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常乃超原型:國軍嫡系師長,被俘後因教學突出成為我軍中校

2023-12-22     三目史官

原標題:亮劍常乃超原型:國軍嫡系師長,被俘後因教學突出成為我軍中校

看過亮劍的人都知道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暫七師師長常乃超。

淮海戰役中,李雲龍原本打算圍殲楚雲飛的89師,結果楚雲飛察覺到了李雲龍的意圖,提前溜了。沒辦法,李雲龍只能退而求其次,採取突襲的方式,痛打沒來得及逃跑的暫7師,俘虜大批軍官士兵,常乃超則隱藏於普通士兵中。

為了辨別出師長常乃超,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雲龍命令俘虜跑步,平時養尊處優的常乃超跑了小几圈就受不了。

被發現後,常乃超面對李雲龍表現得頗為傲慢,又是吃藥又是抽煙就是喝酒,還慢悠悠地說:「貴軍不待我的部隊展開,火炮還沒有從牽引車上牽下,你就從背後下手,實在難算是英雄啊!」李雲龍那時正為政委趙剛要調走的事情而生氣,差點要和常乃超決鬥。

過了一年,李雲龍奉命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一上課就發現原來教員居然是手下敗將常乃超,於是故意在課堂上搗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吹牛,把常乃超給逼下講台,受到劉院長嚴厲批評,從此乖乖聽課。

畢業前,李雲龍為論文的事情頭大,常乃超還特地指點李雲龍另闢蹊徑:別人寫戰略、戰術理論,你未必能寫得了,但寫多年戰鬥形成的亮劍精神肯定行。李雲龍受到啟發,回去暢快淋漓地寫了一篇優秀的畢業論文,在答辯時收到了熱烈的掌聲。

可以說,作者都梁寫這些事跡都是取材於解放戰爭:

1.用跑步方式發現常乃超,取材於公主屯戰鬥,東北野戰軍殲滅了新五軍,第一個衝進指揮部的2縱5師並未發現軍長陳林達,師長鍾偉斷定陳林達就躲在俘虜中,於是下令手上的俘虜跑步,這一跑,陳林達就暴露了。

2.被俘後掏出各種東西取材於杜聿明。杜聿明被俘後,謊稱十三兵團軍需處長高文明,我軍戰俘管理處處長讓他寫十三兵團六大處處長的名字,杜聿明到口袋裡掏筆,一伸手,就露出了一段雪白的胳膊,手腕上戴著一隻高等游泳表。掏了半天,掏出來的是一包美國香煙;再掏,又是一包美國香煙;再掏,掏出來的是一包牛肉乾;再掏,又是一包牛肉乾。最後,才掏出一支派克筆。

當然,作者塑造常乃超這個人物,在歷史上還是有一個主要原型的,經歷和常乃超幾乎一模一樣:黃埔畢業,和黃維一起留學過德國,當過國軍少將師長,被俘後去南京軍事學院任教,恰好底下學生是俘虜自己的部隊政委,還指導過這位特殊的學生寫過論文。

更絕的是,我軍實施軍銜制後,此人還獲得了少校軍銜。晚年享受副師級待遇進干休所頤養天年。

只不過真實人物和常乃超略有不同,此人不是什麼雜牌暫7師師長,麾下部隊是正兒八經的中央軍嫡系,五大主力之一。

這個人就是王元直。

王元直,1909年8月13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7歲從長沙文藝高等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成後因成績優異,被分配至素有黨軍之稱的國軍嫡系——第一師第一團當排長,到1931年已經是少校團副了。

同年被陳誠保舉到中央陸軍工兵學校第一期學習。次年畢業,任軍政部交通兵團第二團汽車分隊隊長、戰車營第二連少校連長等職。1935年12月考入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回爐再造,1937年被派往德國跟班學習,因抗戰爆發而匆匆回國結業,被顧祝同要去第三戰區,先後任長官部中校參謀、預七師工兵營營長、暫編三十四師上校參謀長和一團團長等職。

在抗戰中,王元直屢立戰功,尤其是1942年5月的浙贛路會戰表現優異,率暫三十四師一團反攻遂昌成功,成為浙贛路會戰中少數亮點之一。1943年1月,暫編第三十四師調入十八軍,該師營以上幹部全部由十一、十八兩師抽人充任,中、上級幹部中,團長王元直因和第十八軍參謀長趙秀琨是工兵學校同學,且和趙在交通兵團同過事,私交甚好,經趙向方天推薦,王元直得以直接出任第十一師參謀長。

在鄂西會戰中,胡璉率11師死守石牌,取得了赫赫戰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調升第十八軍副軍長,王元直也得到了青天白日勳章,升為十八軍少將參謀長。

抗戰勝利後,國軍對所屬各軍師實行整編,軍整編為師,師整編為旅,王元直出任整編第十一旅副旅長。1948年3月25日,旅長楊伯濤升任整編第十一師副師長,王元直接任旅長,1948年9月,整編師旅恢復原有軍師番號,整編第十一旅恢復第十一師的番號,王元直任師長。

同年11月4日,淮海戰役爆發。11月8日,王元直率部跟隨黃維兵團從確山出發趕赴淮海戰場。由於黃維為了等待上級批准其計劃的命令,耽誤了11個小時,以致當大軍在雙堆集時被解放軍包圍。

在被圍期間,王元直指揮11師曾向解放軍發起反擊,先後奪回了前周莊、後周莊、小周莊、大宋莊、小宋莊、頓莊等地,然而卻形勢越來越壞。12月11日,我襄陽營和洛陽營全殲了號稱「威武團」的10軍114師54團,旁邊的23師嚇得直接投誠。十八軍第十一師所處的兵團核心陣地就這樣暴露在中野六縱火力範圍內。

緊接著,我軍在大王莊又全殲了號稱老虎團的18軍118師33團,十八軍全線動搖,黃維兵團崩潰已經是時間問題。

12月15日,黃維和胡璉決定突圍。下午5時,第十一師在快速縱隊坦克的配合下保護第十二兵團的副司令官胡璉向外突,但王元直卻與突圍部隊失散,感覺無望而吞食安眠藥企圖自殺,結果被六縱救起俘虜。

王元直被俘後,我軍對其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教育,六縱政治委員杜義德還親自與王元直談心。同時,通過親身經歷,王元直也逐步認識到了解放軍是正義之師,思想改造很快。杜義德見他人才難得,向劉帥申請,沒有將其送到後方戰俘管理處,而是保送到解放軍官總團學習,結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步兵學校軍事教員。

1950年10月,劉伯承在南京籌辦軍事學院,王元直被任為教授委員會教員組組長,培養了許多解放軍的優秀指戰員。1958年1月,王元直被授予少校軍銜。1959年,王元直又被葉帥點名要走,到軍事科學研究部軍事史料研究處當中校研究員。1987年,王元直享受海軍副師級離休待遇,在上海海軍第三干休所安度晚年。1994年6月6日病逝,終年85歲。

巧合的是,1954年,杜義德被組織上派到南京軍事學院戰役指揮系學習,給52名戰役指揮系將領學員講授戰術學理論的正是王元直。1957年畢業考試,擔任論文答辯委員會教員評分組長的也是王元直。

有了這層特殊情誼,杜義德經常請昔日的師長俘虜聚餐,同時很謙虛地請教問題,王元直也悉心指導,在畢業論文方面為杜義德提出了思路。1957年,杜義德以優異成績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任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海軍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司令員。

1970年,由於歷史原因,王元直被強制退役,遣返到湖南老家種地。杜義德聽說後,千方百計讓他享受了正團級退休待遇,在王元直78歲高齡時,又向總政治部直言,讓王元直以副師級離休待遇進入海軍干休所安度晚年。

可以說,這兩人的友誼伴隨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2493c1f3cd8a5cd81fcb79536a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