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很多時候恨不得一個人可以當作兩個人用,所以對於子女的照顧,往往就會覺得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這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讓自己的父母來幫自己帶孩子,這幾乎已經成了現代人的一種常態。
人老了,如果真的要去幫忙帶孫子或者外孫,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既可以和子女增強聯繫,又能夠含飴弄孫共享天倫。
但是,如果去幫忙帶孩子,有些話還是要提前和子女說好,這三條規矩一定要趁早立下。否則你很可能會好心辦壞事,不僅不能讓關係更融洽,反而會激發家庭矛盾。
一:不干涉教育
老人幫忙帶孫子輩,最好可以做到只出力不出心,就是我可以幫你去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可以幫你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教育,老人這時候最好就不要開口。
不同年代的教育理念都是不同的,之前養孩子其實更像是一種任務,經常聽到老人說那時候四五個個孩子拖著拖著就長大了。他們採取的是一種粗放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更多的只是關注,能讓他們吃飽吃飽穿暖就已經足夠了。
但是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家戶戶的金疙瘩,對於孩子的期望也比那時候要高很多,所以老人的教育理念,並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孩子。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對於周圍的教育他們是全盤接受的,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出現不同的聲音。
如果有幾個人都在教他怎麼做人做事,都在給他指導,孩子就會覺得茫然無措無所適從,他不知道該聽誰的,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二:不干涉飲食
老一輩的觀念和現在是有很大區別的,對於照顧孫子輩來說,給他們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就會產生很多的分歧。
如果老人要幫忙帶孫子或者外孫,就可以事先和孩子的父母說好,讓他們來立下規矩,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做一些詳細的具體的要求,老人只要照做就好。
老人肯定是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但是他們的觀念和現在是有落差的,他們覺得好的東西可能在父母的眼中對孩子不一定好,反而還覺得是一種落後的飲食習慣。
這時候,就需要孩子的父母事先把要求說清楚。
否則老人按照自己的觀念給孩子安排飲食,如果有什麼不合適,老人出力不討好,還會引起家庭之間的矛盾。
不安排、不干涉孩子的飲食,並不是對孩子忽視,而是一種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第一責任人,老人們也無需越過父母來安排孩子的日常瑣碎。
三:不干涉經濟
養一個孩子現在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論是生活中的花銷還是教育上的支出,都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所以當老人來幫忙帶孩子的時候,不要大包大攬,把孩子的一切都攬在自己的身上,第一是會對老人造成負擔,第二對於其他子女來說,也會覺得是父母偏心。
最好的方式就是只出力不出錢,父母可以幫忙接送孩子,可以幫忙照顧孩子日常的生活,但是對於孩子的生活支出教育支出等等都不加干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那輩都是節儉慣了的,對於很多現在的精細之處,他們都會覺得不能理解。
他們會覺得沒有必要把錢花在這些事情上,可是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他們就是希望可以給孩子更好的,他們願意傾盡所能為孩子奉獻,這時候兩代人的理念又會發生碰撞和摩擦。
為了避免這樣的矛盾,還不如把這些權利都交給父母。
老人們幫忙帶孩子不是一種義務,這只是他們對子女對孫子愛的體現,所以不要把這種事情當作是他們的責任,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
老人們自己也無需把這種照顧,當作是一種負擔,事先把規矩立好,儘自己所能,做到自己能做的,問心無愧就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