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捷科技5年估值16億美元背後的邏輯

2020-05-20     手機中國聯盟

原標題: 翱捷科技5年估值16億美元背後的邏輯

集微網報道(記者 艾檬)

5,1.19億,16億。

三個數字的背後含義是翱捷科技(ASR)成立5年,D+輪融資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融資金額超1.19億美元,資金已全部到帳,投後估值已超過16億美元。

這是4月30日ASR正式宣布完成股改前最後一輪融資的「成就」,而且是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的。

來之不易?

在當前國內外不確定性加大的情形下,這一融資體量與速度讓人稱奇。

畢竟在全球疫情這一灰犀牛的重創下,全球經濟正在經受巨大動盪,相應地,投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半導體創業公司的投資,無論是盡調,還是面談,步調都或多或少有所放緩。

元禾璞華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陳大同曾在集微網連線中表示,全球疫情對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已經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陳大同還認為,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增添了未來半導體行業的不確定性,半導體投資整體投資額會減小,但局部會加速,在疫情影響下資金和資源也更加向頭部企業聚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因而,ASR在疫情期間的D+輪融資,進展如此順利,節奏如此快速,這對一家晶片設計公司來說並不常見,也從側面佐證了資本市場對ASR未來發展前景的極大肯定。

此外,這也蘊含了國內半導體創業的潛能。從大勢來看,雖然疫情放大了衝擊效應,但諸多因素疊加,讓半導體創業熱潮湧動。

一方面5G、AIoT、汽車電子、工業應用等驅動力帶動下,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系統公司對國產半導體廠商全面開放,創造了國內初創企業全面追趕的機會。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大基金一二期的帶動以及科創板的開閘,更多風投機構和資本進入半導體領域,半導體業將迎來產業發展與投資的「黃金十年」。

無疑,ASR的亮眼「成績單」印證了半導體業的潛力。

蜂擁而入?

回看ASR的一系列融資,每一輪都像一幕幕「搶攤」大戲。

自深耕集成電路近三十年的領軍人物戴保家二次創業創辦ASR以來,ASR在從Pre-A融資,到A輪、B輪再到D+輪,總計有40多家的投資機構上場,不僅有知名資方如阿里、華登國際、IDG、武岳峰、紅杉、高瓴,還包括政府引導類基金如深創投、中網投、浦東科投、張江科投、上海科創投、上海自貿區基金,以及產業投資方ARM、小米、TCL等等,這些行業內赫赫有名的機構齊齊為ASR站台和背書,背後有何深刻的邏輯?

正如投資邏輯離不開「三板斧」——投團隊、投模式、投格局一樣,這些機構的訴求點在於:ASR的創始人及核心團隊均是晶片行業的資深專家,在行業內深耕多年,具有重大的影響力,而且擁有全制式移動通信和物聯網技術和產品,在基帶和射頻領域的技術積累具備領先性和稀缺性,成為5G+AIoT時代萬物互聯所需的重要基礎,並與國家戰略導向相一致。

顯然,這些投資機構的訴求萬象歸一,無疑都指向ASR團隊的戰鬥力、高效的管理、產品和技術的高競爭力、市場價值的張力、與國家戰略一致等。

而ASR奠定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亦有跡可尋。成立之後,ASR先後收購了韓國Alphean、江蘇Smart IC,特別是收購了Marvell的移動通信部門,從而獲得了所有的Marvell移動通訊基帶IP、部分產品線以及成熟的基帶研發團隊,具備了完整的基帶平台研發能力,並成功地對這一世界級團隊及IP進行了高效地改革及運營。戴保家曾表示:「擁有一個世界級的基帶晶片研發團隊是ASR的優勢。」ASR由此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團隊和實力,站在了一個全新的高起點。

相應地,融資進程與ASR市場表現亦交相輝映,這幾年ASR營收成倍增狀態,不斷高速成長,譜寫了全新的價值篇章。可以說:「所有遇到大機會的人,是因為他在機會來臨前準備好了自己,每個瞬間的爆發,都源於過去的日積月累。」

而從A輪到D+輪ASR對投資機構的選擇,同樣亦反襯出ASR的務實和縝密。從中可以看到,每一輪融資引入投資的大多為市場化機構,而非單一的政府背景,這些長袖善舞的投資機構出錢之外,還可為ASR開拓市場資源、產業鏈整合層面「出力」,不僅使得股東市場化活力程度非常高,也為ASR的生態發展、資源共享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據一名參與投資的投資機構負責人透露說,其實在每一輪,都有眾多知名優秀的投資機構爭先恐後地想投進去,無奈份額實在有限,很難投進去。在5年時間快速獲得如此多投資方參與,且從沒有需要BP,年輕的ASR確實表現老道。

ASR的未來?

在完成了D+輪的融資之後,ASR也走到了上市的前夜。

經過5年的奮鬥,ASR已在全球擁有800餘名員工穩定的隊伍,鍛造了持續攻堅克難的中堅力量,並已成長為以無線通信為核心技術,專注於移動智能通訊終端SoC、物聯網、人工智慧、衛星導航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片平台型公司,產品線覆蓋2G、3G、4G、5G以及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準,提供完善系統晶片SoC解決方案。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以及大手筆收購和技術整合,ASR已具備完整、強大的移動智能終端晶片和物聯網晶片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已然是通信和物聯網市場最不容忽視的IC新貴。

誠然,ASR作為後來者,仍有巨頭橫亘,ASR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諸如突破低端陷阱、淬練一體化方案思維等等。

但ASR的賽道機遇亦在眼前:通信和物聯網市場基數龐大,5G帶動的萬億級規模的通信市場疊代,意味著全產業鏈的紅利。而據分析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計,2022年全球物聯網晶片市場規模將超100億美元。此外,各種異構、AI、無線技術的整合和演化也締造了全新的市場空間。而在資本助力之後,ASR將持續深耕,加大在5G和物聯網領域的研發投入,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方案和高效的技術支持,為客戶創造高價值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實力。

如今的科創板在不斷締造企業突破千億元市值的神話,但反思這些廠商走過的路,無疑都是不斷將護城河做深、將護城牆做厚的過程。

而2020註定將成為ASR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關鍵一年,在向上市挺進的ASR需要更多時間去沉澱和蓄力,去證明自己的「真金」價值。

伴隨著D+輪估值16億美元的成就,ASR為未來的上市締造了更具想像力的價值空間,相信這不只是ASR的勝利,亦是屬於國內半導體業的「榮光」。

(校對/范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W5MXIBd4Bm1__YWv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