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降薪有什麼障礙?因為中國俱樂部和歐洲不一樣

2020-04-01     球哄哄

降薪!這是世界足壇現在的熱點,畢竟對於所有人來說收入都是一件大事。國際足聯已發出倡議,俱樂部可以和球員進行協商,工資額度最多下降50%。而因為西班牙的特殊法律規定,目前巴薩、馬競和西班牙人等俱樂部降薪幅度更是達到了70%。

網傳一家CBA俱樂部給員工增加了銷售任務,不然只能開基本工資,其實這也是「變向降薪」。CBA俱樂部隊一般小俱樂部一年投入3000萬元就可以。這個投入也就是中國第三級別聯賽——中乙的投入水準。在中超,投入六個億是保級水平。那麼,在這個存在疫情,並且中國足球聯賽重啟遙遙無期的日子,中國足球運動員不該降薪嗎?

其實,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工資高,這似乎成為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病。國外俱樂部都開始降薪了,中國足球運動員也該降工資?中超武漢卓爾隊、曾經在長春亞泰效力過一年的後衛艾志波明確表示:他不贊同被降薪。

歐洲俱樂部降薪分為兩種情況——自願和協商。他們的理由是不能比賽,俱樂部沒有收入。艾志波認為三點原因不能降薪:第一,西甲聯賽是給球員放假了,他們降薪行,而我們中超球員雖然不踢球,可是沒放假,不能降薪。第二,球隊的收入受到疫情的影響小。第三,高收入行業那麼多,不要盯著中國足球。

艾志波作為一名37歲的球員,他能堅持到現在已非常不易,他反對限薪雖然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架勢。可實際上,對於球員這個群體來說,願意降薪者鳳毛麟角。一位球員私下和記者表示:「我們肯定是不願意被降薪,換做誰都不願意。」當然,球員踢球和我們工作,謀生是第一要務,他們這麼想也沒有問題。歐洲俱樂部雖然降薪,但多數都是和隊員協商,到底降低多少?並且歐洲俱樂部談判的殺手鐧是:「不降薪我們俱樂部堅持不下去!」可是對於中國俱樂部來說,這不適用。一位俱樂部老總就說:「現在我們不能和歐洲比,畢竟我們和歐洲的情況不一樣。」他解釋,「儘管我們這些年來通過市場運營也有了不少收入,但與俱樂部的高額投入相比,不能說是九牛一毛,中超能達到投入的1/10就已經不錯。中甲和中乙俱樂部通過商業化運作獲得的收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這也就是說,現在從俱樂部層面來說,他們受到的壓力國外俱樂部是不一樣的。」中國俱樂部的興衰是看投資人有沒有錢,而不是看在這個市場上能不能賺到錢?

那麼,現在國際足聯已經倡導大家一起過苦日子,俱樂部可以和球員協商降薪,最大幅度是50%。中國俱樂部是不是也需要和隊員進行協商降薪?據記者了解,目前沒有一家俱樂部和球員進行過協商。沒有這樣做,第一是不敢,第二是不能。不敢主要是指,俱樂部怕因降薪而造成軍心不穩。尤其是多支球隊從海外集訓歸來,現在仍然在被隔離階段;不能是因為沒有中國俱樂部有這樣的做法,誰也不願意當出頭鳥。現在對於中國足球俱樂部來說,降薪的唯一可能是足協下發通知,要求俱樂部怎麼辦?一位俱樂部老總認為:「降薪這個事情,一般的俱樂部不會主動提出來,除非足協要求。就像是給國腳、外援限薪是一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QPxNnEBfwtFQPkdyO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