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求職風險大,退休延遲到65歲,如何過好中間30年?

2022-04-02     勇叔話房

原標題:35歲後求職風險大,退休延遲到65歲,如何過好中間30年?

35歲,是一個人工作經驗最豐富、工作能力最巔峰,也是思想最成熟的年紀。可以說,35歲之後才是一個人事業上升的最關鍵時期。

然而,在求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企業會把求職年齡上限設定在35歲。不管你是多麼年富力強,不管你的工作經驗多麼豐富,只要超過了35歲,就很難打動面試官。

01 35歲之後求職,一把辛酸淚

公司面試一位財務主管,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優秀,有註冊會計師證書,並且在上市公司做過財務管理。人事認為,這個人很適合做公司的財務主管。

但是,財務經理看了她的簡歷後,決定不錄用。原因是這個人36歲了,年齡太敏感,未必能適應公司財務高強度的工作。而且36歲的女性,如果再要二胎三胎的話,會給公司增加很大的成本。現在學財務管理的人那麼多,完全可以找個30歲以下年輕人,最好年紀能控制再28歲以下。

這就是大多數35歲以上求職者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如果技術過硬,或者有管理經驗,求職或許還能輕鬆一些,如果只是普通求職者,獲得優質崗位的機率就會大打折扣。

02 35歲正是年富力強時,為什麼很多企業不收這樣的求職者?

01 因為35歲左右的人,大多工作10年以上,不僅工作經驗豐富,抗忽悠經驗也比年輕人更豐富。

剛入職場的年輕人經驗少,領導隨便畫個大餅,就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加班,而35歲以上的人,早就看透了職場裡的一切。只要他們想,總能找出拒絕加班到理由。

02 多數35歲以上的人,被現實消磨了銳氣,不再像年輕人一樣有激情。

年輕人剛入職場,看什麼都是新鮮的,也願意努力去拓展職業技能,只要給點鼓勵,就會努力上進,他們憧憬著將來可以出任總經理,當上CEO。

但35歲以後的人,面對著一份月入幾千的普通工作,看慣了職場的各種套路,對於出任總經理已經不抱多大的希望,所以很多人開啟得過且過的職業生涯下半場。大多數企業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員工的。

03 35歲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孩子小學尚未畢業,父母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這是一個請假越來越頻繁的職業階段。我們公司很多三四十歲的員工,為了接送孩子,跟公司約定早上晚到公司半小時,下午早走半小時,雖然公司理解,但是這也大大拖慢了工作進度。

因為以上種種原因,35歲後求職,被拒絕也就司空見慣了。不僅如此,35歲以後的勞動者,還是失業高風險人群。若企業要裁員,那麼35歲以上非管理層員工必是首選。

但是,當代勞動者所面臨的,不僅是35歲求職被拒,還有延遲退休的問題。

現在的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50/55歲。但是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持續增加,勞動力開始減少,養老金支付壓力增大,延遲退休將來肯定是要推行的。

70後或許趕不上65歲退休,但80後肯定能趕上延遲退休。而80後本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一代人,現在似乎成了壓力最大的一代人。

03 35歲-65歲這30年,面對這麼多的壓力,該如何安排?

01 若有機會,往管理層發展。

走向管理崗位,不僅代表著能力的提升 ,也預示著收入的穩步提高。

很多職場人士在工作能力和經驗足夠之後,都會競爭管理崗位。更高的職位意味著職場地位更穩固,承擔風險的能力更強。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如果有機會,就往管理層進階吧!

02 走技術路線。

管理崗位相對於普通崗位來說,畢竟是少數,而且每一個高層管理崗位,都要爭得頭破血流。如果管理路線走不通,那就走技術路線。技術賽道是每個打工人都能加入的。

而且,現在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達2200萬人,如果能夠取得高級技工資格證,就算50歲求職,都會有公司搶著要;甚至,退休之後還會有公司返聘高級技術人員,也就不用再擔心35歲之後失業以及求職碰壁的問題了。

03 對於強者來說,創業是一個值得挑戰的事情。

很多人在職場積累足夠的經驗後,會尋覓合伙人創業。尤其是在一個新興行業的風口上,會吸引一大批職場精英衝進創業的浪潮。無論是阿里馬雲、小米雷軍還是滴滴程維,都是在職場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抓住一個新興行業的風口,走上創業道路的。

當然,創業失敗的機率要遠大於成功的機率。所以,創業不能操之過急,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可以從小本投入開始做起,創業不是打仗,沒必要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可以給自己留下退路,萬一將來創業未成,還可以繼續進入企業工作,繼續積攢經驗,謀求東山再起!

04 要敢於擁抱新興行業。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新興行業層出不窮,也出現了很多以前沒聽說過的工作崗位。

就像短視頻行業的興起,讓無數人看到了科技改變未來,也改變個人命運的風口。很多普通人就是抓住了這樣的風口,賺到了錢,實現了階層的躍遷。

作為一個職場人,不能只沉浸在個人工作,更要在新興行業的發展中分一杯羹。哪怕不做直播帶貨,當成副業,多一份收入,就能讓未來多一份保障。

每個人的未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只要努力,只要抓住機會,職業生涯最重要的30年,或有坎坷,但必然能夠安然度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38f13d756c5c020a7f8598e5797c3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