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2021-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增疊加供需趨緊,整體正極材料均價皆有明顯增長,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規模爆發,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整體市場規模達3882.9億元左右,負極材料達408.75億元。
關鍵詞:正負極材料價格 正負極材料產業鏈 正負極材料競爭格局
一、正負極材料概述
正負極材料是指作為電池關鍵組成的正極和負極所用的材料,目前主要以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為主,其中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材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最關鍵因素,對電池產品最終的能量密度、電壓、使用壽命以及安全性等有著直接影響,也是鋰電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主要有為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磷酸鐵鋰(LFP)和三元材料(NCM);負極材料由活性物質、粘結劑和添加劑製成糊狀膠合劑後,塗抹在銅箔兩側,經過乾燥、滾壓製得,作用是儲存和釋放能量,主要影響鋰電池的循環性能等指標,主要有碳材和非碳材兩類,碳系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中間相碳位球)與其它碳系(硬碳、軟碳和石墨烯);非碳系材料可細分為鈦基材料、矽基材料、錫基材料、氮化物和金屬鋰等,目前國內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占比超9成。
二、正負極材料政策背景
政府及有關部門先後出台一系列規章,指導行業健康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持續增長的同時驅動動力電池向輕量化、安全化、低成本、長壽命方向的改進,正負極材料向高體積比容量、高循環壽命趨勢逐步演變。另外由於2022年國內鋰礦對外高度依賴,鈉離子電池近年來受到了政策大力支持,國家各部委出台了多項政策鼓勵多種儲能技術並行發展,廣東省人民政府3月份發布了《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指出擬加強鈉鹽以及水系鈉離子電池等技術攻關,提升能量密度,解決壽命短、放電快等技術問題。
三、正負極材料產業鏈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負極材料四大關鍵材料構成。其中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關鍵材料,其特性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具有直接影響,進而影響電池的綜合性能,上游原料有鎳、鈷、錳源和鋰源等,產品有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多種技術路線產品;負極材料上游主要為石油焦、針狀焦、瀝青焦等化工產品、石墨礦、碳材料和矽源等,產品以人造石墨當前適用性最廣,天然石墨次之,矽碳材料被認為是未來的優質替代材料,正負極材料下游主要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儲能和電動工具等。
近年來3C產品對鋰電池需求量的穩定增加,以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和儲能電池的需求擴大,我國鋰電池產量規模逐年擴大。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658GW,較2021年增長101.1%,另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超750GW,同比2021年增長超130%。。
四、正負極材料發展現狀
隨著下游鋰電池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2016年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規模為187.6億元,2020年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增長至638.3億元,2021-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增疊加供需趨緊,整體正極材料均價皆有明顯增長,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規模爆發,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整體市場規模達3882.9億元左右,負極材料達408.75億元。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正負極材料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推動以及業界主要生產商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正負極材料產銷市場,日益增長的產能產量為國內鋰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產量和需求量分別達200.1萬噸和190萬噸,負極材料產量和需求量分別達137萬噸和80.94萬噸。
細分品類正負極材料供需現狀而言,正極材料來看,目前三元正極和磷酸鐵鋰之爭仍未結束,未來或將趨向差異化使用,磷酸鐵鋰因成本較低等因素,整體產需量略高於三元正極,2022年我國三元正極材料和磷酸鐵鋰需求量分別為64萬噸和111萬噸;負極材料領域來看,經過石墨化工序的人造石墨晶體結構穩定性較好,體積膨脹係數較低,循環壽命最高可達到5000次以上,同時與電解液的兼容性能、低溫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快充性能較好,各項核心性能指標均衡,更加適用於動力和中高端消費電池領域,2022年人造石墨占比繼續提升,產量和需求量達115萬噸和75.84萬噸。
我國正負極材料市場均價變動來看,正極材料相較負極材料擴產較慢,供需趨緊背景下價格持續高漲,尤其是三元材料,2022年均價較2021年均價增長超1倍,磷酸鐵鋰年均價也增長近7成,整體來看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均價超20萬元/噸,較2021年增長38.9%,負極材料均價約5.05萬元/噸,較2021年小幅度增長。
五、正負極材料競爭格局
正極材料市場集中度較高,容百科技正極材料市場份額行業領先。2021年和2022年我國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景氣,疊加容百科技產能不斷擴張,2022年容百科技全年產量9.14萬噸,正極材料系列產品合計銷量超過8.9 萬噸,國內市場份額位居全國第一,,已經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正極材料供應商,另外天津巴莫、當升科技等企業出貨也明顯增長。
負極材料市場集中度較正極材料略高,呈現三大四小的態勢,行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由於負極產品具有一定差異性,企業可占據不同生態位,且產品導入周期長,下遊客戶粘性強,對應產品確定供應商後不會輕易更換。貝特瑞、杉杉股份和璞泰來(江西紫宸)處於頭部地位,22年CR3為52%,提升主要貢獻來自貝特瑞市場擴張速度較快。二線企業中中科電氣、尚太科技擴產積極,憑藉成本優勢,市占率明顯提升,與三大龍頭差距縮小。
就我國正負極材料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經營情況而言,2021-2022年整體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增帶動兩家企業正負極材料產銷量明顯大幅度增長。容百科技主要從事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於鋰電池的製造,核心產品為 NCM811 系列、NCA 系列、Ni90 及以上超高鎳系列三元正極及前驅體材料,2022年容百科技正極材料產銷量分別達9.14萬噸和8.9萬噸,分別較2021年增長3.76萬噸和3.61萬噸。貝特瑞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正、 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所制產品應用於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製造,2022年負極材料產銷量分別為34.05萬噸和33.04萬噸,正級材料也有小幅度增長,2022年貝特瑞正極材料產銷量分別為3.32萬噸和3.26萬噸,以主要包括鎳鈷鋁(NCA)及鎳鈷錳(NCM)三元材料為主。
由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3-2029年中國正負極材料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正負極材料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正負極材料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正負極材料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正負極材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正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正負極材料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正負極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正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正負極材料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正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正負極材料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