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紀魅族:車手互聯不靠殺手級應用,靠的是水滴石穿的滲透

2024-10-14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劉寶華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車手互聯、手機車機納入同一個作業系統,甚至納入更多智能終端,前幾年成為汽車業最熱門的趨勢之一。

這個趨勢是由手機企業造車、汽車企業造手機雙向奔赴形成的。前者的代表有華為、小米、星紀魅族,後者的代表有蔚來推出自有智慧型手機NIO Phone。

小米和蔚來是自己旗下汽車、手機形成互聯生態,華為和星紀魅族則是一套手機和作業系統賦能多個汽車品牌,星紀魅族Flyme Auto系統搭載領克、極氪、極星、吉利等品牌,華為鴻蒙系統搭載問界、智界、阿維塔、極狐、江淮、廣汽傳祺等合作夥伴。

除了手機和汽車,華為、小米、星紀魅族這類手機企業還有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通過自有作業系統,這些智能終端互聯形成一套生態閉環,能產生更多無縫連接的使用體驗。

這原本是汽車業比較公認的發展方向之一,最高峰時甚至有觀點認為,未來只有這些形成閉環生態的廠商才能生存,那些僅憑汽車單打獨鬥的品牌終將出局。

但今年2月底,蘋果宣布放棄造車,條件最好、潛力最大的選手離場,給這一模式的前景蒙上一層不確定性。6月10日,馬斯克在直播自己打遊戲時明確表示「我們不會生產特斯拉手機」。繼蘋果之後,傳說中的「手機+汽車」陣營又少了一個重磅玩家。

是不是只有擁有生態的企業才能成功?車手互聯的模式又能給汽車加分多少?再次成為一個答案不那麼篤定,值得探討和實踐的問題。

水滴石穿,聚沙成塔

9 月 25 日,星紀魅族與領克基於Z10聯合打造的電競定製版Z10 STARBUFF正式上市。這是星紀魅族進入汽車產業首款車型,離Flyme Auto首次上車也快一年時間,星紀魅族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合適人選。

發布會後的群訪中,汽車商業評論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星紀魅族COO廖清紅認真回答加主持人補充,講述了超過7分鐘。

廖清紅說,他在2018年做汽車的時候考慮過類似的問題——開電車比開油車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要買電車?他當時想了很久,甚至召集人研討都沒有研討出來讓人信服的答案。

「我說電車可以聽音樂,他們說燃油車也可以聽音樂,搞個U盤導一下也可以聽。我說我可以提前開空調,就是把車打開空調。他們說這種是很小的場景,你得要求夏天爆曬不斷,我舉出了很多東西,其實都被反駁了。」廖清紅說,這很像車手互聯以後似乎沒有出現殺手級的功能。

到今天,電車每年增長的比例很高,廖清紅的結論是很多體驗在悄然地改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小孩坐在我車上的時候,我再也不用用U盤給他導故事了,他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的故事和聽小學五年級的故事是不一樣的,我以前每次給他準備不同的故事,現在的車機可以讓你張口就來,他哪一段感興趣他就告訴車機,這在之前是做不到的。」

都是些最細碎的例子,比如在停車,車位很窄的情況下,有時候會為了給別人留一點餘地,避免他開門撞著自己的車,會把自己這邊留的很窄,但這樣人就不好從車上下來了。現在可以人先下來,讓車倒進去。

再比如說找車,有時候車停到地下,特別是大型的商場忘記了停在哪裡了,現在有尋車功能,有鳴笛、閃燈某種功能能很快找到。

再比如,廖清紅的朋友要用一下他的車,現在馬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給朋友發一個授權,而不是說他去那裡拿鑰匙,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授權。

舉了N多例子後,廖清紅回到正題:「手車互聯,包括今後我們的指環和眼鏡與手機汽車的互聯,現在沒有殺手級的應用,但是它一定會深化。今天可能只是你聽首音樂能夠自動流轉,不用重新再點開,而且自動歌詞給你放出來——不管小米體系還是鴻蒙的體系,還是我們的Flyme體系——都會構建出這樣點點滴滴的易用性或者更多的體驗,就是這種點點滴滴的積累有可能就會逐漸改變體驗和習慣。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的便捷體驗,你就離不開它了。」

與華為小米不同

星紀魅族認為,他們的機會在於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以來,市場對企業能力的要求在發生變化,從機械化到信息化是一個鴻溝,有些企業可能無法嫁接這方面的能力。

廖清紅分析,「這個產業的變遷也意味著企業成功要素的變遷,如果成功要素還是一樣的,那就不應該有新的企業崛起,比資金實力,比技術各方面的沉澱,那都是之前老的企業才有的底蘊。為什麼有新的企業疊代層出不窮呢?就是因為成功的要素髮生了變化。我們所有看到蔚小理能夠去做汽車,我們看到剛才說的小米、華為等等,這就是要素的變化。」

在這個要素的變化過程中,星紀魅族自信具備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要素,公司也相信有些傳統的企業也具備以前比如車方面的底蘊,如果彼此能夠結合起來,也將是一種生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結合。

「因為汽車本質上還有機械化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不一定是要連根拔起的,比如很多老牌車企就有多年的技術沉澱,我認為也許這樣開放合作得模式是有發展機遇的。」廖清紅說,這是星紀魅族自己的造車模式。

同樣是車手互聯、生態造車,華為、小米也在做,廖清紅認為區別還在於,星紀魅族會根據用戶需求去定義汽車,「我們要做的不是小眾,而是面向未來的一批年輕潮玩人群、甚至年輕的家庭喜歡的車是什麼樣子,我們會在這個思維上去思考。」

比如領克Z10 STARBUFF電競定製版,對外宣示了星紀魅族的態度,儘管不是所有人玩電競,但有相當一部分電競人群,所以也不算非常小眾。未來,星紀魅族會針對這方面來構建自己的汽車定義,首先滿足一批人群的愛好或者是偏好。「具體怎麼做現在有些地方還不方便說,但是這是我們會按照這個思路來做我們新車的定義。」廖清紅說。

新汽車公司需要的三大能力

汽車業百年難遇的變革轉型,轉的到底是什麼?星紀魅族在其中有什麼樣的機會?

廖清紅認為,汽車行業已經從傳統的比機械性能到了電氣化時代、信息化時代的較量,智能科技就成為了新的競技場。汽車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單一地依賴於產品性能,而是擴展到了三個核心能力的綜合考量。

其一是產品定義能力,即能否深刻洞察並精準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從「我造你買」到「你需我造」的轉變。這一轉變,標誌著汽車行業正步入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智能創新為驅動的新時代,「我深信我們公司已經具備了這一要素優勢,這得益於我們在 3C 領域積累的經驗,3C 是天然與客戶緊密相連的產品。」

其二是智能化,無論是智能車機系統還是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我們均展現出相較於傳統汽車公司的更強積累。特別是在作業系統方面,我們擁有長達十幾年的深厚底蘊,這無疑是智能化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產。」

其三是研發和交付,「鑒於我們已經擁有兩項核心競爭要素能力,我們選擇合作策略,充分利用大公司已有的平台基礎,在此基礎上由我們去定義並發揮智能方面的優勢,可以完美實現合作共贏。」

CEO蘇靜強調,星紀魅族的核心競爭力是Flyme AIOS 這一個技術底層,這是所有硬體承載的核心,繼而在大吉利集團的基礎上坐車,去做一個差異化的定義、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選擇的是並不是要重投很多的工廠、產能等偏傳統造車的模式,而是會跟兄弟公司進行深度的合作,我們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就是在交互以及產品定義等方面的優勢。」

這一模式的效果如何?

蘇靜介紹,從去年領克08開始的Flyme Auto,到現在為止一年時間,拓展是非常快的,「除了整個在吉利系的適配之外,我們在紅旗07、09也是用到Flyme Auto系統,所以我們跟其他的車企都保持著密切的溝通,現在我們的Flyme Auto團隊是很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