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支付,方便了誰?

2019-10-21   移動支付網

最近,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發布一則關於「手機號碼支付」宣傳視頻。

所謂「手機號碼支付」,核心是只輸入手機號即可完成支付,是一個依託人民銀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的新功能。

「超級網銀」

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俗稱「超級網銀」,是人民銀行建設的人民幣跨行支付清算基礎設施,也是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有「超級網銀」的人行支付系統,也被稱為「第二代支付系統」。

除了「超級網銀」,人行支付系統還包含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同城清算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系統、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城市商業銀行匯票處理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以及新生的網聯清算系統等。(註:銀聯在許多人行支付系統都是特許參與者)

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主要作用是支持網上跨行零售業務的處理,業務指令逐筆發送、批量軋差、定時清算。用戶通過在線方式提交支付業務,即可實時獲取業務處理結果。

該系統參與者包括直接接入的銀行機構、代理接入的銀行機構、非金融支付機構以及特許參與者。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共有195家機構接入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




無論從業務處理筆數還是金額來看,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都呈逐年增長勢態。2018年,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共處理業務120.98億筆,金額89.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93%和44.29%。

體驗新功能

作為進一步提升跨行支付便捷性而推出的基礎功能,「手機號碼支付」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使命一致。

作為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基礎參與者,目前大部分參加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的商業銀行,均開放了個人客戶「手機號碼支付」開通渠道。其中不乏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國有大行、股份行,也有崑崙銀行、西安銀行、漢口銀行、大連銀行、中原銀行等地方性銀行。

據人行清算總中心統計,截至今年8月25日,「手機號碼支付」註冊個人客戶數量已突破100萬。不過這個數量相對數以億計的網上銀行來說,並不算很多。

上線以來,「手機號碼支付」最容易被用戶感知的是銀行轉帳服務,因此也被稱為「手機號碼轉帳」。但在現代社會,絕大多數商品交易和貨幣支付都通過轉帳結算的方式進行。糾結於這個建立在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之上的功能,該叫什麼名字並沒有太大意義。

支持「手機號碼支付」的部分銀行銀行在手機銀行APP的「轉帳」類別下,專門推出了一個「手機號轉帳」功能。也有部分銀行將手機號轉帳和傳統的卡號轉帳整合到一個頁面,然後加以提示。

具體開通操作大同小異,用戶只需將自己的銀行卡號和手機號綁定就可以接收轉帳,綁定時按照頁面提示,輸入卡號、手機號,完成人臉識別、簡訊驗證後即可,非常簡單。



中信銀行「手機號碼支付」註冊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手機號碼可在多家銀行綁定多個帳戶,但使用「手機號碼支付」僅支持其中一個默認銀行帳戶作為收款帳戶。若在多個銀行開通該功能時,均未選擇默認帳戶,則最先開通的為默認帳戶。若每個銀行都重複設置默認帳戶,則以最早設置的為準。默認帳戶一旦接觸綁定或註銷後,「繼任」默認帳戶按上述規則,尊重「先來後到」原則自動產生。

開通「手機號碼支付」、設置好默認帳戶,用戶之間就可以在任意手機銀行App上通過手機號碼進行愉快的轉帳啦。作為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同樣支付手機號碼轉帳。



當然用戶即便不開通這個功能,在「手機號碼支付」功能加持下,部分手機銀行App也支持輸入手機號實現相同銀行帳戶間的轉帳服務。



對於常用手機銀行用戶進行轉帳的用戶來說,「手機號碼支付」最大的作用是方便雙方的「第一次」。因為在有了轉帳記錄以後,後續轉帳其實並不麻煩。

轉帳之爭

移動支付的普及,深刻改變了用戶日常消費的支付習慣,同時也潛移默化影響著轉帳場景。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基本滿足用戶之間日常的小額轉帳需求。

支付帳戶(支付寶、微信)轉帳分以下幾種情況:

1、支付帳戶A(餘額付款)支付帳戶B(餘額收款)

屬於支付帳戶間的餘額流轉,由於每個支付帳戶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超過20萬元(不包括支付帳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帳戶轉帳),決定了該方式不適合經常使用大額轉帳的用戶。

2、支付帳戶A(餘額寶、銀行卡、零錢通等付款)支付帳戶B(餘額收款)

和1區別只在付款方式不同,而且轉給他人同樣占用年20萬元累計交易額。

3、支付帳戶(餘額、餘額寶、零錢通、銀行卡等付款)銀行卡帳戶

與20萬元累計交易額無關,但不同的支付機構、銀行存在不同的單筆、單日、單月限額。無論是轉到自己的銀行卡帳戶(相當於提現)還是他人銀行卡帳戶(為他人提現),都需要收取一定手續費。


藉助支付寶、微信給銀行卡轉帳並不划算,而且轉帳前也需要填入收款人、銀行卡卡號等信息,同樣不甚方便。作為持牌支付機構,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是否能通過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利用「手機號碼支付」功能,給不在乎手續費的用戶在第3種轉帳中提供刪繁就簡的操作呢?我不知道。

但從支付寶、微信角度出發的話,提供轉帳到銀行卡其實沒什麼動力。礙於資金流轉成本,手續費恐怕也掙不來錢。花掉或者老老實實留在餘額(餘額寶、零錢通)才是他們的目的,也符合支付機構的「服務」本質。

在限額情況下,加上越來越多支付機構的轉帳、提現服務收費以後,大額、頻繁的轉帳將回歸銀行系統。又或者說,銀行轉帳與支付機構轉帳從來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標服務。

而「手機號碼支付」功能將在銀行轉帳中,能起到一些便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