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與女兒私下通話曝光: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圈內人」

2023-04-14     精讀君

原標題:范志毅與女兒私下通話曝光: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圈內人」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25/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69天

01

前幾日,范志毅與他的女兒上了熱搜。

范志毅參加一檔綜藝節目的錄製,錄製過程中,他和其他嘉賓都坐在車裡移動至下個目的地,此時一通電話讓整個車廂安靜了下來。

范志毅接起電話,電話那頭的女兒帶著哭腔喊了一句「爸爸」。

范志毅臉色立馬緊張起來,急忙詢問怎麼了。

聽到爸爸的聲音,女兒邊哭邊問他什麼時候回來。

范志毅還是焦急地問她怎麼了,女兒沒有回答只是不停地哭,范志毅又問她哭什麼。

這時女兒道出了緣由,她對爸爸哭訴自己的男朋友把她一個人丟在無錫的山裡,獨自回去了。

范志毅問她:「他為什麼把你一個丟在山裡?」

女兒說:「他不要和我過情人節。」

范志毅聽到這句話,知道了大概的情況,緊張的神色稍微緩解,說了一句:

「哎呦你們都二十五歲的人了,怎麼像小孩兒一樣。」

女兒解釋,和男友才來到這邊,男友不知道球隊要報到,所以得知消息後又回去了,可以請假一天他也沒請。

范志毅立馬安慰:「對啊,你要理解他,球隊要報到了。」

「那不行的妞妞,你要考慮一下別人。」

女兒聽到爸爸這樣說,再次哭訴自己一個人在山裡,回不去了。

范志毅說:「在哪個山裡面,簡單,把定位發給我,我馬上叫人過去接你。

你得考慮到他,小事情不要先變成大事情好不好,其他(人)不了解,你應該更了解,你老爸原來就是這樣的,不是由著你的性子,這不是開玩笑的。」

這時一同錄綜藝的嘉賓說了話,范志毅轉頭對女兒說:「妞妞別哭了,你兩個叔叔都要來救你了。」

電話那頭的女兒瞬間被逗笑。

後面范志毅要掛電話之前,女兒說了一句「你們好好工作啊」。

范志毅立馬回答:「唷,謝謝你,謝謝你的鼓勵。」

這段視頻上了熱搜,大家都很羨慕范志毅父女的相處方式,有網友說:

25歲了還能跟爸爸哭訴,真的好羨慕。

這條評論的點贊足足26.5萬。

是啊,有任何委屈都能毫無顧忌地像和閨蜜好友吐槽訴苦般的與爸爸交流,范志毅父女之間這樣的交流方式,是多少人不曾想過又嚮往的

02

你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嗎?

多年前,騰訊發布《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里有兩條值得讓我們注意的數據:

我們調查了 18-29 歲的年輕人,他們的受訪角色是「子女」,還調查了 46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作為「父母」來受訪。
49.2% 的受訪父母將微信看作是平時最主要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36% 的父母表示,孩子的朋友圈我每條都會看。
但是,在子女的調查中,超過一半,52% 的子女表示曾經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沒有加過父母好友。

調查里,有一半以上的子女,習慣把父母屏蔽在圈外

這也側面說明,把父母當作朋友,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周國平說:「我始終認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那些被子女視作可以無話不談的朋友的父母,都是怎麼做到的呢?

李開復在《我是怎樣做父親的》一文中提到:

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麼地方?」

她們會說:「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讓我許多話都願意和他說。」

李開復的父親在世時並沒有和他有太多的親近時刻,這讓他感到很遺憾。

這份遺憾讓他深刻認識到,要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並盡力做一個可以和她們說心裡話的父親。

他認為在孩子十五歲或是更早的時候,他們就願意把自己當成大人,而家長就應該在這種時候用平等的對話方式,即使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

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長」作風。比如談理想、學習動力、娛樂、事業心、為人處事、愛情、交友、處理家庭問題等等。

周國平也說,與孩子當朋友,有兩個顯著特徵:

一是獨立,二是平等

「獨立,就是把孩子視為一個靈魂,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

當然,父母自己也是獨立的靈魂,而正是通過來自父母的尊重,孩子會鮮明地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學會也尊重父母。」

這與范志毅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與女兒通話上熱搜後,范志毅回應道:

「我們平時是父女的關係,還有很多時候像朋友,因為她的獨立性也是比較強的,只要真正讓她意識到,我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很好處理的,用朋友的方式跟她解釋,她會更能理解。」

而後就是平等。

平等的交流氛圍,經常聊天談心,彼此之間有商有量,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讓孩子有參與感和被信任感。

03

其實,親子之間朋友式的關係源自父母的自覺。

這裡的自覺,是父母把自己視為獨立的靈魂,不斷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同時也把孩子視為獨立的靈魂,以感恩心、敬畏心和平等心經營彼此的關係。

與孩子成為朋友,把孩子當作朋友,實際上也是父母的一種自我覺醒與成長。

畢竟,你是孩子的父母,但你也是你自己。

培育孩子的同時,你也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像在《少有人走的路》中,關於愛的定義:

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7de4a4d77f1efb5de3cc87833e1a1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