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賽道,90%的機構「死掉了」

2023-02-17     投中網

原標題:這條賽道,90%的機構「死掉了」

2023年開年,文娛市場一改頹勢。B站《中國奇譚》好評如潮,《狂飆》《三體》持續發酵,春節檔票房恢復到19年七成以上,《流浪地球2》的周邊文創更是眾籌超過1億元。

但「熱鬧是他們的,一級市場只覺得吵鬧」。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文娛行業投融資事件為88起,涉及投資金額為46.36億元。數量和金額創近5年之新低。創享投資合伙人朱春濤向我說道,「文娛投資還在繼續下探」。

下探不僅表現在冰冷的數據上,更體現在投資人和創業者身上。長達5年的行業衰退,改變了他們的職業選擇與創業方式。投資人陸陸續續離開了這一賽道,留下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創業者則更謹慎務實,比起詩和遠方更關心「糧食與蔬菜」。

那麼文娛投資何時才能回暖?文娛消費提升,樂華娛樂等企業上市,遊戲版號重新大量發放,這些都仿佛是行業萌動的信號。但也許離投資回暖還依然遙遠。不過正如朱春濤所言,在「冷得不能再冷的時候,任何發展都是向上的」。

文娛投資,繼續下探

「好久不看文娛(項目)了。」一位曾在文娛賽道耕耘多年的投資人這麼告訴我,「一二級市場很久都沒有行情。」他簡單地解釋了一下,便再沒有回覆。

類似的對話從與不同投資人的聊天框中彈出。在直接或間接詢問的受訪者中,有2位轉向了硬科技投資,1位投身炒幣搞Web3,還有1位投資人在關注消費科技。

創享投資的朱春濤是為數不多仍在堅持的文娛投資人。2015年,他離開遊戲研發崗位,投身到文娛投資中。

當時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各地政府新建文娛產業園,在資金和場地上為文娛企業提供支持;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音樂和阿里體育,全資收購了優酷土豆,騰訊則合併成立了閱文集團;動漫、影視和遊戲成為一級市場關注的重點。朱春濤及其團隊也先後投資了天上友嘉、摩奇卡卡、哇哇魚、重力聿畫、沉浸世界、綻放文創等知名項目。

但好景不長,前期的瘋狂造就了後期的泡沫,較高的估值讓不少項目退出困難。再加上一級市場募資困難,2018年後文娛投資開始進入寒冬。據IT桔子數據顯示,當年年文娛行業投融資事件627起,涉及金額1093.24億元,而到了2019年投資融資數量下降到282起,金額也下跌到412.07億元。

此後整個行業一蹶不振。特別是隨著疫情開始和文化公司上市通道受阻,文娛賽道就像是從巴薩斜塔上扔下的鐵球,進入了自由落體階段。

行業下墜,基金出清。2018年,就有業界人士預言,「未來文娛基金會死掉90%」。但現在看來「業界人士」還是過於保守了。朱春濤講起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來證明行業之蕭條:LP在一次閒聊中對他說道,「現在投文娛的機構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吧?」朱春濤苦笑著回應,「還是得樂觀點,要兩隻手才行。」究竟是需要一隻手還是兩隻手,朱春濤也沒有仔細計算過。但肯定已經沒有原來的10%了。當我邀請他再引薦一些文娛投資人時,他思考片刻後說道,「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起來」,然後頓了頓又說到,「有的就算還看文娛,應該也不是主業。」

鯨頂文化和拾光積木的創始人大寶也感同身受,「去年我們完成一輪投資,但過去一段時間確實很少見到投文娛的。」

大寶是文娛行業的一位連續創業者,2013年參與創辦了數字動畫公司艾爾平方。當時正趕上數字動畫的爆發期,艾爾平方憑藉《十萬個冷笑話》《屍兄》《鎮魂街》等作品大受歡迎,先後獲得創新工場、梧桐樹資本、騰訊和B站的4輪融資。

大寶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只是艾爾平方,整個行業都湧出了很多錢,許多公司都不知道該怎麼把錢(高效地)花出去。」

但是到了2020年大寶離開原公司,創辦了VR內容開發製作公司拾光積木和遊戲美術製作服務公司鯨頂文化時,立刻就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寒意。

據他觀察,行業內基本上都是產業公司或者內容平台進行戰略投資。要麼是為了獲得穩定高質量的產能,要麼是誕生了具有高收益潛力的IP。

數據佐證了這一點,產業方確實已經成為文娛賽道的絕對主導力量。2022年騰訊投資了米橙子、天津動漫堂、七印象等6家公司。B站投資了熊盟影視、花果山傳媒、藝畫開天等10餘家公司。其中米橙子騰訊控股90%、天津動漫堂被騰訊收購,七印象、藝畫開天等都是較為成熟的企業。

而那些「十幾人的小團隊很難再拿到投資。」

朱春濤打了個比方來解釋產業巨頭主導下的格局:文娛產業是一個「帝國」與「部落」共存的市場。所謂帝國,是指大的製作方或頭部IP,它們不僅能夠持續輸出穩定產能,而且在獲得了市場上大部分收益。但由於審美與創造力的多樣性,「部落」也是永遠存在的。那種幾十個人的小公司(小部落),商業模式難跑通、抗風險能力差,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或許能夠得到資本的支持,如果市場下行就非常困難。

但站在產業頂端的帝國們也沒有以前出手大方了。騰訊和B站是2022年全行業中出手最多的投資方,但與過去相比則差距巨大。騰訊在文娛賽道出手最頻繁的是2018年,當年共出手投資了52次;B站則是2021年,出手了25次。

至於其他產業投資方,如小米、位元組跳動、阿里巴巴等,在文娛賽道的投資已經屈指可數。

「不論怎麼發展都是在向上」

不過情況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壞。「有錢賺大家就來了,沒錢賺就走,就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朱春濤認為行業出清反而讓留下來的人能以一個更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更健康的公司。

大寶也認同這一點。他認為在過去資本狂熱的時候,拿到投資未必是單純因為企業優秀,而是因為企業恰好在機構的投資邏輯里。「投資人未必是認同企業,而是認同自己的邏輯。只要符合邏輯,許多瑕疵都可以寬容,因此不少公司都拿到了錢。」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不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更關注企業的健康度。「經歷過長征的企業大大提升了自身韌性及抗風險能力,更具投資價值,」朱春濤說道,「退一萬步,至少你上當受騙的機率小了,騙子都去忽悠投科技的那幫人了。」

大寶再創業時也打消了依仗風投的念頭。「(我們)歡迎投資。但是不能用燒錢的方式直接燒出一支產能團隊或一支開發團隊。在資本狂熱的時期,也許可以用這種打法來加速落地,但是現在不行。」

為了保障穩定的現金流,有限的資金就必須優先投入到最有效益的部門和管理建設上,只有少量的資金流入到了具有變革可能性的研發和IP開發。

大寶給出了他的一些策略,比如:與客戶、合作方協同投入產出比最高的部門優先增加資金投入;管理建設上重點消除產能空置成本;招聘對象保持一定比例的萬金油選手,應對環節產能需求浮動問題;自研或參投的動畫項目必須拉著各有資源優勢的出品方一起投資,提高項目成功率,降低公司的財務負擔……

至於原創/改編作品如何開源,他列出了一串數據:2021年全球授權商品和服務生產的銷售收入增長至3155億美元。僅日本精靈寶可夢一個IP授權收入就高達85億美元。最近國內《流浪地球2》周邊產品已累計眾籌超1.2億元人民幣,是目標金額的1000餘倍。

所以「只有積極把產業與內容的結合,促進產業端早期介入,收入結構才可能更健康。」總之,「不能太過於依賴於內容先火,再考慮產業端怎麼賺錢。」

除了企業更加務實外,需求端也在回暖。根據普華永道《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2022-2026:中國摘要》顯示: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2021-2026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5.65%,高於全球4.6%。其中,虛擬現實預計增長率為28.81%、網際網路廣告和視頻遊戲及電子競技也將達到10%以上。

有人消費,自然就有人投資。「大家只要吃喝玩樂,那文娛就一直有機會。而且隨著疫情放開,行業恢復肯定會加快。」

另一個更宏大的命題堅定了朱春濤們的信心。「文化自信總是要搞的」,文化產業不僅僅是娛樂,更是意識形態,是國家競爭的核心力量之一。

「未來或許會有一半的人類生活在數字世界」。遊戲、動漫等作為數字世界的主要載體,它們塑造者新生代的意識形態。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爭奪虛擬世界的話語權。

去年,歐洲議會就通過一項關於電子遊戲的決議。呼籲歐盟增加對遊戲產業的投資。因為歐洲人意識到,「電子遊戲是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沙特也發布了《遊戲與電子競技國家戰略》,計劃到2030年使沙特成為全球遊戲與電競行業的全球樞紐。「更不用說韓國這樣的國家了」,韓國推出《遊戲商業法》,正以舉國之力促進遊戲在內的文化產業發展。

所以,以電子遊戲為代表的文娛產業正在成為全球文化軟實力和意識形態競爭的重要陣地。這已經在推動文娛產業的相關政策發生變化。

2022年,檸萌影視、博納影業、樂華娛樂等企業先後上市,打破了文娛企業上市的僵局。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也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擴大文化企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規模,支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今年1月,人民網又發表文章《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文化科普,遊戲行業大有可為》,鼓勵動漫、遊戲等企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近兩個月遊戲行業一共發放175個版號,大超以往。

消費復甦、退出更加通暢、政策形式正在好轉。那麼直面問題:文娛投資何時才會回暖?

答案不盡相同:「恐怕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寶估計,「也許還得再等5年。」不過朱春濤比較樂觀,「在冷得不能再冷的時候,無論怎麼發展都是向上。至少LP依然在支持我們。」(文/楊博宇,來源/投中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599cda2f1c6e3eac407a0c899f3d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