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後女子竟口吐鮮血!一查原因…這習慣很多人都有

2020-01-05     名城蘇州

一到冬天,

火鍋就成了不少小夥伴的最愛,

寒冷的天氣里,

沒有什麼比熱氣騰騰的火鍋更治癒了~

然而,近日杭州蕭山有一位姑娘

在吃完火鍋後,竟然吐血了!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吃火鍋後口吐鮮血!只因…

前不久,杭州蕭山的張女士跟朋友聚會吃完火鍋後,感覺喉嚨口、胸口疼痛,吞咽有異物感,回家之後還覺得反胃想吐,跑去衛生間一吐,竟吐出一大口鮮血

「當時以為自己可能是因為吞下了什麼骨頭、鍋巴,有點硬所以刮傷了喉嚨,沒有特別的在意。」但是張女士休息了一晚後並沒有好轉,喉嚨一直有異物感,甚至連吞口水都感到困難,而且次日晚上再次嘔吐出血

張女士連忙到醫院掛了消化內科。醫師聽說她在前天晚上吃火鍋後就出現了疼痛症狀,且休息一晚後沒有好轉,就考慮到她可能是食道燙傷,並建議她進行胃鏡檢查。

胃鏡一檢查,果然張女士食道有一處較大的潰瘍

圖源:新聞坊

「沒想到吃火鍋還能吃『吐血』,下次再也不敢狼吞虎咽了。」張女士一臉懊悔。

圖源:新聞坊

醫生告誡張女士,吃得太燙、太快,不僅會損害食道和消化器官,長期如此還會致癌。

食物太燙,別急著入口!

生活中許多人都喜歡吃燙食,除了火鍋,還有湯包、關東煮、燒烤等等,不少小夥伴都覺得要燙的才好吃。

圖源:樂活6點檔

而在平時,「趁熱吃」、「趁熱喝」這樣的話我們更是經常說,然而「趁熱」並不是一個好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圖源:健康時報

不僅是熱飲,吃燙食也有同樣的危害。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

當口腔感覺到很燙時,溫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經常吃燙食的人,口腔已經習慣了高溫,在食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實際損傷已經存在。
在接觸到65℃以上的熱食、熱飲時,我們的食管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受傷了,組織細胞便開始新生。但如果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應,從而

增加了食道癌變的風險

相對於其他器官,消化道中的食道、胃是個「傻瓜器官」,往往被燙傷後,你還不知道。比如,吃東西時如果被燙到嘴,很多人會趕緊把它咽下去,覺得這樣就不燙了。這是因為相比於嘴巴,食管對溫度並不敏感,就算被燙到了,也沒太大感覺

消化專家介紹,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體「感受度」比較差,出現微小病變並不容易被我們察覺,很多人往往已經出現吞咽困難、食道狹窄了,去檢查才發現已經是食道癌了。

很多人擔心吃的東西涼了,

肚子會不舒服,

但其實,有時候涼一涼再吃

反而對消化道、腸胃是一種保護,

為了身體健康,

如果你有吃燙食的習慣,趕緊改改吧!

點朵

來源:新聞坊、健康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F7ydm8BMH2_cNUgHh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