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以「水中桃源」聞名於世,因橋城市,入選全球十大最美小鎮

2020-01-10   荷小衣的分享


2019年,相信很多人都過得比較辛苦。但是,2020年,還是值得期許。因為隨著年歲的漸長,你我終將明白,人生十九苦一甜是常態,要做的是如何調整自己,以待以後的每一天。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很耳熟的古鎮,一個可以讓自己徹底放鬆身心,適合虛度光陰,擁有著長堤岸,影中花的水鄉周莊。


迷上周莊,源於7月的一次周莊之旅,和朋友在悶熱的午後, 懶洋洋的徜徉於古鎮巷弄間,穿過縱橫交錯的水巷,看到那長滿青苔的石橋、鮮紅高掛的燈籠,和不時聽到的軟糯的吳儂語,那種久違的舒閒心情又回來了。


周莊地處澄湖、明鏡盪、白蜆湖、南湖之間,素以「水鄉澤國」「水中桃源」而聞名於世。在全世界享有「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入選美國CNN「全球十大最美小鎮」。


鎮內60%以上的民居為明清建築。0.47平方公里的古鎮區有近百座古典宅院,60多個磚雕門樓和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有明代建築張廳、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澄虛道院、周莊八景等20餘處景觀。


自古以來,周莊因橋成路,因橋成市,橋橋相望,橋橋相連,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橋,「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人與橋結下了不解之緣。「井」字形河道上依然保存著建於元、明、清時代的14座古石橋。所以你在周莊行走,你會發現走了一座橋又看到一座橋。


在周莊,所有的橋中,名氣最響亮的要算雙橋莫屬,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世德橋和永安橋組成。明萬曆年間(1573-1619),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資建造世德橋,里人徐正吾出資建造永安橋。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鎮區東北交匯成「十」字形,顯得十分别致。


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雙橋中的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欄由麻條石建成。小船在橋洞穿過時,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


周莊的富安橋,位於中市街東端,東西走向,跨南北市河,連接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八月,由里人楊鍾為報答祖考現身獲福捐資而建。富安橋是目前江南水鄉僅存的立體橋樓合壁建築,在每年的新春佳節,很多朋友都衝著它「富、安」的寓意而來,象徵著富泰安康。


朱宅(周莊博物館),位於後港街38號。民國3年(1914)由里人朱賢伯所建。坐北朝南,兩幢三進,前有石庫門,東有廳堂,傍有兩廂房,外築風火牆,前後有素凈別致花園小築,占地1104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為侵華日軍指揮所,解放戰爭時期也為駐軍所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為鎮、鄉政府駐地。1998年修復後闢為周莊博物館。周莊的小橋流水、青磚黛瓦,都折射出深厚的人文底蘊。


周莊的夜是迷人的,在暮色下,燈光與船影相互依偎,整個周莊便平添了柔情與詩意。當夜色漸漸籠罩這座千年古鎮,周莊沿河的華燈,在暮色四合的夜晚,次第閃爍;橋畔岸邊臨河入席,船頭濺起的晶瑩剔透的粼粼水浪,時而頑皮地戲嬉,時而輕盈地共舞。走在富有年月的青石板路上,很難不被流它「燈光古橋泛船影」這一幕所沉醉。


江南的冬天,梅雨綿綿的日子居多,被雨水浸潤過的粉牆黛瓦濕漉漉的不時滴答著剔透的雨珠,搖櫓船上吱吱呀呀的的響起,清晨時分恬靜幽深的小橋流水人家,欲說還休的故事。相信會讓你有種安靜下來的力量,也可以讓你短暫的拋開焦慮,融入這裊裊的水鄉中,不必再仰望生活在別處的美好。


隨著年歲的漸長,會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人生漫長,必須學會忍耐眼前的辛苦,才能走得更長遠。願大家在每次旅途中尋找到屬於自己久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