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長溪村 :擁有一方好風水 人才輩出

2019-05-07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石城長溪村 :擁有一方好風水 人才輩出

------從風水角度分析石城長溪村人才輩出的奧秘

曾祥裕 曾海亮

在贛南石城山區有一個地方在中國版圖上如大海一滴水般微乎其微,毫不起眼,但是因人才輩出,文武雙全,威震八方,名揚四海,它的出名應驗了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長溪人才群星燦爛

我應江西贛南石城縣朋友邀請考察了長溪村及其賴氏總祠。 史載,長溪村是個已有1154年歷史的古村落,全村4000多人全姓賴。我們在賴氏宗祠佇足品味兩扇側門上方的石磚上刻著的「敦詩」「說禮」幾個大字, 這代表著客家人崇文重教傳統。

據介紹,戰國春秋,經歷584年的賴國被楚國呑並。賴氏族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艱難險阻,踏遍千山萬水,經四次較大遷徙。由北而南,遍布四海內外。石城賴氏是南遷一枝。慎公遷長溪,歷經一千一百七十餘年,在長溪繁衍生息,遍地開花!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長溪村賴氏後人感念祖恩,始建賴氏宗祠。在隨後的300年多間,經歷代子孫後裔6次擴建重修,目前占地1287平方米,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是牆壁上懸掛的幾十塊堂匾。

真了不起,長溪村人才輩出。現在國內工作的博士研究生有10位,國外博士生24位。在國內的碩士生有73位,在國外的有100多位;其中女性博士研究生18位,女性碩士研究生36位。這些人才分布在醫學、文學、建築、冶金、地質、航天、北大、核工業部、中科院等各個科研文化機構。除此之外,在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有賴滔——南唐御前都指揮使、大將軍;賴世璜——孫中山國民革命軍14軍軍長;賴名湯——國民黨海陸空三軍總參謀長、國民黨國防部長;賴寧——蘭州軍區政委等等。長溪村上個世紀至今在職的副省級幹部有9名(含台灣地區),正地級幹部7名,正縣級幹部23名。300方米左右的「先賢館」內,掛滿了200多位先賢們的人物簡介。

人才輩出的風水環境

長溪村有一座300年歷史賴氏宗祠,一家一戶風水好只是有利於一家人,一個村的宗祠風水好,則影響該家族整個風水的走向。當年長溪的賴氏祖先與眾多客家先民一樣,從中原穎川南下輾轉遷徙至此定居,所看中就是長溪村的自然環境優美,我們登上村落較高的一座山峰環顧四周,來龍雄厚,峰巒重疊;俯瞰全村,村莊背靠青山,明堂開闊,琴江河水緩緩環村而流。

該祠背靠雄渾的旗鼓山,左傍雄偉的洪石山,右臨高高的石賚山,前面有琴江河、葉背河、橫江河三河匯流,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田連纖陌,一望無際,而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當地風水先生清代黃廩生、黃煒這樣描述:「踞長溪勝地,遠脈扶輿磅礴近脈催官貴格,後則輔衛關者形肖旗鼓,前則融匯淳畜者流合三江,加以左砂驤首而象馬,右砂環抱而澄涵,方隅之得其位也。......賴氏構祠於茲,實萃地靈,應產人傑。」(摘自《長溪賴氏四修族譜序》)。近代廖鼎新也從風水角度描述長溪的地理特色:「夫眾山環抱,河水彎抱,螺黛晴嵐,山川明媚,而洪石聳入雲,莊嚴峭拔,成為特色。意其間必有魁傑奇偉之士,足以名世者。」

賴氏宗祠坐落在村子中央,一條溪流環繞著宗祠,成彎抱狀,呈半月形,宗祠前方分布6口池塘,陽光下和風中池水蕩漾,波光粼粼。經測,賴氏宗祠正廳坐子山午向,坐穴為戊子火龍,院牆大門坐卯山酉向。陪同考察的香港陳先生認為這座祠堂開門立向與眾不同, 傳統的祠堂大院除了祠堂大門,一般只有一個邊門,長溪祠堂卻左右開設兩個門樓,立意在於宗祠的子午卯酉方向都全了,收納四方生氣。深入其中還可看到其中的奧秘。長溪賴氏宗祠為三進祠堂,每一進廳的台階本應高出一個,但這座宗祠的三進廳堂前卻高出了三個台階。這樣一來,一進二進的兩個台階,加上三進的三個台階, 湊成了「五」這個吉利數字的。「五」系「九五之尊」中的吉數。數字寓意之深,從細節看出賴氏宗祠建造者對中國易經的理解。

再就是其內部結構也有特色.三廳的平面圖包含多層 含意,上廳與中廳的平面構成一個中字,其意是不偏不倚,房室均勻,同步發展.中廳與前廳的平面構成一個昌字,其寓意為家族昌盛繁榮,上中下三廳的平面圖構成一個寶塔,其意為穩固興旺發達。圍繞中廳與前廳間天井立有8根柱子,據說取意為八方來朝,財源廣進。但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人整修祠堂時,隨心所欲,去掉兩根柱子,只剩下6根。顯然有違祖先的深意。這種在好心辦壞事的事例太多,讓人扼腕長嘆。

風水在於利用外界的自然環境,如果不完善就不妨人工補之。筆者考察過不少名人誕生地和名人墓地,發現了人工風水痕跡並不鮮見。當地人有懂風水的長者,對我們說,風水有自然和人工之分,為了讓地運不衰,人才輩出,2002年,長溪村人在村子的東頭,依靠人工的力量,又堆起了一座長達160米高的文峰山。這山寄託了當地人民希望世世代代人才輩出的心愿。不過要注意的是人工風水不可弄巧成拙,因為我在贛縣白鷺就看到鍾氏三兄弟的人工風水,為培補左青龍而改變消砂納水,收水由吉變凶。

從長溪村返回贛州家中,一路上我心中反覆思索的是,人類如何利用自然環境,並人工培補,成就一方好風水?如何在保持古建築面貌的基礎上維修?這些問題事關國泰民安的大事,為何有人不肯定風水在促進中國歷史向前發展所起的作用呢?為何不科學理性地維護呢?對老祖宗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一味放棄,全盤否定,不妥,不加批判盲目吸收,不當。所應持的態度是完整保護,原汁原味,古為今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相關連結: 曾祥裕, 早年從事中醫工作,祖傳楊公風水術,兼容各家之長,並對中醫內科有研究。

近年來曾祥裕還被馬來西亞東方管理學院、澳大利亞風水學院、北京上古傳承國學院聘請為講課嘉賓。他還曾在北京、山東、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開講《楊公 風水和養生》以及《人居環境以及建築風水》,著有《正宗楊公風水叢書》、《楊公古法風水研究與應用》、《楊公造命課擇日法》, 並撰寫300多萬字的風水考察隨筆和學術論文,長年開辦風水培訓班,招收海內外學員近三百人,紅五月招生正在進行之中;擅長運用風水和中醫養生方法,為海內外不少寺院、道觀 及企業、公司和個人做過風水布局和養生指導,收到滿意效果。)

(5月29日曾祥裕在北京舉辦楊公古法風水學習班和皇家風水考察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vFRGmwBmyVoG_1ZSo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