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不用藥、自我用藥、就醫用藥…到底如何選?

2023-03-10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感冒了,不用藥、自我用藥、就醫用藥…到底如何選?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主任藥師 李中東

感冒了,在前段時間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感冒又不可避免。得的是何種感冒,其治療選擇,對患者心情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很不同。若是普通的風寒性感冒,倒也釋然。若不幸與流感或是新冠沾上了邊,則心戚戚兮。

通常來說,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曾世界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也不例外。普通感冒、一般季節性流感和來勢洶湧的H1N1甲型流感是有很大區別的,用藥和治療處理也有許多不同。

那麼,在寒意未消的春季,當你遭遇了感冒,用不用藥呢?

下面為藥師的個人分析,不構成治療建議,切勿盲目模仿和對應,更多的是希望你多多增強感冒的自我防範能力。

可以不用藥的情形

症狀單一輕微,平時體質好,以自我調理為主,輕壯年居多

對於少部分人而言,輕度感冒可以不用藥。雖然爭論頗多,但可以不用藥是有前提的,也是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醫學基礎的。一是因為,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二是症狀單一,沒有加重病情的併發症;三是你的身體好,好到足夠抵擋感冒對你的侵害。不用藥感冒也會好,是基於這些人有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病情分析:

大家知道,感冒的潛伏期約1~3天。初期症狀多表現為喉嚨不舒服、流清鼻涕、鼻塞或打噴嚏,有的出現咳嗽、聲音沙啞、發燒、疲倦、頭痛、腹瀉等症狀,一般在3~4天時感冒不適的症狀達到高峰。如果你只有上述1~2種表現,症狀輕微,且未出現預示有併發症的高燒、喉嚨癢痛、濃痰等,一般5~7天會痊癒。

藥師建議:

如此健康的你,此時感冒對你的傷害很微小,你沒有太疲倦的感覺,沒有特別的不適。年輕、體力充沛的你,此時可以考慮不用藥。儘管如此,感冒時還是要注意多休息,飲食清淡,多飲水,這有助你更快康復。當然,這要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判斷,切忌忽視自身體質,忽視病情有加重的跡象,切勿機械地照搬別人的經驗,更不可輕視感冒,尤其是在當前新冠疫情風險未解除的時候,一旦發燒,就醫仍是最好的選擇。

適合人群:體力勞動者、運動員、工作輕鬆的白領、戶外活動者等體質好的青壯年。

可自我用藥的情形

症狀多樣較重,普通性體質,調理後症狀持續,宜自我用藥

感冒者可自我用藥,是基於國家推行非處方藥(OTC)和處方藥的分類管理政策。對於有一定自我保健知識,有一定自我診斷、自我治療能力的感冒患者,只要能遵照OTC感冒藥物的說明書或駐店執業藥師的指導,按照說明書所規定的劑量、給藥方法和用藥療程進行用藥,感冒這樣的小病痛完全可以藥到病除。

病情分析:

和第一種情形比較,感冒症狀達2種以上,且自我耐受較差,以至因感冒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這表明此時感冒者的體質弱、抵抗力較差。

此刻應多加註意生活細節,保證休息,加強飲水。感冒症狀若持續不斷,個人情緒也將飽受困擾。若不及時用藥干預,病情加重,甚至可能罹患支氣管炎、咽喉炎、中耳炎、扁桃體炎或肺炎等。

藥師建議:

平時有以上狀況的患者,在症狀初起時,就應積極干預。除了堅持做到飲食調理,生活規律,避免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保證休息,飲水充分外,還應及時對症用藥。對感冒有一定認識,對病情輕重緩急有清醒判斷的感冒者,可以在社區藥房自購OTC類感冒藥物,根據說明書規定的劑量、給藥次數、用藥途徑和療程,密切對照用藥的注意事項和用藥禁忌。這類OTC藥物只要患者嚴格按說明書使用還是相當安全的。感冒後,如果自行用藥3~5天,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則需要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適合人群:體質較弱的公司白領,久坐辦公室的職員,疏於鍛鍊的一般體質者等。

應就醫用藥的情形

感冒病情複雜,體弱或多病,調理無效難用藥,就醫是首選

病情分析:

感冒雖小病,但體弱者往往身受其苦,治療不及時常遷延不愈,甚至病情加重。患慢性病者,更不可小視感冒的危害。若自我用藥不當,輕者飽受感冒藥的不良反應之苦,重者反而加重慢性病的原有病情。比如,不幸得了流感,雖病情溫和,但傳染性不可忽視。如果不治療不用藥,容易引起傳染和併發症,不幸中招者應積極就醫治療。

藥師建議:

人是有差別的,對於感冒的治療和處理也有區別。年紀越小越易患感冒,通常小兒一年可達5~6次,隨著年齡增加感冒次數漸少,這與感冒後體內產生了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而增加了免疫力有關。對於合併慢性病的感冒患者,在治療上要慎重。首先,切忌草率地自我用藥;其次,關心感冒藥與治療慢性病的藥物之間有無相互影響;最後,避免同時服用2種或2種以上復方感冒藥,謹防同一成分藥量疊加造成的危害。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當前慢性病的病情,現用藥狀況,用藥感受和藥物反應,有助醫生為您甄選藥物。

適合人群:嬰幼兒,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孕婦和哺乳者。

7大支招,助您增強感冒的防範力

面對感冒的最佳態度是,正確地認識感冒,積極應對;該用藥時就用藥,保證休息;流感肆虐時,認真防護。

1、分清感冒「病因」

尤其是嬰幼兒感冒,分清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有助正確用藥和家庭護理。

成人病毒性感冒,需早用(感冒頭兩天內)抗病毒藥物,可縮減病程和減輕症狀。

感冒期間若並發細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和肺炎),則需用抗生素治療。

2、注意用藥「對症」

感冒之所以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是因為能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100多種。每個人對同一病毒的反應是有差異的,再加上不同的病毒感染,更使感冒症狀多樣。

發熱、頭痛、咳嗽嚴重者,可選含對乙醯氨基酚和含氫溴酸右美沙芬的感冒藥;

鼻塞嚴重者可選含偽麻黃鹼的感冒藥;

流鼻涕打噴嚏者,可選含鹽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量較高的感冒藥;

咳嗽、痰多且粘稠者,可選含愈創木酚甘油醚的藥物;

流行性感冒者,可選奧司他韋;

需駕車、機械操作或高空作業者,應慎用含抗組胺成分的抗感冒藥;

一般患者可自選一種對症的OTC西藥,也可加用一種中成藥。

3、避免藥物「累計」

有些患者會同時服用幾種感冒藥,應特別注意某一藥物成分的累計量,過量則有害。

以復方感冒藥中多見的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為例,一般感冒患者每天撲熱息痛的總藥量不應超過2克;如果病情嚴重,對成年人而言,建議24小時內不超過4克。一旦服用了過量的撲熱息痛,易致肝損害。

記住,不要連續5天服用含撲熱息痛的感冒藥,也不要在空腹時大量服用。如果確需使用多種感冒藥,而自己又不會計算藥量或有不明白的問題,請毫不猶豫地諮詢醫師或執業藥師意見,切勿不懂裝懂。

4、避開用藥「禁忌」

曾對某一感冒藥成分過敏者,應禁用含此成分的感冒藥。

值得一提的是,12歲以下兒童,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哮喘、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的感冒病人,應慎用含抗組胺藥和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更應避免同時使用多種感冒藥。

這些人感冒後,最好是去醫院就診,經與醫生充分溝通病情和用藥史後,遵醫囑謹慎使用感冒藥,同時加強用藥觀察,以避免感冒用藥對原有慢性病的病情造成影響,同時也可避免有用藥「禁忌」的感冒藥對健康的進一步損害。

5、樂觀面對「流感」

心態和免疫力是有關聯的。雖然普通感冒易對付,但流行性感冒,尤其是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則讓不少人急著採購預防藥物(達菲、板藍根、免疫球蛋白、疫苗等)提前使用。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要避免盲目「跟風」。

面對流感,首先要克服恐懼心理,因流感可防可治,放鬆心情積極面對;

其次,合理均衡飲食也有助提高免疫力;

最後,少去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合,多飲水,保證休息,注意人與人之間合理的「隔離」空間。

萬一罹患流感,也應積極配合隔離治療,在醫師幫助下適量對症用藥,合理調節,就能很快康復。

6、科學看待「達菲」

達菲(奧司他韋)屬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其生物利用度低,生產成本高,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有文獻提及,奧司他韋可能會在患者尤其是兒童中引起精神狂亂和幻覺等嚴重反應,甚至死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更廣泛應用。

因此,美國FDA曾提議對達菲說明書進行修改,並建議患者仔細閱讀說明書,密切觀察服藥後的反應。所以,盲目購買或囤積達菲用於預防,並不理智也不必要。

7、理性接種「疫苗」

由於流感病毒亞型變異速度快,而疫苗研製和生產相對滯後。有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對老年人和嬰幼兒等特定人群有一定保護作用,但有限。

此外流感的爆發周期難預測,流感疫苗常較難發揮最佳預防效果。雖然醫學取得了巨大進步,有能力在疫情流行不久就能很快弄清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種類及其基因結構,並能進行相應的病原檢測和疫苗開發,有助於控制疫情擴散,而急救水平的提高也極大降低了流感患者病死率。

但流感的高變異性,幾年時間就會發生病毒抗原改變而產生新的毒株,增加了防控和應對困難。

審稿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副主任藥師 石浩強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af01e7fe5dcf019c3f90be563f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