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烏克蘭扣押俄羅斯油輪,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2019-07-26     老牛金吾衛

突然之間,扣押油輪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時髦的「遊戲」。兩國之間,如果你不扣押一兩艘對方的油輪,你都不好意思說和對方有矛盾。

這不,既英國和伊朗互相扣押對方油輪之後,烏克蘭也開始有樣學樣了,而且一出手針對的就是那個讓自己吃虧無數的鄰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烏克蘭與俄羅斯去年11月25日在黑海發生衝突。俄方指認3艘烏方海軍船隻「非法進入俄羅斯領海,向刻赤海峽行進」,扣留船隻和24名船員;烏方指認俄方艦艇在烏方船隻試圖通過刻赤海峽大橋時故意撞擊並開火,要求俄方釋放船員。

可以說,此事發生後,烏克蘭一直想找回這個面子,等了大半年,總統都從波羅申科等成了澤連斯基,總算等到了機會。7月25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宣布,在南部敖德薩州伊茲梅爾扣留了俄羅斯油輪「尼亞馬號」,指認該船去年11月在刻赤海峽參與攔截並扣留烏方海軍船隻和船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獲得烏方法庭批准後,烏克蘭國家安全局調查人員、軍事檢察官和邊防警衛人員組成一支工作組,對該船實施了搜查,他們收取了相關文件、無線電通信記錄和航海日誌,同時盤問了船員。

按這家媒體的說法,烏方將這艘油輪認定為「實質證據」,正在向法庭提出申請,正式予以扣押。

俄羅斯方面已經證實了這艘船的存在,並且指出「尼亞馬號」是俄羅斯阿托馬船舶公司去年冬天購買的,今年三月已更名為「尼卡精神號」。

烏克蘭扣押的俄羅斯油輪

阿托馬船舶公司的代表確認了「尼卡精神號」油輪現在伊茲梅爾港,但船員平安無事,他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據悉該船上約有11到16名船員。

事情的起因和過程都很簡單,但其背後透露出的信息卻很值得玩味。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幾條吧:

一、烏克蘭這是在蹭熱度。最近英國和伊朗的互扣油輪事件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而且正在朝著兩敗俱傷的方向發展。國際社會正在加緊施壓,兩國也已經表達出互換被扣油輪的意思。烏克蘭此時扣押俄羅斯油輪,有希望引起國際社會注意,為刻赤海峽事件討回公道的意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是該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可是烏克蘭在國際舞台上國小力弱,很難有出戲的時候,也許澤連斯基想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大家:「請不要叫我死跑龍套的,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澤連斯基

二、烏克蘭這是在搖尾巴求關注。去年烏克蘭大選,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下台,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輿論曾分析澤連斯基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起碼應該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但沒想到澤連斯基比波羅申科更加的親西方,雖然他也與俄羅斯普京舉行過電話會議,但總的來說,他帶領烏克蘭向西方靠攏的傾向十分明顯。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扣押俄羅斯油輪,大有為西方開闢「第二戰場」的含義。其背後的邏輯就是:俄羅斯是怎麼對烏克蘭的,西方就可以怎麼對伊朗。事情結束之後,烏克蘭可以憑藉這種帶有「自我犧牲」意義的舉動向西方邀功,求得西方的徹底接納。

三、現在的世界真是到了流量「明星」當家的時代。從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開始,世界政治發生了劃時代的深刻變化。一國領袖可以沒有任何從政經驗,他們只要名氣夠大、話題夠多、能夠帶來足夠的流量就行了,因為流量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大把選票,成功上位。特朗普是這樣,澤連斯基是這樣,剛剛就任英國首相的鮑里斯·詹森也是這樣。其實相比前兩人,詹森並不缺乏從政經驗,他接受過良好的系統教育,而且是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干到首相的。但是他上任第一天就連炒17名內閣成員引起巨大爭議,妥妥的流量明星的做法。

澤連斯基的做法和鮑里斯·詹森如出一轍,如果他想要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他成功了。聯合國秘書長副新聞發言人法爾漢·哈克已經就俄羅斯油輪被烏克蘭扣留事件發表評論。他對媒體表示,聯合國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避免事態升級。

啥叫事態升級?就是怕俄羅斯藉此機會再干烏克蘭一下子,甚至可能直接就把烏克蘭乾死了。

還記得克里米亞半島嗎?還有依然處在戰火之中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有哪一次普京表現出過絲毫的軟弱,又有哪一次西方幫助烏克蘭解決過實質性問題?

事實證明,聯合國的表態不是無的放矢。俄羅斯外交部已經表示,俄方將研究俄油輪被扣情況,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

這一次澤連斯基,會玩火自焚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6vLWwB8g2yegND4D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