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呼吸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時, 導致分泌液增加, 黏稠度發生變化, 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了粘液、異物、病原微生物,各種炎症細胞以及壞死脫落的粘膜上皮細胞等成分。它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並會加重感染。
氨溴索可以說是臨床上最為廣泛的一類祛痰藥物,氨溴索為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產物,在作用機制方面有和溴己新有相似的一面,但氨溴索同時具有溴己新所沒有的「獨門招數」:能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形成,調節痰液中漿液與黏液的分泌,降低痰液黏稠度,促進纖毛運動,使痰液咳出。作用強度方面,氨溴索的祛痰作用比溴己新更強。
另外氨溴索與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紅黴素等抗菌藥物合用時,可增加這些藥物在肺部的分布濃度,提高抗菌療效。在臨床中氨溴索常用於伴有黏痰難以咳出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療,其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系統症狀。
氨溴索,現在有口服的,有靜脈的。如果病人的急性症狀比較嚴重,痰液比較黏稠,我們就採用靜脈注射甚至可以聯合氣道的霧化,這樣雙管齊下能夠增強效果。病人如果比較輕,可以在門診進行治療,我們往往給他口服,這樣不但降低病人的醫療成本,也可以達到應用祛痰藥物改善症狀的目的。
氨溴索類的藥物,它可以有雙重作用,一個是黏痰溶解劑,一個是痰液調節劑,它還有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如果是大量的泡沫樣痰,那就說明他的痰液還是比較稀,我們就不一定非要用氨溴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用促進痰液排出的藥,讓他增加肺活量,用力的咳嗽。
如果是大量的稀薄痰,那就說急性的滲出比較嚴重,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抗炎藥減少滲出,這樣的話也會減少痰量。我們也要區別對待,如果是感染性的問題我們應該用促排劑,如果是大量的泡沫痰,是由於非感染性的因素,我們就要用以改善肺部的循環為主的藥,它就可以減少泡沫痰的數量。
兒童祛痰排痰,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兒童比較小,他不會咳痰,不會有效的利用氣流的衝擊來排痰,我們就要輔助拍背排痰,也要觀察,如果確實是由於粘痰,痰液太粘稠,我們就要適當增加水分,包括氣道濕化和全身液體量的補充,在這種前提下可以用適當的粘痰稀釋劑,也就是氨溴索類的藥物來促進他的排痰。
理論上講靜脈用藥是非常確切的,霧化的話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藥隨著我們呼出的氣體呼出,所以說我們還是把它作為輔助的方式,主要還是以靜脈方式為主。
霧化吸入理論上講是合理的,可以用。我們現在有一些霧化吸入劑型是可以直接用的。我們剛才說了,還是以靜脈為主,因為霧化量隨著呼吸的情況有一些藥物又被呼出來,所以它的療效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氨溴索是常用的臨床祛痰藥,現在臨床用量遠遠大於說明書,每日往往達到幾百毫克,有國外報道每日可達一千毫克,請問對此怎麼看?
從理論上講它的說明書和實際應用是滯後的。我們從氨溴索實驗的結果來看這個藥還是非常安全的,它的中毒劑量和治療量的空間非常大,我們在用的過程中會出現我剛才說的特殊情況,也包括很多雜誌發表的幾百毫克甚至上千毫克的用量方式。這種特殊情況沒有進入到正規的說明書,或者說是用藥指南里,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非常時刻的選擇手段,但不能作為常規的手段來應用。
糜蛋白酶的一些情況應該是我們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用的非常多,現在的療效從安全度上來說,有效程度比不過氨溴索和溴己新,剛才談到了溴己新和氨溴索,它們是屬於黏痰溶解劑的同一類,這兩個沒有必要聯合,它們的作用基本上相當,只是根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藥源,你可以從中選擇,但不主張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
我們用祛痰劑的這個情況,叫做對症處理,如果他有少量的痰比如說哮喘和COPD,他的量很少不引起他的痛苦也不造成氣流堵塞,我們不一定非要解決它,我們的治療方案是一個複雜的要考慮到各種症狀,從病因治療和症狀治療。如果痰不是很明顯的話,我們不一定需要給他祛痰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