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破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走投無路,來到皇宮後山,尋到一棵歪脖子的老樹,掛了上去。堂堂一國之君,如此了卻一生,此時他,已不足三十三歲。
明思宗朱由檢也是崇禎皇帝的兒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後一位統一全國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異母弟。明末清初,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攻占北京城後,宣布大明王朝滅亡,朱由檢成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通常來說,亡國之君都是昏君,所以大多數不懂歷史的人也都認為朱由檢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但事實並非如此,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朱由檢的故事吧。
以近代歷史來看,在大陸這個漩渦中,小蔣的個人能力並沒有體現出來,到了台灣以後,階級矛盾神奇地消失了,光頭領導的土改運動,小蔣也能把台灣經濟搞得更好。事實上,從崇禎一向坐以待斃,許多事都做不成,或是束手束腳,甚至連個人的才能也無法發揮。有些人說,無為而治,崇禎繼位後應該放權,讓制度自己管好,有可能嗎?
軍情,讓將士寒心
崇禎十七年,殺了七個兵部尚書,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殺軍頻繁,必然導致軍隊指揮失控。也讓二品官吏袁崇煥節制一品官吏毛文龍。不料官軍在回京護駕的狀態下,殺了其統帥袁崇煥,致使再無武將敢救主。為國獻身於血戰,卻不褒獎撫恤,令天下士子寒心,不願為崇禎而戰。
曹文詔以2千人的農民軍大破十萬農民軍,威震天下,崇禎不讓曹文詔休整糧草,不停的命令急速進攻農民軍大本營,致使士兵精疲力竭被消滅。
孫傳庭殘部,尚未準備就緒,崇禎就一再下令出關找農民軍決戰。後來孫傳庭出關,明末最後一支崇禎能夠調集的主力部隊全部覆滅。
明代病入膏肓,土地兼并過於嚴重,再加上天災人禍。但是他其實有機會拯救明朝,自己卻沒有把握。不管怎樣,他是個有思想但能力不太強的皇帝,他所做的事絕不會是亡國下場,再加上自殺殉國,這讓後人多少感到遺憾。但是我覺得他所說的「皆臣誤我」還是有一個甩鍋的嫌疑,晚明大臣黨朋的確很嚴重,很多都是只顧自己撈錢,但是崇禎本人知人善任,用人失當也未嘗不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