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生不再如夏花絢爛,是否該成全靜美如秋葉的死去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2020-06-02     協和八PUMC08

原標題:若生不再如夏花絢爛,是否該成全靜美如秋葉的死去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本期關鍵詞

最佳利益、自主性、代理決定、法律

案例呈現

吳奶奶,今年80歲,曾因胸痛、端坐呼吸收入院,診斷為心肌梗死後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術後李奶奶的心絞痛明顯得到緩解,心臟供血明顯改善,但由於年齡偏大,手術創傷大且長期臥床,術後出現了明顯的肺部感染,直至呼吸衰竭,醫生為她接入呼吸機輔助通氣。此後李奶奶入住呼吸內科病房,住了超過一年多的時間,意識清醒,期間仍採取呼吸機輔助通氣、定期吸痰等,但仍間斷出現發熱、黃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在疾病和失眠的折磨中,吳奶奶的精神愈發萎靡,身體狀況也每況日下,住院治療的一年多時間中,吳奶奶的體重減輕了將近10公斤。吳奶奶家裡經濟富裕,家屬明確表示希望盡一切的可能保住她的生命,但從吳奶奶的神情狀態中可以明顯看出她的痛苦與無奈。

問題:醫療團隊接下來應當如何行動?

建議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 吳奶奶的治療偏好是什麼?

2. 如何了解她的偏好?

3. 如何與吳奶奶的家屬進行溝通?

小編導讀

生要痛並快樂,死要安靜祥和。

—— 給生命一個有溫度的結束 | 協和八 (點擊觀看原文)

病床上虛弱無力的身影,周身遍布的線路和管道,監護儀器規律而冷漠的「滴答」聲,醫護人員盡職盡責地圍繞在病人身邊,患者家屬無助地佇立在遠處的角落,對處在彌留之際依稀聽到天堂鐘聲的患者而言,這一幅畫面會是患者內心想要擁有的嗎?

當活著不再是享受生命、陽光和快樂,當活著逐漸成為一件需要用毅力來忍受的痛苦過程,當每一次自主呼吸都成為一次膿痰和空氣的角力,這樣的「生」,是家屬期盼的「生」嗎?在經歷了這樣的掙扎後迎來的「死」,會是讓患者安詳平靜的離開嗎?

最近熱播的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中》,小患者敏英的媽媽出於對女兒強烈的愛和依戀,在敏英已經接受了多次CPR搶救後,仍然不捨得敏英的離開,央求醫生繼續為敏英進行心肺復甦,小兒外科醫生安正元的勸說「伯母,敏英會很痛苦,現在讓她安息吧」,和領悟之後敏英媽媽令人動容的告白都值得我們思考:

死亡是可怕的,如何面對死亡,無論是對患者本人、患者家屬,尤其是對臨床醫生而言,都是一件值得深入思考和學習的事情。如何安撫患者,如何引導患者家屬給患者臨終前最後也是最有力最溫暖的支持,都是一個臨床醫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

因此在面對醫學指征、吳奶奶的希望、以及家屬的懇求的諸多矛盾下,你的考慮和選擇又是什麼樣的呢?

文中圖片、視頻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精彩點評~

並請期待本周日-「熱議評述」

編輯:大長杆君

案例: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張

審核: 粉條兒菜、燕白黃瓜、覆蘿子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_LKdXIBnkjnB-0zRu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