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仙股」數量陡增 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於1.5元

2024-06-28     第一財經

[ 由於資本市場「磁吸效應」,價格越接近1元,走向面值退市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價格越低的股票越是被不斷賣出。這樣的負循環導致市場上出現9隻股價在1元左右的百億市值股,其中多家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持續盈利,引發市場擔憂退市新規產生「誤傷」。 ]

[ Wind數據顯示,5月以來,A股市場平均跌幅為10.11%。進一步對比,股價高於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7.07%;股價高於2元、小於等於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11.58%;股價低於2元、大於等於1.5元的股票平均下跌了24.84%;股價低於1.5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34.15%。 ]

[ 截至6月27日收盤,兩市共有109隻個股的收盤價小於等於1.5元,其中包括9家百億市值公司,分別是金隅集團、包鋼股份、綠地控股、山子高科、ST易購、遼港股份、山東鋼鐵、永泰能源、海航控股。 ]

A股優勝劣汰機制形成的過程中,問題公司被投資者「用腳投票」,使得面值退市的占比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年內已有13家上市公司確定退市,其中7家因觸及面值退市終止上市,占比逾五成。

由於資本市場「磁吸效應」,價格越接近1元,走向面值退市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價格越低的股票越是被不斷賣出。這樣的負循環導致市場上出現9隻股價在1元左右的百億市值股,其中多家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持續盈利,引發市場擔憂退市新規產生「誤傷」,本不該退市的上市公司「被迫」面值退市。

低價股陣容擴容,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於1.5元

低價股數量占比正處於今年高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收盤,收盤價小於1元的A股數量達到46隻,占比0.36%,處於2018年以來的高位。

與今年前幾個月橫向比較來看,低價股數量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截至4月1日收盤,收盤價低於1元的公司數量只有2家,5月1日和6月1日收盤後,這項數據分別為10家、26家。

一位上海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近幾個月低價股數量不斷增長是多項因素所致。「一是,退市制度得到有力落實,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形成期間,基本面、經營狀況不理想的問題公司會遭到資金不斷賣出,加速『問題股』出清。」前述私募人士說,「第二,近一個月以來,市場處於調整階段,投資情緒相對低迷,此時低價股更容易遭到資金拋售。」

大多數股價低於1元的上市公司因為不同原因被「ST」,而部分股價接近1元、經營業績沒有出現重大利空的百億上市公司,其面臨的面值退市風險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截至6月27日收盤,兩市共有109隻個股的收盤價小於等於1.5元,其中包括9家百億市值公司,分別是金隅集團(601992.SH)、包鋼股份(600010.SH)、綠地控股(600606.SH)、山子高科(000981.SZ)、ST易購(002024.SZ,蘇寧易購)、遼港股份(601880.SH)、山東鋼鐵(600022.SH)、永泰能源(600157.SH)、海航控股(600221.SH)。這9隻個股6月以來平均跌幅為17.1%,其中綠地控股、金隅集團的跌幅均超過20%,大幅跑輸主要股指和所在板塊。

總市值最高的是包鋼股份,達631億元,其次為海航控股,達471億元。海航控股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扭虧,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34.51%,達6.86億元,而公司6月27日收盤價報1.09元,面值退市的風險最高。

從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表現來看,蘇寧易購因連年業績虧損已經被ST,股票跌價無可厚非。但永泰能源和遼港股份卻是另一種情況,二季度以來,永泰能源和遼港股份分別累計下跌9.77%、12.14%,最新收盤價分別為1.2元、1.23元,從基本面並不能看出兩家公司存在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管理的利空。

財報顯示,永泰能源主業從事煤電,2021年~2023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9.09億元、22.66億元,業績增速總體喜人。今年一季度,受國內煤炭低價運行影響,永泰能源的營收、凈利潤分別環比下降10.07%、27.29%。

遼港股份主要從事液體化工產品轉運,2010年上市以來從未出現過年度業績虧損的情形。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達28.88億元、3.72億元;2021年~2023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16億元、12.8億元、13.43億元,雖有一定下滑,但持續盈利能力還是有的。

低價股加速下跌,面值退市誤傷了誰?

Wind數據顯示,5月以來,A股市場平均跌幅為10.11%。進一步對比,股價高於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7.07%;股價高於2元、小於等於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11.58%;股價低於2元、大於等於1.5元的股票平均下跌了24.84%;股價低於1.5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34.15%。

上述數據反映,近階段,價格越低的股票下跌速度也越快,結合前述百億市值股價迫近1元,一批沒有被ST的低價股也在加速下跌。

山東鋼鐵就是典型例子。6月6日,山東鋼鐵股價盤中最低下探至1.12元,眼見1元即將失守,控股股東「火速」進行了增持股份。26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鋼集團」)增持股份達1%,山鋼集團截至6月26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1億股,增持金額為1.33億元,本次增持金額區間為5億元~10億元,尚未執行完畢。截至27日收盤,山東鋼鐵股價報1.23元。

上證所、深交所對面值退市的規定是: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股票將被決定終止上市。

無須否認的是,一些公司以前年度動輒高送轉,如此「不珍惜股本」在退市新規以前並不會面臨跌破1元的窘境,但現在卻是另一番景象。

以山東鋼鐵為例,2006年、2007年,該公司連續兩年進行了每10股轉增10股,又在2009年、2017年分別進行了每10股轉增8股、每10股轉增3股。一番轉增下來,山東鋼鐵現在總股本達107億股,即便跌至1元,仍然有百億市值。

就制度本身來說,前述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退市新規中的面值退市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或能參考海外市場對面值退市的規定。「納斯達克交易所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收盤價低於1美元,納斯達克交易所會向該公司發出退市警告。公司在收到警告後有180天時間進行整改以達到要求。如果在整改期內,公司股價能夠在至少連續10天之內維持在1美元以上,則將被視為達到整改標準。」上述私募人士說,「目前A股面值退市規則中,沒有給上市公司留出整改期,對於正常經營、持續盈利、沒有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來說,如果因為股本大股價低,最終面值退市,多少有點可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258fd10916aa51d70b1dbf50dcaf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