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糕味點
via @ 飯叔
開了很多年的走鬼檔
阿姨就住在這附近
車上足足有13種傳統的廣式糕點
全都是阿姨當天親手做的
via @ 飯叔
地方有點偏僻
但是絲毫不影響來光顧的人
一到準點阿姨就會推著車出來
糕點有餅塊也有卷塊的,價格親民
via @ 甜cc咕嚕嚕
芋頭糕,這裡的人氣賣品
蝦米、冬菇的配料讓飄香味不減
芋頭很粉,入口綿綿的感覺~
via @ 肥仔周圍食
馬蹄糕甜度剛剛好
吃著Q彈也不會粘牙
能吃到比較濃的紅糖味
一口下去滿滿的馬蹄顆粒感!
via @ 殤揚
雜糧紅豆卷
卷著吃口感更豐富!
韌性很足,紅豆料超多
吃著好像「啖啖肉」一樣
洪德路魷魚絲
via @one把狗糧
一台單車,一個小攤
就能代表一種老廣的味道
只在晚上才出來營業的大叔
一般早上都去買新鮮的食材
via @ddddddduo
阿叔用的是傳統烤魷魚手法
用的是炭火爐,魷魚壓薄再壓薄
還得不斷地翻面
光看手法就知道不簡單
via @ddddddduo
魷魚絲烤得很薄
吃起來口感脆脆的
像吃薯片一樣,海鮮味很濃
咸鮮味交雜!
via @Ning
烤魷魚頭嚼勁很足
一定要很大力才能咬得斷
對於我這種懶貨來說
魷魚絲會比較容易吃點
芳姨豬腳姜
via @急羽飛殤
小小的攤位
卻承載著很多年的美味
之前都姨賣的,現在由阿叔接手
依然原汁原味!
via @MissNemo
雖然有固定時間
但是阿叔有時候還是神出鬼沒的
老遠就能聞到醋味和姜味
冬天來一碗!滋潤又暖和!
via Cloudy_or_sunny
豬腳燜得很軟爛
一吃起來立馬脫骨的那種
而且皮是很彈性十足的
吸收了紅糖味和薑片的辛辣味
太正宗了!
via @skyczdh
必須夸句鵪鶉蛋
咬開後蛋黃都有湯底的味道
酸酸甜甜,爽辣無比!
明記屎坑粉
via @小雪吃水餃
大家可別誤解「屎坑粉」
其實是因為在很多年前
這間店開在公廁旁
但來吃的人簡直是排隊長長長…
所以就有這個名字啦!
現在公廁不在了
但是明記還保持著當年的水準!
via @su_su2
這家沒有招牌的街邊小店
只有簡單的一張菜牌
沒有固定的座位
蹲在榕樹下吃成了街坊們的常態
via @世界真細少&LeungTzuHoi
牛三星是鎮店招牌
牛心、牛肝、牛腰都煮得很嫩
豬骨熬製成的湯底,味道很濃
記得加上最佳拍檔—酸蘿蔔
弄點特調辣醬撈一撈,真人間美味
via @Aliovvv*
牛腩粉被點幾率也很高
牛腩燜的很軟又不會很爛
重點是腩汁!濃香味絕佳!
撈在河粉口感更佳有層次
via @拮据帝&MINI佳佳奶糖
牛丸粉
很是彈牙,肉汁很濃
蘸著辣醬吃更正宗!
老友食雜店
via @貓貓_8490
老伯和阿姨經營了很久
走過路過的街坊都會來「幫襯」
吃的就是小時候吃粽子的味道
via @菁咕涼
粽子堆疊在一起
光看就知道滿滿的「厚實感」
粽子分兩種,有4塊和7塊的
每種都很足料
via @明子籽玫
鹹肉粽配料超多
綠豆、花生、鹹豬肉、鹹蛋...
一口咬下去口感豐滿
飯軟綿綿的,吃起來也不硬
via @7夢幻白夜7
裹蒸粽外形是正方形的
與肇慶的裹蒸粽稍微不同
老闆在外面再包了一層荷葉
會讓糯米的黏香更加明顯
無名車仔牛雜
via @Alda_LA
屬於老廣味道的路邊攤
當然少不了就是牛雜啦
在窄窄的巷子裡
每天到點就會看到阿叔推著車
via @Toast
簡單的攤位
一大煲牛雜都在冒熱氣
只見阿伯熟練的手法
選、剪、裝,一看就知道正宗!
via @為什麼不能叫我黃永彬
有牛肚、牛腸、牛肺...
每樣都燜得軟熟嫩爛
湯底的濃味深深融入牛雜里
via @amy22098
牛腸處理得很乾凈
不會有發苦的味道
蘿蔔燜出來鮮甜軟嫩
加上甜辣醬,味道馬上就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