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Ai Pin的時代,只有時代的AI

2023-11-28     VR陀螺

原標題:沒有Ai Pin的時代,只有時代的AI

文/VR陀螺 冉啟行

11 月的科技大事件中,Ai Pin 無疑是一個破圈的存在。

《詳解「Ai Pin」:一種顛覆傳統的、無需螢幕的可穿戴設備》《顛覆iPhone?首款AI原生無螢幕手機發布,OpenAI參投,699美元起》《以AI驅動,無螢幕方案,Ai Pin欲探索新一代AI硬體及計算平台》......

憑藉特殊的可穿戴產品形態,以 AI 大模型作為核心驅動,加之前蘋果高管下場帶隊, OpenAI 創始人 Sam Altman、微軟、高通等投資背景,初創企業 Humane 首款硬體產品 Ai Pin 一鳴驚人,全球吸睛無數。

然而,對於這款爆火的產品,業內眾說紛紜。雖有一定創新,但不足以威脅到智慧型手機的地位,也不具備 AR 眼鏡那樣浩瀚的未來。從某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 AI 時代的另類產物,但不具備顛覆手機、PC 那樣的潛質。

一、Ai Pin火爆背後因素:34g創新產品形態+AIGC系統級集成

事實上,Ai Pin 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在同質化世界中,對於「科技創新」的渴望。

區別於以往的智慧型手機、電腦、手錶、XR 眼鏡,Ai Pin 是一款全新的產品形態,它沒有螢幕,其採用單色投影的方式,將虛擬畫面映射在手上。並且可以使用觸摸、語音、手勢等多種人機互動方式。

Ai Pin 還拋棄了傳統的 App Store 概念,它深度集成 AI 大模型,搭載了面向 AI 打造的作業系統 Cosmos,而 Cosmos 中的人工智慧框架 Ai Bus 徹底改變了雲軟體的交互方式。

圖源:網絡

Ai Bus 可以快速了解用戶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立即為用戶提供正確的 AI 服務,依靠 AI+雲服務用戶,識別語音指令,自然對話。谷歌、微軟、OpenAI、Slack 和 Tidal 等公司為其 AI 功能提供技術支持。

如此的產品設計,也讓 Ai Pin 得以在內部零部件上做減法,如較大的 RAM、ROM、長續航的電池、螢幕都可以做不同程度的切割,讓產品做到僅 34g。

產品雖簡單,但應用功能並不少,Humane 發布會上展示的 Ai Pin 功能包括語音通話、修飾文稿、處理電子郵件、實時翻譯、識別食物並提供營養信息、推薦餐廳和音樂播放等,包含室內外場景。

圖源:網絡

在滿足用戶一般性功能需求基礎上,Ai Pin 重塑了消費電子產品形態,採用手掌投影的方式,顛覆了傳統畫面的顯示介質;依靠 AI 大模型打造了一系列人機互動方式,打造了一款時代的產物。

這是 Ai Pin 火爆背後的兩個產品因素:34g 產品形態的創新+AIGC 的系統級集成,以此形成極具未來科技的投影顯示效果,多元化的人機互動功能,以及輕量級的產品形態。

二、從光學顯示到人機互動,Ai Pin與XR設備異曲同工

回看 Ai Pin 的光學與人機互動方案,事實上與 XR 設備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Ai Pin 包含了一顆微型雷射投影儀,主要用於投影—這是通過光學鏡頭將光源畫面放大的過程,而 AR 眼鏡也是如此類似的傳導過程。不同的是 Ai Pin 的顯示介質定義為手掌,而 AR 眼鏡的畫面往往投影于波導片等高透物理材質上。

人機互動方面,根據網上給定資料顯示,Ai Pin 搭載了超廣角的 RGB 攝像頭、深度傳感器和運動傳感器,用於識別「空中手勢」,以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將特定手勢、圖像轉化為數位訊號執行。

基於 CV 的 SLAM 技術、手勢追蹤,甚至眼動追蹤,也早已在 XR 頭顯中應用。此前雷鳥創新發布的雷鳥 X2,也展示了類似的 AI 識物的功能,還有 ARknovv A1 的 AI 現實大爆炸等。

圖源:網絡

Ai Pin 最為特別的在於 AI 對話的深度集成,對於一個沒有實體螢幕,主要依賴語音進行人機互動的產品來說,AI 大模型可以更理解用戶想做什麼,從而進行功能的調用。

而 AR 眼鏡也同樣面臨如此交互上的難題,包括此前雷鳥創新推出的消費級真 AR 眼鏡雷鳥X2、致敬未知的 ARknovv A1、李未可 Meta Lens S3 也都在探索與 AIGC 的集成,以讓 AI 大模型提高用戶體驗質量。

聊完了這一系列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我們不禁思考 Ai Pin vs AR 眼鏡,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未來,誰才是 AI 大模型更好的角斗場 ?

雷鳥X2(圖源:網絡)

三、人類是視覺動物,信息需求屬性決定未來科技形態

人類是典型的視覺動物,除部分特殊人群外,大多數人都依賴於「視覺」每天獲取外界信息,並且在這個信息時代愈發明顯,每天看新聞、刷抖音、看電影......

從TV、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科技產業的消費發展史還證明,人們對於「大螢幕」的追求從未停止。

人類對於視覺信息+超大畫面需求,這一固有屬性組合決定了現有的 Ai Pin 不可能是未來的終極形態,「基於手掌的顯示介質」已經決定了它的虛像尺寸的發展極限。

而 AR 眼鏡的話,目前雖然仍受限於各種技術成熟度, 但是產品始終在向輕量化體積、大 FOV 畫面、更低功、更長續航、更舒適佩戴發展,它是伴隨時代一直在前進的產物。

人工智慧為人們重新定義與技術的關係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並將使個人移動計算變得更快、更強大、更易於使用。

從去年年底 OpenAI 的 ChatGPT 3.5 開始在全球走紅後,大家一直在探索更適合 AIGC 的天然土壤,究竟是什麼樣的硬體才能讓 AI 大模型發揮真正的效用,將價值最大化。

在凱文·凱利的新書《5000天後的世界》中,站在未來看現在,我們也可以看見了同樣的答案。

在未來的 50 年裡,AI 將成為可以與自動化和產業革命相提並論的,不,應該是影響更為深遠的趨勢。

受益於 AI 這類科技的高速發展,未來人們的工作方式勢必出現巨大的變化。在我所預計的未來中,到處都充滿了上百萬人同時參與一項工作的可能。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會是怎樣的工作,需要那些技術來幫助我們實現如此大會規模的共同協作。」

沒錯,凱文·凱利給出的答案正是尚未普及的 AR 技術,凱文·凱利一直倡導 AR 世界——鏡像世界,他認為這項技術可以為更加複雜的生產協作提供必要的平台。

在這本書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關於 AR 世界(鏡像世界)的特別解釋,AR 技術可以「將有關一個地點的所有信息疊加在現實世界中,並通過這個方法認識世界的全貌」。

圖源:雷鳥創新

四、從芯「NPU」發力,AI+AR加速底層計算

AI+AR 的組合,無疑是產業共識與未來標配。

為了順應行業趨勢,今年高通也推出了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其中,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搭載了第三代 Hexagon NPU(NPU 全稱為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它是 AR1 平台的 AI 引擎核心,可以為設備提供更強的 AI 運算支持。據稱,僅是 AR1 平台的終端側 AI 就能夠提供音質增強、視覺搜索和實時翻譯等「增強現實」體驗。

視覺方面,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單眼解析度最高可達 1280×1280,支持雙目全彩顯示。若是常用的 Micro-OLED 的屏,可能要進行特別的尺寸優化,不過若是全彩的 Micro-LED,照目前的解析度來看,從合色方案疊代到單片全彩問題都不大。其他方面,AR 1 平台還支持 Wi-Fi 7,峰值速度可達 5.8Gbps,還有 3DoF 交互能力。

圖源:高通

雖然 AR1 平台首發於 Ray-Ban Meta,不過這款設備本質上還是一款音頻眼鏡,難以發揮的驍龍 AR1 平台的全部實力。從目前高通曝光的合作廠商來看,雷鳥創新的雷鳥X2 Lite 或是首款搭載該平台的真消費級 AR 眼鏡。

從命名上來看,雷鳥X2 Lite 可以看作是今年剛發布的雷鳥X2 的「精簡、輕量」版本。它搭載高通 AR1 平台,將配備兩塊全彩 Micro-LED 螢幕,峰值入眼亮度達到 1500 尼特。

相比於雷鳥X2,雷鳥X2 Lite 的重量近乎下降了50%,產品重量透露僅有 60g,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此前的消息還指出,雷鳥X2 Lite 還具有強大的 AI 能力,可通過 AI 語音助手喚醒眼鏡並打開相應的功能——這裡很可能會集成 AI 大模型,正如上文所言,AI 大模型可以幫助計算機更好理解用戶的需求,大幅度提升語音指令的準確性。

功能方面,雷鳥X2 Lite 具備 AI 出行建議、AI 實時翻譯、3D 導航、拍照、錄像等功能。這一系列的 AI 功能,毫無疑問來自驍龍 AR1 平台的底層支持,以及雷鳥創新的 AR 生態集成優化。當然,此前在雷鳥 X2 上的不少 AI 應用,如 AI 識圖,虛擬人等內容也可能進行相關移植。

雷鳥X2 Lite(圖源:網絡)

雷鳥X2 Lite 將於明年第三季度發布,售價以及上市時間等信息尚未明確。不過基於雷鳥目前的消費級市場戰略,參考雷鳥X2 如此配置也才 4999 元的價格,這款設備相信也會打出同樣親民的屬性。

五、蘋果Vision Pro效應,AR產業Q4融資密集

對於 AR 產業來說,2023 年是非同凡響的一年,號稱 AR 設備的蘋果 Vision Pro 正式發布,給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而 OST 的代表雷鳥創新、Rokid、影目、李未可、致敬未知等國產廠商今年也是頻頻展現秀肌肉,展現了差異化的技術實力和快速的產品落地能力。

在產業風口與產品實力的雙重加持下,今年下半年 AR 產業在融資上也十分吸金。上半年雷鳥創新剛宣布過億元的首輪融資,下半年的雷鳥創新首場發布會上,雷鳥創新 CEO 李宏偉再次宣布了公司獲得數千萬元 A+ 輪戰略融資。

近日,VR陀螺得到具體了更多消息。本次資方來自乾杯基金和英諾天使基金,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市場開拓、生態建設和研發投入。

圖源:網絡

當然,不止品牌端的雷鳥創新在產品技術與融資上高速邁進。Q4 以來,XR 上游產業內融資消息也十分密集,如 10 月, XR 晶片廠商萬有引力完成數億元 A 輪融資,將用於「XR空間計算」專用晶片落地;Mojo Vision 獲 4350 萬美元融資,旨在推動 Micro-LED 商業化落地;11 月,消費級 AR 光波導顯示器件公司「理湃光晶」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 B 輪融資;日本 AR 光學廠商 Cellid 也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累積融資金額達 22.8 億日元......

蘋果 Vision Pro 引發的融資效應明顯,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如雨後春筍般滋潤。目前,在全球 AR 產業中,海外以蘋果、Meta 、微軟為首,國內以雷鳥創新、Rokid、影目等廠商為主,正圍繞著 AIGC、SLAM、高透高折、輕量級、空間計算等技術和概念展開新一輪的角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66b8ef3f2966c7bffc34e3dea7c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