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顛覆與變革中疊代創新

2019-12-24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本報記者 杜一娜

日升日落,寒來暑往,2019年年尾不知不覺已經來臨。

這一年中,聽到最多的是傳媒生態的顛覆性變革。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被應用於傳媒領域,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湧現,並在新聞作品與主題宣傳中不斷創造爆款。這一年中,越來越多的媒體擁抱新技術,加速從內而外的求變求興,加速從外而內的求速求新,再造流程,脫胎裂變,一體發展,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向「四全」目標挺進。這一年中,依然有像磐石一樣堅守在新聞一線的媒體人,無論逝去,抑或創新,他們永遠在搶發新聞的路上……

回顧2019年,我們印象深刻。

印象1:主題報道 關注度不斷攀高

繼208年後,2019年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上持續發力,這也成為媒體融合重要的實踐場。自2018年起,中國新聞獎增設媒體融合獎,也大大激發了全國媒體工作者深耕新媒體產品創作、生產與傳播的積極性。

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2019年全國主流媒體積極策劃和報道,通過圖文音視影等形式推出了系列創新性報道,其中不乏全網點擊量或者播放量過億的優秀作品。

人民日報社全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的互動H5《56個民族服裝任你選!快秀出你的愛國Style》,在國慶期間推出後,迅速風靡全國,眾多網民在網上換上自己喜愛的民族服裝,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成為今年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新媒體產品。

而由梨視頻策劃的中國邊境主題行活動「大國邊境」,通過發現、梳理、展示和講述邊境省市壯美山河、人文民俗、口岸經貿、邊境管理、豐富物產和人物故事,致敬中國速度背後保萬家燈火安寧的守護者,感動了億萬網民,全網閱讀量超過10億次。

轉變話語方式,創新性表達,媒體在2019年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

印象2:技術顛覆促生態巨變

人工智慧革新了信息的呈現方式、人與信息的連接方式、信息的傳播方式等,深入推動了媒體融合的發展,019年,在媒體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智能推薦、新聞寫作、機器視覺等越來越多樣化和精細化的智能應用不斷革新著信息生產和傳播流程。

2019年2月,新華社聯合搜狗公司發布了升級版AI合成主播,並且應用在全國兩會報道中,而12月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首個智能化編輯部,開啟了一場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智慧革命。在地方媒體中,封面新聞是智媒體發展的代表。從最初提出智媒體概念,到堅定不移地構建「智能、智慧、智庫」模式,再到2019年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戰略,至年底剛剛提出「建設一流網際網路科技傳媒文化企業」的目標,這是封面新聞不斷摸索、勇於革新的選擇,也是媒體深度融合的選擇。

2019年,大數據技術應用在傳媒領域變得更為普遍。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媒體可以生產更多新聞,數據分析能力顯著提升,甚至能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參考的調查分析類報告。南方都市報社轉型為智庫型媒體便是媒體融合的另一個路徑探索樣本。2019年,該社基本實現了內容生產的全面轉型,除新聞生產外,在智庫產品生產上,開展課題項目50個,發布研究報告和測評榜單310個,是2018年的3倍。南方都市報社正在從媒體機構向數據公司轉型,這個現象及轉型路徑值得借鑑和思考。

印象3:渠道全網拓展迅速

黨報、黨刊以及黨政類新媒體在2019年呈現出深耕自建渠道、全網廣泛鋪開以及高質量發展的特點。

中央及省市級黨報繼續在拓展渠道上擴大版圖。據2019年7月公布的《2019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綜合考察77家黨報(中央級報紙12家,省級黨報33家,地市級黨報332家)在紙報、網站、微博、自有客戶端、入駐客戶端及短視頻平台的內容生產及傳播情況後發現,黨報作為主流媒體呈現出網絡傳播力顯著增強、自有客戶端下載量持續增長、在聚合新聞客戶端中訂閱量上升、黨報抖音號快速崛起等特點。

「學習強國」作為科學理論的學習陣地,創新了學習的組織形式,吸引機構媒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院校社團等紛紛入駐,而「學習強國」也通過多次徵求意見、改版創新、版權簽約等,使用戶體驗更好。

重慶市委黨刊(CQDK)自主建設全媒體傳播矩陣,以七一客戶端為各平台的核心,同時入駐今日頭條、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喜馬拉雅等平台,轉變話語方式,承擔「翻譯」角色,運用網言網語,把「廟堂之音」成功轉化成民間語言。

從紙媒到網際網路的「陣地轉移」,是黨建類媒體的一次思維換新,也是此類媒體傳播方式的創新。

而政務類新媒體則呈現出體量大、矩陣聯動等特點,以數十萬的數量走進了百姓生活。藉助短視頻這一傳播新形式,政務類新媒體在2019年更加風生水起,「政」能量與「正」能量雙強。比如,@中國警方在線、@中國軍網、@中國長安網、@人民法院報、@中國消防等政務新媒體,脫掉「說教」的外衣,注重用接地氣的話語方式將百姓與政策接通,注重熱點事件的及時與正向發聲,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正能量。

印象4:縣級融媒建設火熱

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在時隔一個月的媒體深度融合工作推進會上,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則有針對性地提出,「著力構建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全媒體傳播矩陣」,縣級融媒體中心被納入了全媒體傳播矩陣的考量之中。

這是繼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後,又一次對縣級融媒中心建設的重點部署。

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2019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全國至少9個省份已完成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覆蓋。縣級媒體在中央、省市搭建的雲平台基礎上,共享融媒體資源,因地制宜打造本土化品牌,並通過跨界合作推動發展,形成了不少代表性模式,如浙江長興的「長興經驗」、河南項城的「項城模式」等。

不過,雖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由於人力、機制、技術資金等局限性,縣級融媒依然存在內部機制僵化、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內容同質化、發展盲目化等諸多問題和挑戰。這成為2019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遺憾,也將成為2020年推動其建設的關注點和著力點。

印象5:媒體人在堅守中創新實踐中求新

2019年,媒體人的生存與去留成為「舊聞」,越來越多的媒體人開始習慣這種由傳媒生態改變而引起的行業陣痛。

有人離開,自然有人堅守。心中有光,何懼路長。

2019年,有不少媒體人令人難忘:情系祖國邊陲、永遠保持「開機」狀態、採訪途中不幸被落石擊中而殉職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副製片人周泉泉;睡過門板、用「泥腿子」跑新聞的廣西日報社記者諶貽照;發現並發掘開山島王繼才夫婦故事並持續追蹤報道的光明日報社記者鄭晉鳴;對文字近乎「潔癖」的講究,痛恨廢字,卻對同事、熟人、採訪對象細心關愛,不幸突發心梗而離世的新華社國際部高級編輯徐勇……

2019年,媒體人在堅守中創新,在實踐中求新。

康輝成為2019年惹人注目的「網紅」媒體人。自7月2日在《新聞聯播》中擲地有聲地播報了《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後,康輝登上熱搜榜,今年下半年,康輝在全媒體報道中的一系列嘗試,讓其吸粉無數,尤其是在11月隨國家團到希臘、巴西訪問報道時接連推出的Vlog,更讓康輝成為媒體人「網紅」。

用戶思維、平民視角、專業解讀,讓年輕人愛上看新聞。不得不說,康輝為所有轉型中的傳統媒體人作了一個示範。

年度政策:為快步前行指明方向 為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央領導對媒體向縱深發展、推動媒體融合多次發聲,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也針對媒體業發展現狀提出具體要求、推出建設規範、開展專項檢查,力求進一步推動媒體健康發展、快步前行。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習近平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

今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發出通知。

通知指出,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制定頒布《條例》,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標誌著宣傳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兩個縣級融媒體規範開始實施

《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台規範要求》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於1月15日開始實施。

《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台規範要求》規定了對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業務和技術支撐的省級技術平台的規範要求,適用於支撐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省級技術平台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維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則基於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業務類型,規定了其總體架構、功能要求、基礎設施配套要求、關鍵技術指標及驗收要求等內容。

國家新聞出版署開展「三審三校」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

國家新聞出版署11月下發通知,就開展出版單位「三審三校」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作出說明。通知明確了落實「三審三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嚴格履行「三審」,認真執行「三校」,嚴把人員資質要求。根據通知,各圖書、報紙、期刊出版單位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在檢查中要重點關注2018年以來「三審三校」制度落實、人員資質、主管主辦職責落實、新媒體內容把關管理等方面情況。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發出《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倡議》

11月30日,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發出《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倡議》,倡議全國新媒體和新媒體工作者堅持正確導向,忠實履行新使命;強化行業自律,展示自身新形象;注重內容建設,積極創造新傳播;聚焦群眾需求,強化媒體新服務;深化融合發展,順應時代新趨勢;搭建共享平台,推動社會新發展。

中國記協修訂職業道德準則

12月15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向社會公布。準則共7條31款。

準則從上次修訂至今已有10年時間。10年來,我國新聞事業面臨的形勢、新聞隊伍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立足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對準則進行了第四次修訂,並於11月7日經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全國理事會第五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

(本報記者 李雪昆 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Z6Nm8BMH2_cNUgcF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