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負擔哪裡來!減負+提高工資,教師會更吃香嗎?

2019-10-07     山東教師考試網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塔,如今卻疲於奔命般的堅守在教育崗位上。沉重的負擔讓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上也無法集中精神。調查結果發現,沉重的壓力讓近九成的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懈怠,而三成的教師則是出現了嚴重的倦怠情況。

教師這份工作被大多數人看作是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不僅工資穩定,每天就上幾節課,並且還有不錯的假期。教師負擔從何而來呢?

一是繁重的考核、檢查。一些地方總喜歡搞各種檢查評比。種類繁多的檢查與教育教學有關也就沒什麼了,關鍵是那些毫無關係的檢查。而檢查無非是走過場,準備材料、應付檢查。而教師則要衝在第一線,寫材料,布置學校,有甚更是要培訓學生該如何說。如此無用的檢查,耗費人力的同時更是消耗了教師的精力。

二是表格、開會五花八門。有不少學校行政化有些嚴重,職責劃分各種各樣。為了展示存在的意義,便是今天表格明天問卷,後天又要出個文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並且在學校中會議更是接踵而至,剛從這個部門開了會回來,又要組織老師去學習學習。紛繁複雜的表格,多如牛毛的文件,讓人應接不暇。

三是痕跡化工作。在學校中,作為教師你不止需要做,更需要將你做了什麼細緻的記下來,家訪要記,家長會要記,談心要記,培訓學習要記。但凡是和教育教學沾邊的都要留下痕跡,如此固化的思維,讓有意義的教學行為變了味,給教師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四是活動進校園。現如今,社會上的一些與小學生有關無關的事情都要進校園。校園只有這麼小,這麼多的活動裝的下嗎?而如此多的活動有不免的老師的組織與幫忙,跑前跑後,忙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這何嘗不是負擔呢?

五是唯分數論。不管是來自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是分數至上。沒有好的成績一切都是空談。社會向學校要成績,家長向老師要成績,學校向老師要成績。這仿佛考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為了成績拚命的上課,補課,占用一切可以占用的時間。負擔何嘗不增長呢?

就在不久前的深化改革會議上,就提出了"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

",小學教師的負擔終於可以減輕了,教師終於可以"鬆鬆綁"。

而在前不久的工作會議中,對於教師工資待遇也有了新的指示。將保證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時公務員的工資的水平。而各地也紛紛根據國家出台的新規各自出台了新的政策,為的就是保障教師的基本工資待遇得到保障。

教師作為少年兒童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教育事業的大家庭中。

而如今教師減負,提高待遇,相信教師肯定將會成為更多人的首選。

您對教師減負有什麼看法?

歡迎評論留言

更多教師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lussW0BMH2_cNUgZT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