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向來講究門戶方方正正,座北朝南,但在貴州的鎮遠古城卻偏偏背道而馳,不是東南角就是西南角,形成一道歪門,門不正,道自然也就斜了
假如從空中俯瞰鎮遠古城,會發現這裡是個太極八卦的模樣,舞陽河以一個「S」形的形狀穿城而過,將明代所建的舊府城和舊衛城區分開來。
這個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保留下來的古建築如同它的歷史一樣豐富,在元、清時期曾是道、府所在地。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懸空寺------青龍洞景區,有高昂的馬頭牆建築,有東西綿延2.2公里猶如長城的石屏山,當然,更有意思的是這裡的「歪門斜道」。
因為鎮遠古城是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明清時期,全國各地有許多商人在此做生意。
鎮遠古城保留下來的古民居古巷道依山而建,層次分明,每條巷道都能互通。這些古民居有三怕:一怕水、二怕火、三怕山上滾大石。大都建著高高的風火牆,並且依山勢越來越高,能很好地起著防火的作用。令人倍感奇怪的是,這裡明明屬於黔東南,明明應該屬於侗族人聚集地,但這些民居的建築風格卻是典型徽派建築。
原來,明清時期的鎮遠古城十分繁華,漢人甚至比本地的侗族人還要多,所以也是唯一一個漢人比侗族人還要多的少數民族地區。當時,最早來鎮遠做生意的是徽商,他們常年離家,為做生意不能回家,便將思念故鄉的情感寄托在了建築身上。因此,形成了鎮遠建築的徽派風格。
這些達官貴人建宅院建就建了吧,還不好好地建,凡是開在小巷道旁邊的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者垂直,小巷與也絕不與大廳正對,他們有意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形成了著名的「歪門斜道」。
據說,這樣的布局一是為了阻擋煞氣,二是有財不外露的意思。
這些古民居有三戶人家非常知名。兩戶做官的,一戶做生意的,其中只有做生意的這戶人家已經繁衍了9代,至今依然保留有後人。另外兩戶已經絕代,徒留豪宅與家財,令人不甚唏噓。
做官的其中有一戶為何氏,何家民居始建於宋元時期,明清曾改建過,為鎮遠土司的私宅,一共有三進,面積極大,令人羨慕。
何家民居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是:門當戶對。在古代曾用來匹配身份。何家的門當極其有意思,左邊的門當有一朵蓮花,上面插了三把劍,右邊的門當上有猴子、鹿和喜雀,這對門當便反映了主人曾經的榮耀。
當年,皇帝給了何氏一個任務,讓他領兵出去打杖,如果打贏了,回來便能連升三級。那麼,何氏有沒有打勝仗呢?其實門當已經給出了答案。
門當上的喜雀一路飛回來報喜主人打了勝仗,蓮花上的三把寶劍代表主人被皇帝封侯進爵連升三級。
何家門當旁還各擺著一幅戰鼓,據說古人打了勝仗回來,便會把戰鼓放在門口炫耀。可見何家當年是何等榮耀!
門上的戶對畫著花苞的圖案,有著人丁興旺的喻意。只是誰能想到,何氏最後卻落了個沒有後人的下場呢?
現在的何家民居已經被做成了有著16間客房的民宿。
鎮遠古城有一座兩湖會館,這座宅子的主人是鎮遠做官做得最大的譚鈞培私宅。他家的風火牆十分高大,從外面看根本無法看清裡面的建築面積到底有多大,要是推門進去,會發現連院子都上千平方米。因為沒有後人繼承家財,最終,譚家私宅被改造成民宿。按唐、宋、元、明、清等打造成為六間客房。
據說,推開每一道門都會讓人有穿越之感,裡面的設施均按照朝代布置,非常有風格。可惜,因為某些原因未能一飽眼福。
這三戶知名大戶人家僅傅家大院仍有後人,至今裡面還住著一對老夫妻,甚至請了個管家幫忙照看房屋,想要進去參觀需要購買20元門票。
傅家以貨郎起家,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為鎮遠有名的富戶。據說房子裡收藏著諸多祖傳古董,個個價值無法預估,像金絲楠木床等,牆上還掛著兩副家傳扁擔。200多年前,傅家祖輩便是靠著這兩副扁擔打下的天地,最終成為富甲一方的巨富。
走在鎮遠古城的「歪門斜道」里,總讓人感覺有時光交錯之感,又常常令人感嘆,錢財均乃身外之物,賺再多的錢還不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終兩手空空魂歸去,最主要還是應該活在當下。
來鎮遠古城旅遊,青龍洞古建築群為必游之地,據說這裡曾為張三丰修煉之地,最重要的是,從這裡還能俯瞰鎮遠古城最美的角度。
晚上乘坐遊船夜遊更是無比愜意,整個行程大約45分鐘左右,能將古城最美的夜色盡收眼底。
不過,千萬不要錯過在舞陽河畔的「居然南海酒樓」品嘗鎮遠古城當地特色美食。
推薦炸辣耙,由糯米麵、玉米面和辣椒麵混合油炸而成,吃起來極富嚼勁,帶著微微辣的口感。
還有貴州特色美食酸湯魚和道菜扣肉。
道菜扣肉和梅菜扣肉看起來很像,實際上並非由梅菜而是由青菜製作而成。將青菜曬乾,腌制,與肥瘦相間的豬肉一起蒸,味道香而不膩,極其好吃。據說陳年道菜保質期甚至能達到5至10年。
有人說,中國的古城越來越商業化,越來越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鎮遠古城的古樸正如它無法形容的歷史厚重之感一樣,讓人感覺來了這裡,還想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