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狀態:有自知,能自省,會自愈

2023-11-23     富書

原標題:成年人最好的狀態:有自知,能自省,會自愈

文|青嵐(富書專欄作者)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明明實力不足,卻大吹大擂,結果一敗塗地;

一次考試不如意,就埋怨他人,卻從不反思自我;

命運對他拳打腳踢,他就縮頭縮腦,毫無回擊之力。

為何歷經半生,卻依舊沒找到向上的方向?

作家三毛說:「不斷地自我調整,自我突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永遠向上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場對自我的考驗,無論低谷還是高潮,都要時刻擁有重塑自己的能力。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掌握了向上的鑰匙,他們有自知,能自省,會自愈。

在數次的更新疊代中,活成了生活的強者,驚艷了自己的人生。

有自知

看過一個故事:

有隻地鼠,自以為自己的本領很強。

它一會兒跟松鼠比賽爬樹,一會兒又跟小狗賽跑,但無一例外,它都失敗了。

有一天,浣熊家失了火,可火勢過猛,無法進去營救。

地鼠發現自己離浣熊家不遠,便迅速地挖了地道爬過去,成功解救了浣熊寶寶。

這時,地鼠才發現自己最擅長的事,是挖地道,它很開心,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生活中,你是否也像這隻地鼠,搞不清自己的擅長,便盲目發力。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人之所以會自卑或自大,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唯有認清自己,從優勢出發,才能在正確的賽道上,馳騁人生。

當代作家殘雪,被譽為中國的卡夫卡,國內有專門研究她及她作品的機構。

不僅如此,國外的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還將其作品選為文學教材。

一位美國作家說,殘雪是中國最好的作家。

莫言也曾在公開場合提及殘雪,希望她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儘管外界對殘雪的呼聲很大,但她時常保持低姿態,很少參與公開活動。

古稀之年的她,仍然每天堅持看書、創作和運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

即便今年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她也沒有遺憾。

殘雪說,能借著熱度將文學的理想傳遍全世界,就很滿足。

於殘雪而言,功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將寫作這件事持續下去,讓讀者有所得,有所悟。

莎士比亞說:「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認識自己,而非妄自尊大。

漫漫人生路,要時刻清楚自己的定位。

認清自己,發掘自身優勢;找准位置,擁有自知之明。

能自省

泰戈爾說:「指責別人最為容易,而認識自己最難。」

一個人若想蛻變,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自省。

鄰居家的阿好,從小就心高氣傲,一心想學舞蹈,進藝術院校。

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阿好以三分之差名落孫山。

可她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反思是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

反而一味地埋怨父母,沒有給她聰明的頭腦,埋怨老師,講漏了重點考點。

後來,阿好又考了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備受打擊的她,索性擺爛到底,不再積極進取。

如今,已然三十歲的阿好,毫無技術傍身,碌碌無為,在家啃老。

人活一世,失敗是常有的事。

一味地向外歸因,只會讓你更加偏激,越過越糊塗。

真正成熟的人,能夠時常反省,向內歸因,找到問題的根源,重塑強大自我。

胡適18歲時,多地學生運動失敗,學校隨之解散,前途渺茫的他,在朋友的影響下開始墮落。

有次還因醉酒被抓進了巡捕房。

在人生的緊要關頭,胡適想起了母親的教誨。

在他還是個孩子時,母親就教導要經常反省,時時約束自己的行為。

每晚睡前,胡適就站在窗前「自省吾身」,回想當天的經歷,思考有沒有出錯的地方。

漸漸地,胡適不再隨波逐流,還將自己的「劣跡」羅列出來,每晚反思,逐一糾正。

「改邪歸正」後,他再次好好讀書。

經過努力,胡適終於獲得官費留學的機會,命運就此改寫。

人生路有千萬條,走錯了不要緊,要緊的是能及時自省,迷途知返。

中國人民大學的首任校長吳玉章,曾在晚年寫過一篇《自省座右銘》:

「年過八一,寡過未解,東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戒驕戒躁,毋怠毋荒,謹銘。」

真正的勇者,敢於自我反省,懂得向內修行。

德高望重的吳玉章老先生,年過八旬都還在反思,何況你我。

人若不知自省,便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

蛙是自己,深井也是自己。

想要跳出井底,就要檢查自身。

正視自身不足,用行動去改變,如此,才會成長。

會自愈

在《十三邀》有一期中,許知遠專訪繪本畫家蔡皋,兩人初見時,在樓下院子裡逛了一陣。

蔡皋指著幾棵大樹,介紹道:「這些樹是很了不起的,因為剛栽下去不久就枯黃了,人們以為活不了,就把它們給砍了。

可令人震驚的是,若干年後,這些樹居然包裹著傷口,自己長成了參天大樹。」

其中,有一棵樹,即便傷痕累累,還長得非常的直。

一棵樹,尚且有驚人的自愈力,人生在世,更要懂得自我治癒。

在蔡崇達的《命運》一書中,阿太就是這樣的人。

15歲那年,阿太前腳嫁人,母親後腳就投了海。

婚後很多年,阿太都沒生育,夫妻倆四處求醫,也未能如願。

接著,抗戰爆發,丈夫被迫從軍,兩人此生再無相聚。

所幸,戰亂給阿太送來了三個孩子,她成了位母親,可一大家子的吃穿讓她發了愁。

正當她努力討生活時,婆婆蔡也好撒手人寰,從此,二十來歲的阿太不得不成了大家長。

夜裡,阿太也質問過命運,但看著身邊熟睡的孩子們,她明白,日子再苦也要扛住,風雨再大也要笑對。

既然苦難無法避免,那就努力向好,自己給自己療傷。

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阿太就去村長家軟磨硬泡,申請了兩畝地。

有地卻不會種,就請教隔壁爺爺,於是便有了甜甜的地瓜。

不種地的日子,阿太去碼頭扛貨,去紡織廠做包裝,去醬油廠做醬……

當她領著工錢回家時,孩子們笑了,廚房第一次飄起肉香。

晚年的阿太,再次遭遇蝕心之痛,兩個養子接連去世,養女百花也緊隨其後,她被迫白髮人送黑髮人。

傷痛是必然的,但阿太很快就振作了起來。

她理智地解決了養子遺留的欠債問題,又將百花葬在了小時候坐的那片花田裡。

之後,阿太一直在百花的孩子家輪流居住。

臨終前,阿太很高興,因為她最終贏得了命運。

蔡康永曾說:「一個人的自愈能力越強,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

行走於世間,劇變常常就在一瞬間,有時更是禍不單行。

面對命運的捶打,與其垂頭喪氣,不如自強自立,自謀出路。

當你迎難而上,努力自愈時,生活的褶子漸漸被抹平,新的希望才開始萌芽。

楊絳說:「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就是管好自己,做好自己。

當你有自知時,便不會妄自尊大,而是靜下心來修煉內在,管好自己;

當你能自省時,便不會橫加抱怨,而是低頭剖析,撫躬自問;

當你會自愈時,便不會被生活打倒,人生實苦,拂去塵土,繼續向前。

往後餘生,願你在塵世中有自知、能自省、會自愈,管好自己,從容地活,清醒地過。

作者簡介:青嵐,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循夢而行,向陽而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7e89c62c2b6cf9a28d1557aaa2c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