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帶父母看了《平凡英雄》,他們非常喜歡。這讓我開始思考,父母愛看的電影到底需要具備什么元素呢?以電影《平凡英雄》為例,我認為第一個先決條件是「真實事件改編」。父母都比較喜歡看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平時看電視劇也是喜歡看真實人的真實生活,我前幾天向父母安利最近熱播的仙俠劇父母只是看了開頭就說「人在天空飛來飛去的像過家家」。
以父母的人生經驗來看,真實的人世間才是值得品位和關注的,屬於我們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當我提出要看《平凡英雄》的時候,他們還誤以為是「超級英雄」情節,我給他們看了新聞之後他們才顯得有了興趣。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也很意外,本以為是簡單敘述過程的紀錄片,沒想到卻是一部生死時速的大片。影片中小男孩的表演很出彩,他一句「好疼」讓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破防了,我看到每個人都在默默擦眼淚。
父母在情節上也更有代入感,他們更不願意看到一個孩子受傷,不願意看見一個母親在痛苦地掙扎,更理解父母不願意讓孩子遠遊的心情。我問爸媽的時候他們也都回憶起我小時候生病的場景,他們是多麼的焦急,只是發燒就能讓年輕父母亂了陣腳更別說電影中「斷臂」這麼嚴重的傷害!
有看過評論說覺得斷臂男孩的母親反應太過,也不夠冷靜。但是媽媽說如果是她的話都沒辦法想到馬上開車送醫院的事情,也不會像片中母親那麼堅強撐到醫院因為聽到要截肢才暈倒,估計看見孩子的血和斷臂殘肢就能暈倒。
父母都覺得斷臂男孩的母親很厲害,已經做到了「為母則剛」的堅強。
不僅僅是為人父母的感動,父母在看到每一個平凡人都在竭盡全力地幫助斷臂男孩的時候也觸景生情:講述了他們年輕時在工廠,看到一個工人險些因為車床失去手臂,他們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是如何快速反應的,有及時把人推開的,也有馬上關掉電源的,還有馬上查看人是否安全的——沒有人安排,那時候我們就是一瞬間找到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他們以為現在的年輕人和他們那時候不一樣了,但是卻在觀看電影時發現有的品質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會以某種形式傳承下去。
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飛機上的乘務長李冰冰。媽媽說她又漂亮,又很專業,很信服這樣的角色。讓她想起年輕時自己工作的樣子,也是這樣精幹,剛到工作崗位上很多不會的事情就是利用下班的時間不停地練習,再練習,所以每次她都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李冰冰的演技確實很出彩,看她出場的時候非常確信她是一位「已經為人母的資深乘務長「。她在處理斷臂男孩的傷口時體現出的專業感讓人信服,她以母親的姿態安慰疼痛的男孩時也讓人信服。我想這就是好演員的魅力與實力吧。
感動,是《平凡英雄》的底色。平凡人在日常的一天中,遭遇一個小男孩的生命的瞬間,這是平凡人的魅力。但更令人驚喜的,是影片讓人緊張的節奏感,這部電影既有情感讓人感動,也有暢快的節奏讓人懸著一顆心。
在影片中,演員多次提到了時間。比如醫生說:七點受傷,凌晨三點之前必須接上手臂的血管。看到這裡我爸說:這來不及吧。其實他們都已經在新聞上看過這件事,知道原型小朋友已經手術成功了,但是還是被電影的節奏抓住了。
父母平時喜歡看節奏平緩的影視作品,追車、爆炸、破案追兇的一概覺得「太吵了「。但這部情節緊湊的《平凡英雄》為什麼看得這麼津津有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代入感,平時看其他的影視作品覺得吵是因為自己是觀眾,看別人來回折騰自然吵鬧。但是這一次因為電影的真實感,完全把自己帶入到電影里,成為了乘務員、司機、路人,或者任何一個想要幫助這個男孩的人,所以每一次的「折騰」成了必須要做的,自然就不覺得吵。
這部電影這麼戳父母的淚點,也是因為他們對平凡英雄的概念理解得更為深刻:在他們的人生中,年輕時候響應國家的號召成為了建設國家的工人、中年的時候又回歸家庭教育下一代,等到老年了才有一點時間為自己的生活想一想。他們已經用自己最珍貴的歲月解釋了什麼是「平凡英雄」。
平凡英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即便是平凡也要全力以赴地去生活。所以他們看到這部電影,無疑是對他們價值觀的一次徹底的肯定,肯定他們年輕時候的熱血,肯定他們中年時候的堅毅與隱忍,肯定他們老年時候的平穩與安寧。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媽媽說:真好呀,我們的國家真的很安全,有這多人保護我們,你離家再遠我也不擔心了。
剛剛在電影院已經哭過的我,哭得更傷心了。
《平凡英雄》這部電影非常適合帶著父母一起觀看,有代入式的感動,也有情感上的認同,他們一定會很喜歡!在電影院,帶著父母,過一個有意義的長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