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憑的富二代有多慘?

2019-12-13   東西兒童教育



大家好,千媽今天來聊詩。


終於又盼到了咱們「有意思的古詩詞」更新的日子,好開心。


不容易啊,前幾天團隊開例會,我大膽提議每周更新一篇古詩詞(請腦補說起古詩詞就進入嗨狀的我),咱們團隊的理工爸悠然而淡定地抿了口咖啡,只問了一句:「閱讀量還ok嗎?」


這感覺好熟悉,額,想起來了……


前幾天,我家姑娘興沖沖地跟我講她的戶外旅行計劃,路線怎麼安排住哪裡吃什麼遇到蟲子怎麼辦……不得不說,考慮很周密,很有創意,但那一刻,我只問了她一句:「作業做完了嗎?」


呃,不貧嘴了,咱們聊回正題。


今天的詩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都熟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了,就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那首家喻戶曉的《靜夜思》。


《靜夜思》到底有多出名?


這麼說你就明白了,古人描寫月亮的詩歌成百上千,唯有這首《靜夜思》,被載入了聯合國郵票。


郵票上,用楷體中文寫出了《靜夜思》全詩,在郵票發行資料上還附有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翻譯的英文詩。用咱們今天的話說,這就叫「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我猜,能背出這首爆款明月詩的童靴不在少數,但了解它寫作背景的可能就不多啦。


你們想啊,寫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李白,吼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明明就是豪爽系直男一枚。為何看著天上的月亮,會突然生出細膩柔軟的情感,思念起遠方的家鄉和親人。


他是在怎樣一種處境和心情下,寫下這首《靜夜思》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首詩背後李白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白所處的時代,是唐朝最強盛的時期,叫「開元盛世」,國力很強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李白同學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很想在這樣的時代里有一番作為,而且,跟他同齡的王維同學,名氣都已經很響亮了,不僅是長安城很出名的詩人,還被朝廷委以重任做了官。


大家都知道,論才華,李白不輸王維,那為啥李白沒有同時間崛起呢?


問題主要出在文憑上。


王維是典型的學霸,一路名牌中學名牌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公務員隊伍,因為起點高能力強,很快就被提拔了。


相比而言,李白就比較慘了,他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李白爸爸是經商的,按大唐律例商人子弟是不允許參加科舉的,這就等於斷了李白考試成才這條路。


02


縱有萬般才華,朝廷不知道也沒用啊,怎麼辦呢?


李白的方法是南下「干謁」,「干謁」的意思就是拜訪名人大V,讓大V們幫忙向朝廷舉薦自己,一推薦名聲大作,不就可以走仕途了嘛。


旁白:此時不妨跟孩子聊聊什麼是「干謁」,「干謁」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做法,這個詞也是文言文高頻詞,經常出現在高考卷中。


於是,24歲的李白攜金三十萬,坐船從今天的樂山出發離開了四川,去往南京和揚州,拜訪名人志士。



能一口氣拿出三十萬做活動經費,說明李白家的經濟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放在今天看,這就是富二代啊。


只是可憐這位沒有文憑的富二代,還得四處求人,為理想而低頭。看來,敲門磚在哪個年代都很重要……


遺憾的是,干謁失敗了。


加上李白很仗義好施,一路上救助窮困,到揚州時已經錢包空空,捉襟見肘之時偏偏又遇病痛來襲,深秋時節,26歲的李白病倒在了揚州一家旅舍里。


《靜夜思》,便是他病中於揚州旅舍所作。

初嘗挫折的少年,人生低谷時客居他鄉,那種孤獨感可想而知。


聽完背後的故事,我們再來讀這首五言絕句,就能將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更豐富的韻味:


寂靜的夜晚,唯有李白自己和天空中的明月,「靜」,是這首詩的點睛之處。


一切絢爛歸於平靜,挫敗帶來的感傷與此時此刻的靜謐、孤獨融為一體,不由得思念起遠方的親人,他們是少年李白精神的寄託,心靈的慰藉。


旁白:講完故事後,再讓孩子朗讀《靜夜思》,要求朗讀時帶入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情感。帶著理解去朗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語感練習,也是我們常說的理解記憶。



03


關於創作背景,需要多說一句的是,網上還有些版本講,《靜夜思》是李白中年時於幽州所作。但主流學術界經多方考證,認為大機率是26歲的李白於揚州客棧所作。


我自己的理解是,咱們大可不必糾結於史料100%的準確性,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上追溯與思考,如果孩子由此萌生好奇,甚至想要主動探尋下李白的生平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更好了。要知道,很多興趣之門就是這麼開啟滴。


接下來,我們再來學習一個背誦《靜夜思》的小竅門。


你可能會想,這首詩很簡單啊,孩子背起來不難,不需要什么小竅門吧。其實,這個小竅門,主要是為咱們以後「舉一反三」埋伏筆,它是一種記憶方法,適用於很多古詩詞。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這首詩里,有四個「動作」:

「床前明月光」對應的是「看」;

「疑是地上霜」對應的是「想」;

「舉頭望明月」對應的是「抬頭」;

「低頭思故鄉」對應的動作是「低頭」。


我們可以藉助肢體語言,將這條貫穿詩歌的「動作順序線」演給孩子看。


「看(雙手在額頭處搭棚,做出眺望的姿態),床前明月光;想想(敲敲小腦袋,好似琢磨),是地上泛起的一層白霜嗎?疑是地上霜;抬頭(抬起頭來),舉頭望明月;低頭(埋下頭來),低頭思故鄉。"


孩子只要熟悉了這四個動作,腦海里留下生動的畫面,自己再邊做動作邊誦讀幾次,很容易就記住了。


這個記憶方法叫圖像記憶法,通過肢體動作把文字圖像化、可視化,符合了孩子的大腦認知規律,不僅記得又快又牢,還能加深理解。


很多古詩詞的背誦,都可以用到它,我後面也會繼續給大家分享具體實操。


旁白:熟悉思維導圖的小朋友也可以藉助圓圈圖的四象限,畫出以四個動作為代表的內容,對記憶和理解也很有幫助。



最後,照例來個收穫小結:


孩子版:


1、你了解了《靜夜思》的創作背景,對作者李白的處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準確的把握。更為重要的是,你學會了思考文字背後的東西,這種思考能力彌足珍貴,你可以將它用在其它任何地方,它能幫助你成為真正的終生學習者!(此處給好奇寶寶們留個探索小作業:今天小學課本里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原作,而是經過改編的版本。你想知道李白原作長啥樣嗎?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下吧:))

2、你學會了一個文言文高頻詞:「干謁」。當它單獨出現時,你可能覺得晦澀難懂,但它與李白的經歷結合起來,是不是就好懂多啦?日後相遇,你一下就能說出它的含義,還能掰出一個故事來,分分鐘秒殺其它同學。

3、你學會了一個背誦小竅門,它能幫助你更輕鬆地理解和記憶這首五言絕句。你還可以舉一反三地把它運用到其它古詩詞的背誦中,事半功倍哦。


家長版:


日常總是很難給娃講清楚「為什麼要讀書」這個深沉而龐大的命題,今天李白同學的經歷為你提供了現成案例:


看,像李白這樣既有才又有財的富二代,沒有文憑也很難「混」滴。文憑不代表一個人的才能,但它關係到一個人的議價能力,從沒有選擇到可以選擇。


今天的千媽聊古詩,到這兒就結束了,咱們下期見!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育兒咨訊」,可點擊下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