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如今的古裝劇,「十個演員里七個大光明三個丸子頭」已經成為影視圈一個心照不宣的偷懶套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也分析了髮式和編髮技術的消失對服裝造型的巨大影響。
然而,正如一些評論所說,盤發水平的提升並非一日之功,加上現在演員的片酬根本無法支撐劇組像從前一樣留出做髮型的時間,所以想要在一時半刻之內通過妝發來解決如今古裝劇缺少古意的問題,基本等同於不可能。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造型師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幫助演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更貼近自己的角色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髮飾。
不過草莓的髮飾並不是現在電視劇里舖天蓋地的巨型金冠。今天,我們要談論兩個看似微小,但實際上至關重要的建模文物,——步搖和髮帶
自西漢出現以來,布瑤以其獨特的女性美,在過去的2000年間一直屹立於古代服飾之巔。甚至白居易也為它寫了「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美麗的格言。
在古人眼中,步搖之美不僅源於它本身的精緻靈動,更重要的是釵上所綴的流蘇會在女子蓮步輕移時隨之晃動,不知不覺就在影影綽綽間為美人平添幾分嬌媚與風情。
所以古代女性為了儘可能的展現步態之美,會在步伐和步幅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進行反覆調試,力求走出迷人的玉骨仙姿。
在這方面,《西遊記》已經做到了極致。
如果說 《西遊記》 是展示了佩戴步搖時的絕佳移動狀態,那 《紅樓夢》 就是表明了步搖的經典佩戴方法。
以正步揮桿中的絕對C位為例,不同於一般習慣戴在側面的素色發簪,馮發簪除了以外,在都有佩戴
《紅樓夢》最驚艷的正風造型是曹雪芹為鳳釵特別打造的偏鳳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原著小說還是電視劇中,鳳姐都是榮國府不可替代的管家,此外,她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她的性格也不遜色於他人,這意味著她永遠不會在公眾面前輕易自卑。
不說別的,就從這個《紅樓夢》,朝陽,五峰唯一一個,掛珠簪,就能窺探一二:正鳳
明明只有七個字,可是一下子,王熙鳳在賈府的獨特性和風頭就顯露出來了。
如文筆,誰沒驚艷過我?
另一方面,王熙鳳,是一位精明的大師,但她的著裝風格和王熙鳳截然不同。尤其是寶釵的朝陽五鳳掛珠釵一個人。
花和步搖兩種物件就將嫻靜的偏鳳造型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點,封她個「大觀園頂級穿搭博主」也不過分。
探尋源頭,致使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妝發風格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兩人身份與所處環境的巨大差異。
要知道,雖然寶釵的容貌才學都是一等一的出眾,但畢竟是寄居於家底雄厚的姨母家中,所以她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維持住一個看似完美卻又不會讓旁人覺得過分張揚的大家閨秀形象。
於是,中規中矩的絹花和搖曳婉轉的步搖就成了寶釵手中最為妥帖的塑顏工具。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簡單的組合十分便於寶釵通過調整飾物的大小和種類來得體地出席各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如此既不會讓她在鶯鶯燕燕之中低人一等,又不至於太過於鶴立雞群,正合了寶姐姐力圖事事周全不動聲色的人物性格。
不信你看同樣是白衣偏鳳造型,單論華麗程度,王熙鳳的居家裝妥妥地艷壓了寶釵。
由此我們也可得知,正鳳和偏鳳的選擇主要還是看場合而非身份。不然依照鳳姐的人設,《紅樓夢》中壓根不會出現那麼多她私下頭戴偏鳳的場景。
除了漢服造型,清宮戲中也偶有涉及步搖的佩戴,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甄嬛再度回宮時的孕期造型。
褪去了從前的少女青澀,大勝歸來的甄嬛脫胎換骨,以至於她在整個人充滿母性光輝的同時,又不自覺帶上了一絲撩人的熟女風韻。
特別是花盆底和步搖在無意間產生的神奇化學反應,不僅沒有讓甄嬛顯得臃腫,反而為她在美艷之餘增加了幾分楚楚可憐的脆弱感和女人味,真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在今年播出的古裝劇集中,個人認為比較驚艷的步搖造型是蔣依依在《三千鴉殺》中的驚鴻髻套裝。
有一說一,單看步搖的質量,蔣依依的這個造型著實稱不上有多精緻。
但我們都知道,一個造型的成功從不取決於任何一類微小的事物,真正成就它的永遠都是各方的共同努力。
於是,本來略顯廉價的扁平步搖,在髮型師的假髮包和盤發「攻擊」下瞬間古風翻倍,再加上服裝設計和後期特效師心照不宣的色彩配合,一個青春妍麗的帝姬形象躍然紙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草莓眼前一亮的步搖造型就是《琉璃》海報上由袁冰妍飾演的褚璇璣與司鳳大婚時的紅衣白玉穿搭。
步搖、編髮、假髮包、花鈿、髮際線、柳葉眉、髮帶......
有別於通過頻繁使用丸子頭加發冠組合來儘可能減少工作量的同行,本劇的造型師陳顧方不僅棄用了近年古偶摯愛的千斤頂金冠,還在劇中大量使用了編髮和玉石元素對角色進行點綴,成功使得造型豐富之餘更顯質感。
不過比起步搖,顯然陳顧方更擅長和青睞的是髮帶造型。
關於這一點,草莓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作為古裝劇中凸顯女子清純和男性瀟洒特質的扛把子元素,髮帶在古早作品中一直都是各位造型師的真愛小道具。
特別是對於陳顧方這種以仙俠劇見長的造型師來說,配適度和可變性極高的髮帶堪稱他們手中最萬能的造型神器。
深挖陳顧方對於髮帶的執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5年前的《仙劍奇俠傳》。同時,這部劇也是她與唐人展開長達8年的密切合作的開端。
在那八年里,陳顧方先是結合劉亦菲的個人形象創造出了燦爛如春色一般的綠衣趙靈兒:
接著又在四年後成功推出了由劉詩詩飾演的與靈兒性格截然相反的憂鬱龍葵一角:
到了《琉璃》就更絕了,光成毅一個人就在劇中換了13條不同色號的髮帶。
好傢夥,這是要做個調色盤嗎?
不過玩笑歸玩笑,在用髮帶顏色塑造角色這方面,陳顧方還真沒做錯。
畢竟儘管髮帶極為百搭,但不可否認,簡單的原生形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的花樣最高點。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材質和顏色就變得至關重要起來。
以劉亦菲為例,作為典型的髮帶擁躉者,她的大多數古裝劇都用到了髮帶元素,可要真仔細說起來,她每一部的髮帶造型又都相去甚遠。
比如在《神鵰俠侶》中,為了配合小龍女本身高貴清冷的氣質,造型師拒絕了從前古裝劇中常見的布制髮帶,轉而為她搭配了更為飄逸的白色紗質髮帶。
同時,出於降低材質帶來的廉價感的目的,髮型師專門將小龍女所有的髮帶邊緣處都進行了鎖邊操作,以此保證她的造型在特寫鏡頭中不至於太過寒酸潦草。
然而同樣是在武俠劇中使用髮帶,等到了《天龍八部》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同」並不是單指顏色的改變,更多的其實是人物內核的顛覆。
儘管王語嫣自小就被當作名門閨秀教養,看起來好像應該比小龍女懂事許多,但她畢竟涉世未深又不懂任何生存技巧,「江湖」對她來說還是約等於紙上談兵。所以相比於小龍女的精緻細節,王語嫣後期的造型更草莽化,這一細節不僅照應了王語嫣入世更深的劇情,同時還暗示了她初離家園並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的特性。
這一點在回望她從前於曼陀山莊內處處講究的披髮造型時尤為明顯:
反觀朱茵飾演的黃蓉,一頭俏皮的不對稱小辮兒搭配七彩髮帶,古靈精怪又不失少女本色。尤其是她在劇中時刻洋溢著的鮮活勁兒,充分顯示出蓉妹妹已經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玩轉於江湖之內了。
事實上除了女性角色,早年也有許多養眼的男裝髮帶造型,其中最為經典的款式就是蘇有朋這種頭頂發冠下垂髮帶的貴公子造型。
再看如今的流水線作品,甭說是花無缺這種行雲流水的打戲了,上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男性髮帶造型還是18年《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潤玉。
其實每次聊到如今部分古裝造型的弊端,草莓都有一種無力感: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肉眼可見在改善的劇組其實並沒有幾個。
比起專心製作古色古香的好作品,更多圈內人還是寄希望於各種奇奇怪怪的營銷。
甚至現在一些演員已經發展到就連下個水和留幾天鬍子都能發通稿吹敬業的水平,這難道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嗎?
正如趙薇在《演員請就位2》中所說,演員的戲還是應該放在最原始的舞台上。
同理,網友真正想吐槽的從來都不是造型,或者說不僅僅是造型,而是:「最基本的造型都已經失去了保證,那我們還怎麼指望你們做好更難的編劇和拍攝呢?」
特別是在這個動輒四五十集注水戲的年代,通常觀眾在點開前就能預料到劇情有多雷同了,如果在這種前提條件下劇組連首先映入眼帘的造型都做不好,那劇方和粉絲又憑什麼要求觀眾「再堅持幾集肯定真香」呢?
反正我從來沒在網上見過誰長篇大論地勸別人「《人民的名義》你再堅持幾集就真香了」。
真正的好劇從來都不需要這種讓人摸不到頭腦的宣傳口號。
同時,步搖和髮帶看似只是古裝劇中兩個可有可無的小元素,但它們集體缺失的背後所顯露的,其實是近年來內娛對於流水線作業的大肆追捧。
還是那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既然一時半刻無法解決由高片酬和技術失傳引起的妝發單一問題,那劇組就應該從其他方面入手來對造型進行改善,而不是放任市場上的作品越來越敷衍。
退一步說,也許步搖和髮帶並不是所有古裝劇都滿意的上上籤,但觀察當前的市場狀況,它們確實是大部分劇組能完成的最優解。
再直白點,假若一個劇組連這兩個最簡單易學的變美小工具都無法掌握,那也沒必要指望他們去嘗試更為複雜的編髮和盤發造型了。
畢竟如果一個人不用心,那你往ta身上砸一本武林秘籍和砸十本武林秘籍其實沒什麼差別。
你喜歡文中提到的古裝造型嗎?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步搖或髮帶造型嗎?快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另外,目前本帳號已經分別完成了對編髮、盤發、額飾、花鈿、空氣劉海等古裝元素的專題分享,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想看的內容,也歡迎通過評論的方式告知草莓。
喜歡看電視劇和八卦盤點就關注我吧~
【原創文章,請勿洗稿、抄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大多數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為自截,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