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高濕,獼猴桃灰霉病來勢洶洶,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2019-09-20   田園小哥

獼猴桃,也稱獼猴梨、藤梨、羊桃、陽桃、木子與毛木果等,原產於中國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一般是橢圓形的,營養豐富,兼具抗癌功效,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因早期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如今適逢金秋季節,也是獼猴桃成熟採摘的季節,果園是一片碩果纍纍,豐收在望。

種植獼猴桃樹經濟可觀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獼猴桃樹種植的過程當中,難免發生各種病蟲害,其中有一種低溫高濕的病害叫獼猴桃灰霉病,這種病害從春季便開始感染獼猴桃葉片,相繼侵染花蕾、花朵、果實,儲藏期也會高發傳染,特別是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下,獼猴桃灰霉病的傳播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危害更嚴重、根除難度大,尤其在定果後至套袋前後,會出現持續的侵染高峰,造成獼猴桃套袋前後大量落果,給果農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今天田園小哥就從獼猴桃灰霉病的發病症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這三方面進行分析,以便果農們在生產實踐中參考、借鑑。

一、獼猴桃灰霉病的發病症狀

獼猴桃灰霉病又叫軟腐病,主要發生在獼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貯藏期,是一種低溫高濕的真菌性的病害,危害範圍廣、致病性強、傳播迅速,可以危害獼猴桃樹的花朵、果實及葉片,其中以花朵及果實的受害最為嚴重。

1、對花蕾的危害:花蕾受害,發病初期從雄蕊以及花瓣的頂端開始,發病部位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點,隨著病害的加重逐漸擴展到整個花蕾,致使花蕾無法正常綻放,後期變成褐色並枯萎脫落。當天氣潮濕時,病花蕾腐爛速度加快,表面上還會長出鼠灰色的霉狀物。當天氣乾燥時,花蕾會很快的蔫萎脫落。

2、對果實的危害:

(1)幼果:幼果感病後,其乳黃色的絨毛逐漸變為褐色,幼嫩的果皮處出現淡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處開始腐爛,嚴重的直接從樹上脫落。

(2)成熟果及儲藏果:發病一般先從果蒂處發病,果面出現明顯的水漬狀斑點,受害部位稍透明,逐漸病斑處腐爛,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均勻向果實內擴張,直至半個或整個果實全部感染,腐爛果實有酒糟味,初侵染的果肉有絨毛狀菌絲體,天氣潮濕時,果皮上出現一層不均勻的灰白色黴菌,天晴後霉層上可形成灰黑色鼠糞狀物。

3、對葉片的危害:發病初期以帶菌的雄蕊或花瓣附著於葉片上的部位為發病中心,受害葉片長出許多輪紋狀的褐色斑點,當遇到陰雨天氣果園潮濕時,這些病斑相連擴大,葉片開始出現捲縮,葉背面產生灰色霉層,上有白色小點,天氣乾燥時葉片焦枯脫落。

二、獼猴桃灰霉病的發病規律

1、獼猴桃灰霉病的病原:

病原是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黴菌,稱作灰黴菌,菌落蓬鬆絨毛狀,初為白色,後逐漸變為灰白色,邊緣不整齊,菌落條件適宜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無色或淡灰褐色,單胞,氣溫5℃開始繁殖,正常生長繁殖的溫度0℃-30℃,尤以20℃生長最旺盛,一般在溫度18~25℃、濕度80%以上環境中均可完成侵染。

2、獼猴桃灰霉病的傳播特點:

灰霉病的病菌主要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葉、花等病殘體組織中越冬,等到了來年初花及末花期,遇到降雨或天氣高濕的條件,便產生大量菌落,藉助風雨、修剪工具等把病害進行傳播,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帶菌的花瓣落到葉片上引起葉斑,殘留帶菌的花瓣附在幼果梗上,病菌從果梗傷口處入侵果肉,引起果實腐爛,采果後和果實入庫運輸貯藏期繼續危害果實,造成果實品質下降。該病菌潛伏期較短,再次侵染次數多,低溫高濕極易引起灰霉病盛行。

(1)發病與蟲害的關係

受過昆蟲齧食的獼猴桃樹會比健康的獼猴桃樹發病率更高,發病程度更重,常見的蟲害有桑盾蚧、金龜子、吸果夜蛾、透翅蛾等。

(2)與樹齡、樹勢有關

一般樹齡越大,樹勢衰弱,灰霉病的發生率和感病指數越高,主要是因為樹齡大的植株隱藏的病源相應也多,衰弱樹根系老化,轉運養分能力下降,多年樹養分消耗過多,樹勢也相對衰弱,有利於病原菌的侵入和危害,反之,幼樹生長旺盛,不易感病。

(3)與溫度有關

該病菌最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是5-30℃,20℃以上病害擴展速度變慢,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病害擴展速度愈加緩慢,尤其遇到多雨或低溫天氣有利於病菌危害,尤其在長江流域降雨較多地區,開花期在低溫與雨水的雙重作用下,果園發病明顯增多。

(4)果園管理不當

果樹過度修剪、拉枝、環剝、枝葉鬱閉、或者是果園種植的土壤排水不暢、地勢低洼易積水、密度過大,蟲害過多、肥料缺乏、負載過多等都會給灰霉病提供發病的機會。

(5)儲藏不當

果實未完全成熟、入庫溫度較低、果實含水量較高、果實沒有提前預冷、果實採摘運輸機械傷較多、冷庫消毒不徹底均可加大病菌感染機率。

三、獼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減少傷口

日常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發現蟲害要及時防治,同時對果園進行修剪、拉枝、環剝、中耕除草等農事操作時要格外小心,儘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機械傷口,特別是對樹齡比較大、樹勢較弱的果樹。

2、修剪清園

過於密集、旺勢的枝條進行夏剪,對樹冠外圍結果枝要連續摘心控制,面積較大的規模化種植園區,可對結果枝萌發的二次枝人工摳芽或掰除,阻止三次四次枝梢萌發,增強園內的通風透光條件,但是要避免過度的修剪,同時注意果樹合理負載,以免樹勢變弱,讓病害趁虛而入。在冬季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清園,把病枝殘枝進行修剪和摘除,在地上的落葉、病殘組織、病花、及病果要清掃清理乾淨,然後帶到園外進行集中處理,減少來年的病菌基數。果樹修剪之後可以使用波美3~5度石硫合劑噴洒樹幹,冬季塗白保暖,以免產生凍害。

3、合理施肥

日常加強對果園的管理,均衡施肥, 在獼猴桃果實幹物質和可溶性固形物轉化形成期,停止氮肥供應,要增施有腐熟機肥料、適施磷、鉀、硼等中微肥,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提高樹體抗性,還可以噴洒葉面肥,增強果樹的樹勢,提高果樹的抗病能力。

4、土壤水分管理

選擇在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進行合理密植,實行壟上栽培,在不十分乾旱的情況下,儘量避免果園灌水,不要把獼猴桃樹種植在低洼地帶,在雨季來臨之前要檢查溝渠通暢情況,雨後及時觀察果園情況,避免果園內積水,降低果園的濕度。

(5)清除雜草

及時刈割或翻鋤果園雜草及分櫱樹,特別是樹盤1m範圍內的雜草,降低園區濕度,不要套種有益於害蟲越冬的作物,破壞病菌生存繁殖環境,降低病原基數。

(6)科學儲藏

採收時選擇在晴朗天氣,並且避開樹上露水,小心精細採摘,避免果實受傷,儲藏前嚴格挑選,運輸時輕拿、輕放,儘量減少傷口,堅決杜絕帶病、傷口入庫,入庫後適當延長預冷時間,降低果實濕度。

(二)化學防治

獼猴桃開花前後及陰雨連綿季節是該病危害、傳播最嚴重的時期,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重病果園可在開花前後各噴施一次,陰雨連綿的季節在發病初期進行防治,每隔七天或者十天噴施一次,連續2-4次為宜,藥劑輪換使用,噴洒時要均勻、噴透,以雨前噴藥最好,秋季多雨,應注意天氣預報,搶抓時機,提前施藥,嚴格遵循藥劑安全間隔期規定,采前20 天停止噴藥。

可參考的藥物有:5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百可得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撲可因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嘧霉胺、咪鮮胺、腐霉利、異菌脲等化學藥劑。

綜上所述,獼猴桃灰霉病侵染期長、感染率高、感病點多,發病的原因複雜,發病程度高低與病菌基數、清園不徹底、蟲害、天氣環境、果園管理、儲藏運輸等都有很大的關係。想要減少獼猴桃灰霉病的發生,必須要用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日常做好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及時防治病蟲害、科學採摘儲藏以及科學的使用化學藥劑,才能使獼猴桃灰霉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產量和品質,減少果農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