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執導電影《三體》 中國最強科幻IP全球徵選主創

2024-06-26     第一財經

[ 自2015年《三體》斬獲首個亞洲雨果獎後,其影響力在十年內蔓延全球。去年,電視劇《三體》上線,創下騰訊視頻平台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隨著電視劇的海外發行,「三體」成了中國科幻文學的文化輸出樣本。今年3月,美國Netflix翻拍的《三體》全球播出,以1.6億美元的總預算成為Netflix史上單集投資最貴劇集,也意味著「三體」成了全球科幻大IP。 ]

知名導演張藝謀即將執導電影《三體》的消息由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正式宣布,成為今年上海電影節的重磅新聞。

「電影《三體》的改編,面臨非常大的困難。」王長田坦言,這是他們與張藝謀合作的第五部電影,目前已經進入劇本打磨階段,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篩選除導演、編劇之外的主創人員。

由「三體宇宙」聯合主辦的以「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像」為主題的論壇,聚集來自國內外IP影視化開發代表。圍繞「三體」這個中國超級科幻IP的開發實踐,眾人一起探討「中國故事」在全球市場中的價值,以及「三體宇宙」的無限可能。

自2015年《三體》斬獲首個亞洲雨果獎後,其影響力在十年內蔓延全球。去年,電視劇《三體》上線一小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就突破2.5億,創下平台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隨著電視劇的海外發行,「三體」成了中國科幻文學的文化輸出樣本。今年3月,美國Netflix翻拍的《三體》全球播出,以1.6億美元的總預算成為Netflix史上單集投資最貴劇集,也意味著「三體」成了全球科幻大IP。

對於《三體》電影版,三體宇宙已開發多年,王長田說,早期的開發並不成功,但現在已經找到新的突破口,尤其確定張藝謀執導該片後,給了團隊更多信心。

準備好承受非議

幾年前,王長田就找到張藝謀拍《三體》,導演的第一反應就是婉拒。

「他覺得這是一件太難的事情。」在論壇上,王長田坦言,他們之所以反覆與張藝謀溝通,最終說服導演加盟,是因為「他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好的導演,我非常了解他的創造力、活力、學習能力和領導力」。

中國最有聲望的導演,執導如此受矚目的科幻大IP,必定會有諸多關注與爭議。王長田明白,電影不能像劇集那樣,擁有相對更大的空間,呈現更多的內容,所以最大的難度是在兩三個小時的框架內,完成對原著的取捨,「我們尊重原著,同時也必須做電影化的創新。我們準備好了將來要承受一些非議。」

電影版《三體》目前計劃拍一部,王長田也希望這部作品成為《三體》最好的影視版本。三體宇宙CEO趙驥龍表示:「電影依然是當下全球化表達最好的載體之一,所以當我們決定製作電影版《三體》時,我們的初心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由中國主創引領,全球製作經驗賦能,與頂級的全球製作團隊合作,實現中國故事的全球創製、全球發行。」

王長田認為,除了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外,其他問題都是可以敞開談的,「比如說投資,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確定投資金額,我的想法是不設上限,不要捆住自己的手腳。」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給出一組數據,2009年至2018年,中國科幻電影只有五部左右,而美國每年大約出產20部科幻電影。他明顯感到,這幾年,中國科幻電影開始出現新的熱潮,無論是《三體》還是《流浪地球》,都在走向海外。

「中國不缺好故事,但需要全球觀眾都能接受的敘事形態,這能帶動中國電影在世界上贏得更多的觀眾。」馮偉認為,《三體》既是本土化的科幻巨製,也有國際影響力,他期待電影版《三體》能在全球市場有一些作為。

立足世界開發IP長鏈價值

三體宇宙是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內容開發及商業衍生的全球獨家版權方。去年,隨著電視劇《三體》上線,廣播劇、動畫、人文綜藝《不要回答》和圖書《三體世界觀》的推出,「三體」IP得到了全方位的打造。

趙驥龍說,過去,人們對IP的定義是一個跨越代際的文化符號,「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IP還需具備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特性。以『三體』為例,我們在內容開發、影視製作、市場傳播、商業化運營,都進行了一些全球化的探索,其中的影視開發是最難攻克的一塊『高地』。」

早在2014年,三體宇宙就開始關注網劇市場,但當時的網劇支撐不起較大的科幻劇集製作。直到2016年,團隊才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為保證「三體」IP的調性一致,他們拆解原著細節,編撰了一套工作手冊《三體世界觀》,並在2022年出版。這本書加印多次,裡面的關鍵人物、事件、科技、哲學與社會,都成為「三體」IP後續開發的基礎。

趙驥龍認為,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製造」不斷出海。相比實體產業的實物商品,影視作品的出海是相對艱難的,但一旦成功出海,文化影響力和穿透力又是更顯著的。

「影視作品是文化產品,是基於中國文化產生的內容,所以要開發成全球性的IP,會面臨很多困難。」趙驥龍說,新一代文化人、影視人面對著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擁有全球化機遇,「我們已經開始了嘗試,最核心的工作是提煉《三體》IP的精神,也就是挖掘這個IP的共識和價值。」

這些年,三體宇宙一直在探索挖掘《三體》的IP長鏈價值,形成泛文化、影視聽、互動娛樂、實景娛樂等不同領域的探索,形成中國IP運營的硬核範式。當一個IP擁有世界觀、角色以及價值觀的辨識度,通過故事、視覺、多品類開發,就能成為一個IP長線。

「提煉三體IP精神,挖掘共識」,是趙驥龍總結的IP運營基本準則,他認為,原著中傳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以及中華文化所強調的平衡、共存、不屈,都是跨越時代與地域,可以贏得全球觀眾共鳴的。

電視劇版《三體》導演陸貝珂坦言,自己是劉慈欣和《三體》的粉絲,在籌備電視劇拍攝前,他耗費了很多時間和心力,去做前期的科學論證與準備。

「作為典型的硬科幻的作品,《三體》有大量真實的科學依據,為此我們約了很多科學家,跑了很多科研院校,專程拜訪高能物理、天文學還有船舶製造等領域的專家,基本上作品中涉及的科學內容,我們都去做了具體的論證。」陸貝珂說,長達半年的前期籌備後,就是考慮怎麼呈現的問題,在成熟CG技術的加持下,後期製作耗費整整兩年,動用了三家製作公司的四五百人。

華納兄弟探索院線發行(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庫爾特·瑞德觀察到一個現象:一些在本國稱得上家喻戶曉的歷史文化IP,在國際市場上卻很難獲得成功;一些以科幻、奇幻為題材的IP,可以從0到1進行開發,以跨文化的方式宣傳,能夠獲得很好的全球化效果。比如「哈利·波特」系列是一個很英國的故事,卻沒有地域文化的障礙。

「小說《三體》被翻譯成了35種語言,這在文學上已經給它奠定了很好的全球傳播基礎,所以它的影視作品一定會得到全球觀眾的期待。」庫爾特·瑞德認為,中國有幾千年的神話歷史,也能形成大IP在歐美傳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72cc6120acfef7579398166c6ba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