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島一個走遍中國都知道的名字,第一次讓全國知道是89年的油庫大火,驚動黨中央國務院,當時的總理李鵬親自到現場指揮滅火,那次的大火共有19位消防戰士捐軀火場。第二次是2013年的11.22大爆炸,共有62為無辜群眾犧牲,本人兩次都有幸經歷,現在本人已離開黃島13年,家也搬離7年,從77年到黃島可以說是黃島養育了我,現在我的父母還在黃島每周還會回去一趟,是有點能力的人都已經離開黃島。曾經美麗的黃島確實已經不適合居住,工業化的的發展必然結果,如果黃島不發展化工、碼頭而改變方向發展旅遊,度假、建方特,引進迪斯尼那該是多麼美好的黃島。
可惜沒有假設,黃島發展到今天80%的建築還是20年前的,雖然它粉刷一新,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重樣的建築,它該是一個多麼安詳的小城,可現隨在所有的政府機關搬離,所有的有錢人搬離,它已經漸漸被人遺忘。可對我們老黃島人對它是非常有感情的,是我們的父輩建設了它,然後又不得不拋棄了它。
多年前就想在論壇發一個帖子,和大家一起回憶養育我們的黃島,可一直懶得拿起相機,如今有了街景地圖,它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遍黃島,我的夢想終於可以成行。
由於年代久遠以及個人的了解有限,肯定有很多認識上的偏差,歡迎大家及時改正補充。
黃島在我記憶里是5.1平方公里,我來黃島是只有北大壩和外界相連,就是現在的遼河路,大壩全長6公里,在77年我坐在父親的卡車上從這唯一的大路來到黃島。
地圖上的黃島還是真正的島子,看見大趕島了嗎,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叫大趕島,看了這張地圖你就知道,它原來真是一個島子,黃島的衛星島。現在歸前灣港所有,以前是單身宿舍。
這張地圖黃島已經有了第二條和外面相連的大路,就是現在的黃河路,這條路在八十年代還是一條土路,在九十年代初期才變成水泥路,那時路的兩邊全是曬鹽的池子。
下面是網上百度來的黃島的變遷史
黃島區以黃島島名命名。黃島,據《膠澳志》載,亦名「齊伯山」,「齊伯山島」。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為齊國某一侯之封地。又據《增修膠志》載:「黃島在黃庵北,有島之名,實為平岡。潮來則四面皆水,潮落則徒步可入。其北可暫爾避風,不可久泊《衛志》稱間汛。」「渭子口之北為少海,海中有島為黃島。」「潮汐薄岸,地極瀉鹵。」可知,黃島之所以得名,一是位於黃島庵山之北,一是因為四面環海,土層薄而含鹵高,土石皆呈黃色,以顏色命名,以別於東岸之青島。1973年6月,國務院決定,西起勝利油田孤島,東至昌濰地區膠南縣的黃島,鋪設原油管線一條。並在黃島建設末站原油儲存庫一處和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原油輸出碼頭一座。原昌濰地區革命委員會組建了昌濰地區黃島建港指揮部,負責建港事宜。該數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於1976年6月相繼建成投產使用。10月組建昌濰地區黃島革命委員會。同時,中共昌濰地區委員會亦建立中共昌濰地區黃島工作委員會。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置區級建置,駐地在黃島,故正式命名為黃島區。(摘自《黃島區志》(簡本))
黃島區,古為萊夷之地。周武王封少昊之後裔茲輿期為莒子,建都於計,時屬莒國。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介根。秦漢兩朝屬琅琊郡之黔陬縣。三國時屬魏國城陽郡之黔陬縣。西晉屬高密國黔陬縣。東晉屬高密郡黔陬縣。南朝宋孝武帝並北海省高密郡,改屬北海郡黔陬縣。北朝後魏孝莊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置膠州,領東武、高密、平昌3郡,時屬高密郡之黔陬縣。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置平昌郡於黔陬縣。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平昌郡,以黔陬直隸膠州。五年(公元585年)改膠州為密州,時屬密州之黔陬縣。自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始屬密州之膠西縣。至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屬密州高密縣之板橋鎮。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省板橋鎮復屬密州之膠西縣。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省膠西縣直隸膠州。(摘自《黃島區志》(簡本))
至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膠澳租界條約》,黃島和薛家島兩地始從膠州析出,劃為膠澳商埠一起淪為德國租界地。而辛安和薛家島西部5村仍屬膠州,為膠州之沾化鄉。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春,膠州變6鄉制為13區制,沾化鄉又改為朱仲區。1929年4月,黃島和薛家島兩地屬青島特別市海西區。1930年,膠縣朱仲區改為膠縣第5區。1942年12月,黃島和薛家島兩地劃歸為青島特別市膠州區,薛家島為膠州區直屬鎮,黃島歸膠州區第5區。1944年,黃島和薛家島兩地再次從膠州區析出劃歸偽青島特別市海西區。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黃島、薛家島、辛安全境解放。同時成立珠山縣民主政府,亦即諸膠縣民主政府。黃島、薛家島、辛安全部劃屬珠山縣。11月,珠山縣撤銷歸併膠縣。1946年9月,再次從膠縣析出,劃屬新成立的膠南縣。先轄於濱北專員公署,1950年又轄於膠州專員公署。1956年7月撤膠州專員公署,改轄於昌濰專員公署。1958年10月轄於青島市。1961年復歸昌濰專員公署。(摘自《黃島區志》(簡本))。
至1976年10月,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黃島、薛家島、辛安3處人民公社從膠南縣劃出,組建黃島革命委員會,為縣級建制。1979年1月,又經國務院批准,將黃島革命委員會從昌濰地區分出,歸屬青島市,為青島市黃島區,縣級市區建置。
那時候最熱鬧的路 是湛江路,那裡有黃島百貨 五交化 副食品,不知道現在還叫湛江路?
一進黃島看見的就是這座廢棄多年樓,現在已改建為尚客優商務酒店,這座樓好像是以前的物資局的樓。
這個大院現在掛著水利工作站的牌子,以前叫農力局,我有同學住在裡面。
這裡以前叫織帶廠,後來這個廠子消失了。
電子元件六廠,黃島的老企業,不知現在還健在否。
白天鵝賓館,當時是僅次於黃島賓館的。港務局的青年結婚當年很多選這裡,
當年最氣派的大樓,可惜使用了沒幾年,現在只是供電局的一個班級單位在使用一層和二層,其他的都出租了。
油港公司的家屬樓,在他的後面都是政府各大局的宿舍樓,印象中政府的同學都住這裡。
83年前整個政府就在這個樓上,和現在的沒發比了。插個小曲,在82年,政府把我們小學解散,老師撤走,鹽灘的學生分流到柳溝、前灣小學,我們電廠的子弟沒人管,我們的家長帶領我們舉著我要上學的標語橫掃此樓,警察都不敢靠前,如果是現在,下場可想而知了。
柳湖公園,一個不錯的小公園,當年結婚錄像這裡和黑山公園是必選地,前幾天我經過時在大整修。當年這裡就是柳溝村後面的一個大水灣,後來改造成了這樣。
政府的新辦公樓啟用後,作為附屬建築---黃島禮堂,樓下的門頭房,記不記得有一個聯想電腦,在電腦剛進入家庭時火了很多年,建行的職工開的。
當婚紗剛興起時都要到青島照婚紗照,大自然是第一個也是唯一在黃島開分店的婚紗店,當時柳溝村出地皮大自然出錢,當時花了30萬,15年後房子給柳溝村,合房租每年2萬,還是比較合算的。15年已過現在不知怎麼處理的了。
八十年代的新政府也不過5層樓,此樓現在看也很有政府的威嚴,雖然沒有廣場、沒有噴泉,那是當官的還是人民的好官員。此樓政府搬開發區後閒置多年後來租給一個什麼學校,學校用這種樓看著就搞笑。現在此樓是黃島街道辦。
當年黃島最豪華的賓館,政府招待所是它的的前身,現在在黃島的地位也僅次於明珠酒店。它就是現在迎賓館的前身。黃島人結婚三分之一在這裡舉行婚禮。在這裡舉行婚禮的請舉手。
中煤大廈,大年此樓花費600萬在九十年代,已經很奢侈了,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們廠給一個兩單元4層家屬樓僅用11萬。也是當時黃島最貴的單體建築。
此樓在中煤後面,公檢法的宿舍樓,它的後面還有兩座樓,是區委的宿舍樓,中煤大廈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個商場,一樓是肉店。
黃島人民休閒的好去處。
此樓的正主因使用太短,所以不知道,思邁使用多年,女兒小時候在這裡學習過,說實話對孩子的外語水平真沒用,也許我孩子是個例。
現在是老年大學,在以前可能是屬於武裝部的辦公樓。
便宜坊,吃飯確實便宜,開發期已經有分店。
小胖子快餐,以前經常去吃早餐。對門港灣學校學生都在這裡吃過吧。
港灣學校,前灣港的黃埔軍校,為港務局培養了不少人才,很多已經是前灣港的一線主力。
只有三層的新華書店,是當年市民唯一購書的地方。
這個樓是柳溝村建的,樓下有好幾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村委會辦公在上面。
黃島的標誌大樓,占黃島的最好地腳,卻廢棄多年實在可惜,此樓的主人叫周大肚子,開燈具店起家,乾電廠二期灰場發家,後來在三峽工程中落敗,聽說牽扯一大幫官員,此案也不了了之,此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黃島人沒人說清楚,唯有此樓在告訴我們黃島曾經有這麼一個人,曾經腰纏萬貫,然後又神秘消失。
黃島國貨,以前第一百貨的前身,黃島人的購物天堂,利群就因為有國貨在,雖然在開發區有4家分店,卻不敢在黃島開一家分店。
青島國貨來黃島時是這一部分,現在的國貨是當時的第一百貨和國貨合併而成,中間的門洞並不相連,合併以後才打通的,現在被中澤集團收購。
陽光商城,瑞源集團建設,本來想建好後代替晨光園的。但晨光園在黃島人心目中的強大影響力始終無法消除。此建築唯一的不足是地下室沒處理好防水,因為這裡地勢很低,導致負一層滲水嚴重,購買負一層的全賠了。一層的經營情況還是不錯的。
瑞源商城,很不成功的商城模式,二樓三樓從一開始就慘澹經營。此建築的前身是黃島文化館電影院,在那個年代這裡是黃島人唯一休閒娛樂的地方,那時每晚在這裡有打架的太平常了。
黃島人不知道這裡比中國人不知道北京的機率還小
晨光園建設之前這裡還是一片菜地,建成後7000一間賣還賣不出去,當時動員家裡買,老爺子該死不同意,那時的錢值錢啊!三四年的時間漲到6萬還買不到。有多少人到現在還靠這間房子養家啊!記得當時裡面的拉麵很好吃,一個星期不吃就饞。後來的拉麵再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懷念晨光園的拉麵。
還有當時門口的烤肉串,當時就島外的幾個婦女每天晚上支上燒烤爐,5毛一串三毛一串,其它什麼都沒有,傍晚散步經常過去來幾串香啊!她們是黃島燒烤的鼻祖,後來有了城管就經常趕她們,整天在打游擊。
水產招待所,屬於水產局的,一樓二樓原來是酒店,在88年這裡就開始有火鍋,還是酒精爐每人一個的吃法。也是黃島最先有火鍋的地方。它後面院子的架空線就是我師傅帶我乾的,那時叫干點私活,搞點外快,天天招待我們吃火鍋!每天一包良友煙。不過煙都得上交師傅,不能抽煙的,那時的師父真像師父樣。
樓下的那個大藥堂在九十年代初期開過卡拉OK廳,同學家老爺子是水產局局長,我們免費進,在裡面和別人K歌,你那桌唱的好就不行,非得比一比,火藥味很濃。
瑞源商城的一角就是文化館,真不知道現在的文化館還有什麼作用。
這裡有黃島最早的露天電影院,當年是每部電影必看的,也沒人問我要票,隨便跟個大人就進去了,記得當時的《喜盈門》連看3遍,除了電影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現在5年也平均不上看一次電影。聽到公司的小青年們經常看電影還笑話他們,其實他們也在笑話我老了,。這個大樓後面的電影院還開著嗎?
黃島供銷社,還記不記得它原來在前灣村廢品收購站的旁邊,現在供銷社的人大部分已經下崗,這個單位還存在。原來這個大樓的一樓和二樓有一個商場,叫黃島供銷社第一門市部,在國貨來之前也是大商場,現在已經不復存在,房子也出租給了別人。
土產大樓,屬於供銷社,此樓蓋了好多年當時只有三層,以後又加蓋一層。當年邊防武警大隊還在此樓辦過公,現在已經全部出租給個人經營。
此樓應該屬於糧食局,後面就是糧食局的家屬院,百斯盾的地方以前是個副食品店。
以前的工商銀行黃島支行的總部,現在只剩儲蓄所了,後面是工行的兩座家屬樓。
現在的三聯家電,屬於商業局的地盤,這裡曾經有黃島最早的百貨店,一排平房屬於黃島當時最大的商店,一共就十幾間平房,那時買衣服、鞋還要到青島即墨路的,一直到國貨到黃島才有所改善。
當時的郵電局牛啊!裝部電話3200,還的找人,手機還沒有呢,去發個快件服務員那態度能氣個半死,隨著分家此樓也歸三家共有,郵電、移動、網通。
鹽灘村,黃島的五個自然村之一,八十年代依靠電廠發展了很多企業,建築、汽修、鑄造等,但因家族管理都紛紛倒閉。
現在叫天惠,但人們一直習慣叫手拉手,前身叫飲食服務公司。最邊還有個理髮店來著,都說手拉手的鍋貼好,我倒是沒覺得好。
這周圍的人都知道海鮮館,天天爆滿,就是海貨好,現在已經轉了,聽說不如以前了。
小李理髮店,為什麼要說他,以為我小學之前我的頭都是他給理得,最早電廠發理髮票,小李哥和我哥是同齡人,當時電廠有個理髮店,還有位姓馮的老理髮師,在80年就把小李排到青島學習理髮,學了八個月,後來姓馮的走了它就承包了我們的理髮店,在後來就開到了這裡,電廠的老人估計現在都還找他里,年輕人沒人去了,受不了他的嘮叨,還有太髒,一生理髮小富及安,也是一輩子!
以前叫電廠小學、鹽灘小學,我的母校。最早只有電廠和鹽灘的孩子,鹽灘出地皮,電廠出錢蓋得,最早只有一個兩層樓,後來孩子多了又蓋了副樓,孩子有多了就把原樓拆了才有了現在的規模。原來的老師也全退休了,我剛來的時候每天還的自己帶凳子上學,大凳子是課桌,小凳子坐著。想念我的老師郵電局的楊老師、電廠的魏老師、鮑老師、鹽灘的劉老師、後灣的薛校長、前灣的小英語老師還有很多,你們都好嗎?
黃島電廠,到家了,黃島最牛X的單位,和黃島區一個級別縣團級,直屬以前的電力部,地方政府對他沒有任何管轄權除了稅收,那時的電廠就是一個小社會,可以封閉運行,吃喝拉撒自己全部搞定,有自己的水源地,規模大過自來水公司,現在自來水公司所屬小珠山水庫和南妮水廠就是當年電廠無償交給地方後才組建的自來水公司,只保留了王台水源地,最後的保障不能交了。
開始電廠家屬樓之旅,有一些已經不在了象南宿舍、六十間(顧名思義有六十間平房,和三十間一個意思)基建大院。
小學南面的三座樓,因為地方是三角形因此得名,這塊地原來是一個大的垃圾坑,歸黃島鎮所有,以前叫電廠花幾十萬買不買,在九五六年,鎮政府自己開始蓋樓,地基已經打好,電廠一看這還了得,當時的電廠大門還在這條馬路上,南面就是我們的南宿舍,電廠中間插上外面的樓這哪行,停工停工!多少錢?不好意思300萬,不講價!黑啊!那也得買咱有錢。可見電廠當時多麼把自己當回事。
汽車班樓,兩個樓連體前面是汽車班而得名,這裡也是原來的基建大院,最早屬於部隊駐地,部隊撤離後,我們廠的基建科入住。還有不少職工住這裡。
微波樓,因為緊靠我們廠的通訊班,樓上有個電網的微波天線而得名,現在已經沒有職工居住了。
工程師樓,兩座,在當時好大的房子三室一廳,前後陽台,大衛生間套二地。只有工程師以上才能入住。對馬路的這座樓被認為風水不好,樓頭正對馬路,馬路被迫改道,說也奇怪,最早住這座樓的紛紛得重症,搬離的就沒事了。
電廠被宿舍,現在看到的兩座樓是在鴛鴦樓的基礎上蓋的,鴛鴦樓在八十年代初期蓋的,定位是剛結婚的小青年住因此的名,房子很小,只有套二,也就40多個平方。
廠長樓,職工私下也叫棺材樓,此樓一頭大的單元住廠長,一頭小的單元住中層,裡面的人不是不是當官就是發財,哈哈!我師傅當年形容到廠長家喝水,到廳的一頭到杯開水,端到另一頭坐下已經涼了,哈哈,廳很大!我師傅很逗昂!
電廠人的聰明才智我有時候也理解不了,哪兒能看出疊來?此樓一共有三座一座在海邊,兩座在劉公島路上。
八十四戶,顧名思義這座樓有84戶人家,後來房子多了改造成了56戶。但名字一直沒改。
糖葫蘆樓,也叫三十六戶,為什麼叫糖葫蘆,因為進去廳、房間是一串的。
電廠真正叫商品樓的在這裡,前後兩座,一中對面往下走,因為遠離電廠,水電都是外面供給還沒暖氣,所以沒人願意來,最後出售了。但在當時解決了很多人的住房問題。
電廠中層樓,滿樓的中層,我的第二個家就在這裡。
北海道,後來才有了這麼洋氣的名字:北海花園,現在看到的大門和門衛小屋,已經在11.22大爆炸中飛灰湮滅,靠馬路的樓已經被政府收購,本來所剩無幾的職工現在更少了,
這裡的馬路邊就是原來的海邊,小時候退潮時過來撿過海貨,當地人拿小鐵絲見小孔插下去再提上來是就是一個大蟶子,我們怎麼也學不會,退大潮時能到對面的大石頭。後來這裡建起了大壩,成了一個死水灣,還舉辦過全國性的划水大賽,僅此一屆,全國第二屆划水大賽!90年。
電廠家屬樓介紹完畢,我們繼續往前走。
亞玲確實火了很多年,我也經常去,大部分是港務局的同學請客去的。
明珠酒店,電廠招待所前身,目前也是黃島最大的酒店,電廠的青年結婚這是首選之地,我的婚禮也是在這裡舉行的,樓上的字還是當年書法大師啟功題寫,現在這個酒店也在沒落的過程中,還好黃島還沒有比他好的酒店。
明珠海鮮樓,明珠的分店,這裡的海鮮水餃是我的最愛,雖然去的次數少,但每次必點。這個樓也是華歐以前的總部,現在還有部分公司在辦公。
以前叫三江電子,我奮鬥過的地方,也是我學無線電突飛猛進的地方,社會剛剛有燈光音響的時候,這裡就開始進入了,家庭還罕見錄像機的時候,我已經在這裡學會維修了。
華歐大廈,現在已經出售給流亭豬蹄,這座大廈作為華歐總部,到目前為止還是黃島最昂貴的單體建築,多少錢建設的我不告訴你,放到開發區它真不算什麼,可見黃島多少年沒發展了。趕快看他一眼吧半年後它將面目全非。復盛大酒店正式落戶黃島,對明珠酒店帶來了新的衝擊,明珠加油吧!
海濱公園,黃島人休閒的好去處,以前這裡就是一個大水坑,雜草叢生,記得裡面還有一個磚窯洞,我來的時候,海邊還有一道大壩,位置就在公園和海水之間,大約在79年時一場大風把大壩沖開了一個大口子,這個口子越來越大,最後不見了。
這是北面的入口。
最早叫黃島公社,以後叫鎮政府,現在叫街道辦事處。
生肖公園,這裡最早是一片平房,黃島派出所在這裡,最早還有個無線電廠,最前面是電廠的衛生室在這裡呆過。後來平房全拆了,建成了現在的公園。
現在成了便民大廳,原來是農行。
這裡以前比較複雜,黃島的武裝部在這裡,不過那是全是平房,在這裡以前有一個市場,那時候便宜啊,菜都是幾分錢,海貨都是幾毛錢,有時候海虹,嘎啦有過5分一斤的時候。這裡還有最早的公安局。
這就是老公安的房子,在這片樓後面,不知為什麼一直沒有拆掉。
前灣村,黃島五個自然村最大的村子,以前這裡全是茅草屋。
以前這裡是前灣小學,現在是中心幼兒園。
港務局宿舍樓,港務局人管這裡叫西大樓,前面的4座樓是當時黃島唯一的樓,當時我去時,樓前樓後曬滿了麵條魚。在當時能住這樓里體面啊。
黃島漁監,我有個同學在這裡上班我們都叫他漁霸,跟他吃了不少新鮮海貨。
現在已經沒有平安快船了吧!
曾經是蟬聯黃島多年的最高建築,友誼賓館,我感覺這裡就從來沒有火過,永遠是暮氣沉沉。特別是那一年有個服務員在房間被害後。
不知誰還記得這片空地上的運輸公司。
黃島汽車站,隨著黃島的沒落,它的功能性也越來越弱了。
船廠家屬樓,我同學家住二樓,但從來沒去過,也是黃島較早的家屬樓,還屹立不倒,也說明船廠的沒落!
誰還記得這片空地上的三個大罐,89年的8月12日我在我們廠食堂的樓上用望遠鏡看到每個灌頂都有消防戰士在淋水,旁邊就是熊熊大火,看夠了就下來打撲克,因為下雨沒什麼事。一聲巨響,窗上的玻璃出現了裂紋,再跑樓頂看時三個大罐變成了三個巨大的火炬。
船廠單身樓。一直破破爛爛,現在刷了油漆好多了!
曾經的車滿為患,滾滾車流,隧道的建成,它也沒落了!
在很多年以前,邊防派出所行使過黃島派出所的功能。因為那時沒有黃島派出所。
崇明島路就到這裡了,下面開始海南島路。
路頭的這片空地,原來的黃島輪胎廠,現在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臥棚村,在95年海灣家庭旅館是園林局的,大餅子包下來開了飯店,叫園林酒家。
這兩個樓我分不清哪個是國土局的樓了,後面是國土局宿舍,記得92年我帶人給國土局裝衛星電視,那時候的天線不是現在的樣子,鍋很大,白天沒電視節目必須晚上調,小年就是在他們樓頂啃麵包過得。
勞動局舊址
以前叫區醫院,黃島最大的醫院,技術不咋地但人一直爆滿,山大西海岸好像對他沒什麼影響。
按順序我自己都膩了,跳躍衣下一中來了。一中在黃島的老校址,雖然我沒在這裡上學,但經常去玩,其幾天我特意跑去看了一下,以前的操場已經沒了,其他還是那個樣子。
黃島聯中,我們是第一屆學生,我們這屆學生在這個學校是有功勞的,也是有感情的,整個校園全是我們一車一車推出來的,體育課基本變勞動課了。
保健站,這裡承擔著很多功能,防疫,婚前檢查、婦幼保健。
最早的法院和黨校就在這個大院了,這些平房一直還在,在大院裡有一個籃球場,我師傅帶我給他裝上了燈光,這裡變成了黃島第一個有照明的籃球場。
黃島工會,一直死氣沉沉,也沒見他有什麼作用。
現在開發區電視台的前身,以前就是個廣播站,同學是這裡的廣播員,經常進去玩。
後來的黨校,校長姜宏岩一個非常睿智的人,也很前衛,在92年在他的主導下這裡有了黃島的第一個很高檔的舞廳,叫夢幻大酒店。
這是近幾年的新建築。
聯中對面的派出所,現在也降級了。
這條路的西側牆內原來全是平房,記憶中是檢察院最早辦公的地方。
建設銀行黃島的最高司令部,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建行的影子。
這裡是以前三公司的大門,整個大院全是平房,為建設電廠而建,最早為一公司所有,電廠二期時三公司進駐,黃島人習慣叫三公司。
誰還能記得這裡原來是療養院,只有高幹才能住的地方。
最早叫柳溝小學,以後叫實驗小學。
以前好像是商檢局,記不清了。
衛生局,有同學住裡面的三層家屬樓。
煙草局,現在已是危樓了。旁邊的馬路以前全是芙蓉樹,春天的時候那個美啊。樹呢?
最早的自來水大院。
黑山上的北海公園,以前習慣叫黑山公園,小時候記得山上的防空洞,我們點上火把穿行,裡面當時覺得很恐怖,現在那個防空洞還在,可已經沒有人進去了,洞口是不是也封了?
盈泰嘉園,原來這裡是海邊,後來建了滑水場後成了死水灣,黃島的生活污水全排到裡面能好嗎,可就因為靠政府近,為了他們方便在這裡投資400萬建了海水浴場,一天也沒使用最後廢棄,加油站邊可能還保留了一個廁所。如果當時這錢投在海濱公園該多好,那裡才是真正能洗海澡的地方。
二中的前身是四中,這所學校也因為大爆炸被迫再次搬遷。
這片樓當年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住這裡,老百姓都叫這裡是腐敗樓。
黃島公安局,這是最後一個撤離黃島的局,一直到05、06年才搬到開發區,現在這裡已經降級為黃島派出所。
交通局,現在也不知道被什麼單位占了。
黃島商城,在晨光園建成後建的,當時3萬一間,但升值遠沒有晨光園的房子,感覺裡面就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好幾年沒進去了。
儀表件廠,不知最早是屬於前灣的還是黃島鎮的,反正紅火過很多年。但最後還是沒落了。
糧所,在那個年代每個月都要拿糧本來領糧,在這單位工作牛啊!隨著糧食政策的放開,它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這樓現在漂亮多了,農行的同學結婚就在這樓上,感覺這樓和農行有淵源。
感謝那些曾經回帖以及點評指正的朋友,我們一起回憶黃島,更希望我們的黃島在將來能夠更好,多年以後,期待我們再聚首。
這是一篇由網友「黃島銀子」2013年5月發表於黃島論壇的長篇圖文,通過街景地圖的方式,帶我們重新回到記憶中的老黃島。本公眾號彙編整理髮布,別樣的回憶載體,讓那些曾經的記憶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