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離開秦國前,嬴政贈其一枚玉佩為何意?答案令人感動流淚

2023-12-23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呂不韋離開秦國前,嬴政贈其一枚玉佩為何意?答案令人感動流淚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提到中國歷史,人們都不禁感嘆。夏商周雖是奴隸社會,但分封制讓周朝延續幾百年,到春秋戰國時期,思想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一個朝代都各有其特點,秦朝完成大一統,建立封建專制制度;唐宋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唐詩宋詞更是一大特色。

秦朝是令人們印象深刻的一個朝代,一統天下,又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還有著千古一帝秦始皇。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又提起人們對秦朝的興趣,回看歷史,秦始皇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他統一六國為以後國家的建設奠定基礎,就是在此時,人們開始注重領土,有了大一統的觀念。

除秦始皇之外,還有一個人使得人們有著極大興趣,此人就是呂不韋,秦朝的丞相,在他的幫助之下,秦始皇順利登基,然而其一生卻充滿爭議。有人認為他是為自己的利益才將嬴政送上王位,嬴政登上王位後,他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還有人說他是一個忠臣,一心為嬴政考慮。他也是一個奇才,從商人做到丞相,體現出超前的眼光和極大的格局。

呂不韋以前是一個商人,為自己的仕途和利益,他幫助秦異人回到秦國,但作為商人,本就該以利益為重。那時候重農抑商,作為商人是最沒有地位的,但後來他做到丞相之位,眼界就更為開闊,再也不局限利益,而是一心為嬴政和國家發展。他幫助嬴政實現天下統一,希望所做之事能對天下有貢獻。

權利具有腐蝕性,他擁有至高的權利,多次和嬴政因意見不合而產生爭吵,這也使得嬴政很不滿。嬴政為了實現大一統,使自己的權利至高無上,就想盡方法去奪回權利,因此在嫪毐叛亂的發生中,他尋到呂不韋的錯處,這就給他罷免呂不韋的丞相之位提供機會,在此機會下,嬴政也就收回權利。

呂不韋被罷免之後,他則離開咸陽,回到洛陽,在他走的時候,文武百官還為他送別。看著送別的這麼多人,呂不韋最盼望的還是嬴政,不過嬴政始終沒有來,只是派公子扶蘇前來送別,而且還帶來一塊玉佩,這讓呂不韋很是感動,可以看出,嬴政還是很記掛他的,但這玉佩又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枚玉佩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配飾,這是玄鳥玉佩,價值連城,這塊玉佩是呂不韋當年去邯鄲應見嬴政時贈與他的。此後,嬴政便一直隨身佩戴,在呂不韋離開之時把玉佩送給他,可以說是對他的肯定,和對他貢獻的認同,玉佩本來就是呂不韋的,而今送給他,相當於物歸原主了。

這個玉佩也有著深層含義,第一:代表物歸原主,說明呂不韋在秦國的時代已經結束;第二:說明嬴政還是肯定他的貢獻;第三:在古代,美玉有珍重、珍藏的意思,送玉給呂不韋,也是希望他能在以後的日子裡珍重。面對權力,感情就不值一提,嬴政只是罷免其職位,讓其回到屬地洛陽,沒有趕盡殺絕。

不過嬴政還是擔心他的影響力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又將其發配到荒涼的蜀地,而呂不韋深知只有自己死了才會讓嬴政放心,他便飲下毒酒,結束一生。「飛鳥盡,良弓藏,絞兔死走狗亨」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幫助帝王登上王位的人,不是所有都得到善終,自古無情帝王家,為權利,血緣都會變得淺薄,何況是君臣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時代都有對國家貢獻巨大之人,不過他們不一定能夠一生清白,有可能會被權力腐蝕,也不可能穩坐高台,因為有帝王的猜疑。每一個能夠功成身退的人,都有著極大的智慧,因此我們不能只看眼前或者被利益迷惑,總歸需要長遠的目光和廣闊的胸襟。

參考資料:

《史記:呂不韋列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37a42daade676526b7e755c133c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