷茫,不如學習沉澱知識為自己賦能

當你的能力越大,得到的機會也就越多,人生的選擇才會更多。

所以,靜下心認真積累學識,要相信沉澱知識,是一個人給自己最好的蓄能與升華。

沉澱圈層,向上社交

在《晚熟的人》一書中,莫言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莫言與表弟葉賽寧自小生活在一起,情如兄弟。

長大後,莫言通過寫作成為著名作家,誰知,他的成功卻招來了表弟寧賽葉的嫉妒。

葉賽寧不僅當眾對莫言冷嘲熱諷,還指責莫言不向別人推薦他的作品。

甚至,他還列印了許多印有莫言名字的小報,借莫言的名氣來宣傳自己的作品。

莫言在無端受到葉賽寧的指責和利用後,深刻認識到只有沉澱圈層,遠離爛人,才能讓自己及時止損。

此後,莫言便和葉賽寧斷絕了往來。

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超越了原來的階層,就要學會劃分圈層,與不同頻的人及時斷離關係。

因為,你的成功隨時都可能刺激之前圈層人的神經。他們看不到你的辛苦拼搏,反而是你的優越,襯託了他們的平庸和無能。

你擁有得越多,對他們的精神刺激也就越大,這樣遲早會給自己帶來隱患。

懂得沉澱圈層,選擇與優秀的人同行,向上社交和發展,才能讓自己越走越遠。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正是因為遇到了比他優秀的投資人段永平,才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學畢業後的黃崢,聽從段永平的建議,去了發展空間更大的谷歌工作。也就是在谷歌,黃崢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實現了財富自由。

後來,他開始創業,段永平不僅在資金上給予他大力支持,還在人事方面給了他巨大的幫助。可以說,如果沒有段永平的幫助,黃崢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所以,黃崢不止一次地說道:「段永平是我的人生導師。」

人這一生,會遇到無數人,有的人是匆匆的過客,有的人是一生的貴人。

與過客結交,得到的是虛情假意與傷害;與貴人結交,得到的是傾心相助與擁戴。

人到中年,要學會沉澱自己的圈層,遠離低質人群,去靠近那些正能量的人。

只有靠近光才能成為光,也正是這些高質量圈層的人,會帶你走上更高的位置,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朱光潛說:「一切需要時間沉澱的美好,都值得我們耐著性子去等待。」

學會耐著性子,在沉澱中修煉進化自己,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蛻變。

沉澱浮躁的內心,才能在沉穩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沉澱豐富的學識,才能在厚積薄發中讓自己升華;

沉澱自我的圈層,才能在向上中讓自己走得更遠。

點個在看,願你在時間中沉澱出全新的自己,釀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幸運星,富書作者,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3ca6ca9c9d81ced54badae2cb9ed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