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網小編:誰也夢想作品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畫家這麼多,要做到真的很難。我認為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紮實的筆墨表現力和全新的表現方式。
自己在實踐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在觀念上,認為藝術要有時代感,要以現代的眼光看世界、看自然、看生活,因為你沒經過遠古時代如何能畫好呢,藝術來源於生活不是一句空話。
在畫風上,力求清新透徹、陽光自然,以敞亮的心態去擁抱大自然,敬自然一步,肯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進而成就自己的畫風,對自己身心也有好處。
在筆墨上,力求不要呆筆死墨,讓筆墨沸騰起來,如同一聲聲呼喊,共同交織出最強音,讓它往眼前跳躍,往心裡激盪,不能往後撤。另外,要加強對比,避免平鋪直敘。
在表現方式上,尊重藝術規律,強化點線面。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總有一種適合自己。在自然中尋找非共性的特徵,哪怕是在一堆亂叢亂石里發現他人沒有畫過的元素,也要如獲至寶地把它放大強化。開始可能表現不好,一點一點、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解決,解決了就形成了自己的表現方式。
這些想法正在努力實踐。
——劉燕聲
劉燕聲:1958年出生於河北平山縣的藝術世家,曾在教育、文聯、新聞、政府部門供任職。
劉燕聲自幼酷愛美術,少年時期,工作在文化館的父親陪同吳冠中先生到西柏坡作畫,他有幸受到了吳先生的啟蒙。每天為吳先生背畫具出去寫生,並得到了吳先生手把手地教誨,從那時起開始了真正的繪畫學習。1978年考入了河北師大藝術系美術專業,素描色彩基礎課後,側重於山水畫的學習。
劉燕聲是一位執著於創新並構建節點的畫家,在藝術創作上主要有四個節點,第一個節點是在校期間的1980年,創作了山水畫作品《太行明珠》,參加了1958年以來的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成為早期的省美協會員,且作品多次見諸省級以上展覽。主要的是,該作品開創了山石及雲的自然渲染畫法,成為這種畫法最早定格在全國美展的作品,目前仍是強勁的流行畫法之一。
九十年代後中斷了繪畫創作,但書籍裝幀作品曾獲全國書展二等獎,獨創的《漢真廣標》藝術字體,成為方正字型檔全國流行的主流藝術字體,也成為藝術創作的第二個節點。
從2015年後半年開始,以新聞人的視角、政界的責任感又以曾經的藝術創作者的專業觀點,對山水畫的發展進行了反視,他有話要說,寫了不少有建樹、有新觀點的論述;他有衝動,首創了微結構山水畫概念,認為藝術創作必須要有時代感,創新發展是硬道理,這是他的第三個重要節點。
劉燕聲對微結構山水畫概念的探索日趨成熟並備受關注,踐行了古人石分三面師法自然的理念。其作品仿佛是用筆墨來雕刻山石,在嚴謹中不失筆墨,形成了陽光飽滿、結構突出、質感強烈、雄渾霸氣的藝術特徵。同時奠定了他獨特的風格個性,並大大拓展了筆墨的表現力,強勢衝擊著山水畫壇,有權威人士稱為山水畫創新的一面旗幟。
由於深入研究了山石的結構關係,其寫意小品能夠做到揮灑自如,結構概括自然,有骨有肉,在表現上力求更簡潔,更清新雅致、意境深遠,體現了他多彩的筆墨情懷和深厚的筆墨功力。
劉燕聲並沒有止步,在微結構山水畫與清新撲面的寫意基礎上,又將時尚元素與自然大融合,開創了現代山水畫的又一新畫風,這是他的第四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