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我國曾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時期,抗戰的爆發讓我們看清了當時社會所存在的病態。面對外國侵略者的壓迫,清王朝選擇了容忍,甚至是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這就讓列強們更加的肆意妄為了。
各種革命運動的爆發也是勢在必行之勢,抗日戰爭歷經了十幾年之久,這時我國出現了許多的抗日英雄。他們不懼犧牲,用自己的熱血與青春,書寫了一篇篇華麗的篇章。他們的名字刻在了英雄柱上,他們的故事與經歷被後人們傳頌著。
一、抗日戰爭中的優秀將領
戰爭是十分消耗人力與物力的,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具有很大的打擊性。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共同抗日,雖然兩黨的執政理念不一樣,但在面對外敵時大家選擇了先放棄個人恩怨一致對外。
鄭蘊俠是國軍隊伍中的高級將領,抗戰時期他立下了很多的軍功,在抗擊日軍的這件事上更是毫不猶豫,可解放戰爭的到來是他始料未及的。局勢穩定之後他的身份略顯尷尬,不過最終的結局卻是完美的。
鄭蘊俠出生於1907年,他的家族可謂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就是一名革命志士,曾有過日本留學的經歷,在回國之後由於能力突出,成為了同盟會的會員。鄭蘊俠深受父親的影響,小時候便是一心報國。
由於生活條件比較富足,所以鄭蘊俠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本身就很聰慧,再加上父親的點撥,鄭蘊俠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特別優異的。之後鄭蘊俠考上了上海法學院的法律系,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更加先進的思想與教育理念。
當時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鬥爭,鄭蘊俠也決定要棄筆從戎,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黃埔軍校。這一學校在當時是特別有威望的,每一個畢業生都成為了之後隊伍中的優秀將領,畢業之後鄭蘊俠加入了國民黨。
步入軍隊之後鄭蘊俠獲得了領兵打仗的機會,他在黃埔軍校中學到了許多在戰場上比較實用的軍事戰術。通過一些小戰役的洗禮,他漸漸地成長為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因為有學歷又有背景,鄭蘊俠身上的職位也在不斷地提升。
1938年台兒莊戰役爆發,鄭蘊俠自動請纓,帶領著手下的戰士們奔赴了前線。日軍的種種惡習早已遭到了大家的痛恨,鄭蘊俠在戰場上表現勇猛,他制定了許多令敵人意想不到的戰略方針,在與日軍的對抗中死守陣地,最終取得了勝利。
二、解放戰爭時期成為軍統特工
鄭蘊俠的能力是被上級領導看在眼中的,當時他成為了國民黨軍隊中,百里挑一的人才。大家肯定不希望鄭蘊俠就這樣在戰場上犧牲,所以在他人的舉薦之下鄭蘊俠進入到了軍統,經過一番的訓練之後,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特工。
鄭蘊俠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積極,也深得蔣介石的信賴,在將日本人趕出了我國的領土之後,國共兩黨又展開了解放戰爭。當時的鄭蘊俠是有些糾結的,他參軍的本意就是要驅趕外敵,可現在槍口卻對準了自己人,這讓他有些下不去手。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雖然鄭蘊俠心有不甘,但他又不得不去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歷史上與他有關的兩個事件是滄白堂事件和較場口血案,這兩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解放戰爭發生之初,鄭蘊俠便以特工的身份,潛入了百姓的群體之中。當時共產黨召開了很多會議,為的就是集結兵力,讓大家的思想達到高度統一。鄭蘊俠為了阻止會議的成功召開,曾鼓動一群人毆打在場的開會人員,這就迫使會議無法正常地舉行。
鄭蘊俠的種種做法,得到了國民黨高官的認可。之後他又受到命令秘密組織一支游擊隊,當時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鄭蘊俠剛剛將隊伍組織起來,就被解放軍給擊垮了。受局勢影響,蔣介石已經帶著國民黨內部的一些高官逃亡了台灣。
鄭蘊俠本來也是想要儘快撤退的,但他終究還是晚了一步。當時各地已經解放,如果被人發現他特工的身份的話,那自己的處境就危險了。當時鄭蘊俠有三個逃亡的目標,一個是去往台灣找到國民黨,一個就是去往信息與經濟比較落後的海南島,再有一個就是緬甸邊境的金三角地區。
三、隱藏身份成為農民
鄭蘊俠在考慮再三之後決定要逃往金三角,可各地已經設置了很多的關卡,各地解放之後大家也都想要肅清城市中國民黨的殘餘勢力。想要逃走並不容易了,於是鄭蘊俠選擇了暫時潛伏,他成為了當地榨菜廠的一名工人。
由於共產黨的各種調查,鄭蘊俠最終逃到了貴州一個偏遠的山區中。他告訴當地人,自己是為了躲避戰亂才來到這裡的。當時的鄭蘊俠已經40多歲了,卻一直孤身一人,為了不讓大家發現他身份的不同,便在當地娶了妻子。
鄭蘊俠為人仗義,很快便融入了村裡人的生活中,他為了隱藏身份改名為劉正剛。由於表現積極他被大家推選為村民代表,1956年他獲得了去縣裡學習的機會。
鄭蘊俠一直對外稱自己出身貧苦人家,所以並不識字。可在一次與人聊天時卻說出了「不翼而飛」這一成語,這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鄭蘊俠談吐不凡,並不像普通的村民,有了異常之處就一定會引來眾人的調查。
經過當地警方的認真查詢,鄭蘊俠的真實身份最終被揭開。這時村民才知道,鄭蘊俠是逃亡了8年之久的特工。當時他便被判處了死刑。鄭蘊俠的運氣特別的好,還沒有行刑國家就制定了一個政策,最終鄭蘊俠被判處了15年的有期徒刑。
這種起死回生的經歷,鄭蘊俠心中很感激,出獄之後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去回饋社會。直到2009年鄭蘊俠因病去世,享年102歲。
總結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番平坦的,鄭蘊俠曾經歷過輝煌,也曾有過低谷,無論面對怎樣的遭遇,他都讓自己做到了坦然面對,這是最可貴的。他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共產黨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之後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感謝。
沒有人能夠做到絕對的完美,誠然鄭蘊俠曾經曾做過許多的錯事,但那也都只是形勢所迫,錯就錯在他站錯了陣營。共產黨之所以一直能夠受到百姓的愛戴,這和恩威並施的治國之道是有很大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