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紅的黃元申因趙雅芝出家純屬謠言:他若不出家成就可比肩成龍
粉紅色的喬治2020-04-0600:07
今天無意中與友聊起港劇,我對她說我看的第一部港劇是1981年版《霍元甲》。
這部劇,對於七零後以上的人來說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
它是一代人對港劇的最初印象,這部劇承載著中國人對八十年代初的記憶,
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思想解放和文化解放的一個符號。
並且,《霍元甲》的播出,讓人們第一次濃烈而又真實地感受到,
與祖國分離近百年的香港人民內心不變的愛國心,以及崇尚中華傳統文化的本心。
該劇由黃元申,米雪,梁小龍,魏秋樺主演,其中黃元申在劇播出後突然出家,
令大眾和媒體愕然:正當紅時的黃元申何以出家?
01
成為明星,實非他的本意。
1948年12月2日,上海的一戶黃姓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命,
腹有詩書的黃先生給孩子取名為元申,寓意孩子的人生從此開始。
次年,未滿一周歲的黃元申,跟隨父母移居香港,當時正值許多中產家庭的移民大潮,黃元申家雖是書香門第,但到了香港之後,一時間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家境逐漸困窘。
隨著5個弟弟妹妹的出生,家裡的經濟情況更加拮据,經常性的入不敷出。
懂事的黃元申12歲時,就希望自己能像父親一樣承擔家庭重擔,他希望自己能練出一身好功夫,有一個好身體,好為家裡賺錢出力,黃元申拜師學習武術,從小便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在學校,他同樣是一個刻苦學習且天姿聰穎的好學生。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
黃元申小小年紀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後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但因家貧而放棄留學機會,無奈之下踏進社會工作賺錢養家。
走上社會的他,做過多種類別的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和事,這為他後來的表演打下了非常好的生活基礎,
工作之餘,練習武術成為他業餘生活一直持之以恆的習慣,黃元申練就了一身真功夫。
七十年代,正值香港武術片的萌芽期,張徹、胡金銓等武術導演,正在躍躍欲試,以拍攝金、古、梁的小說為主,為香港電影市場注入新血液。
而此時,大黃元申8歲的李小龍,已在美國電影界闖出自己的名號。
1967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票房收入首過百萬,被稱作"百萬導演"。
1968年,執導了《金燕子》,由鄭佩佩主演,塑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俠形象。
張徹的兩部電影大受歡迎,由此拉開了香港武俠片的序幕。
很多業內人士都感覺到動作電影是當時香港電影市場的發展方向,而動作明星,將是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香港明星。
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李小龍那樣的人,雖然當時的李小龍還未拍攝《唐山大兄》等經典影片,但他在美國開設武館,建立截拳道,在美國電影中擔任武術指導的一系列動作,都成為香港年輕人崇尚的目標。
黃元申的弟弟偶然看到了無線藝員培訓班招生,他從小就被哥哥的身手摺服,沒跟大哥商量,弟弟就給自己和黃元申都報了名。
沒想到他自己落選,而大哥卻在六千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被選中的六十人之一。
02
出道後的黃元申,憑藉過人的功夫先後參演25部電影、34部電視劇,不但在本港名氣大震,而且成為第一位在內地引起巨大轟動的香港動作明星。
可以豪不誇張地說,《霍元甲》播出後,黃元申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香港明星,縱使現在任何一位頂流明星,都不及當時黃元申的知名度高。
《霍元甲》播出後,在之後的三四年里,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都播放著那首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
《霍元甲》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它是凝聚兩岸三地人民情感的紐帶,也是喚醒血濃於水的民族情的興奮劑。
黃元申儒雅的外表,如行雲流水一般的武打動作,成為中華武術的象徵,也成為中國男人審美的新標準。
《霍元甲》播出後,本已憑藉多個武俠形象紅透香港的黃元申事業更加如日中天,可以這樣說,如果黃元申不出家,他完全可以和成龍並駕齊驅。
喬治此言並非誇大其詞,以黃元申的武術功底和表演經驗,再加上他俊美的外表、儒雅的氣質,無論從哪方面都不弱於成龍。
只不過,黃元申在名利洶湧而至時選擇了全身而退。
1984年拍攝《邊城龍虎鬥》,認識了皈依佛門的林國雄,偶然間接觸到佛門思想,對佛學有了認識,並受到感召,在林國雄的引導下,領悟出佛學的理論真諦,與他身處的名利場中爾虞我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元申自己的人生開始重新思考。自此黃元申開始信奉佛教,奉行齋戒,並與妻兒一同食素。
到1985年,他便徹底落髮出家,成為真正的佛門弟子,不再接戲,並拒絕參加任何活動,潛心向佛。
他的此舉引發觀眾和媒體的百般猜想,傳播最廣的是他因情陷合作搭檔趙雅芝被拒而出家。
對此,喬治笑而無語。
但凡有些許生活經驗的人,看過黃元申的履歷就不難發現這種傳言的荒謬之處,不過是為了增加談資和八卦內容而已。
一個從小便歷經生活滄桑變化的人,而且在已婚生子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為了另一個不相干的女人而出家。
但至今,對黃元申出家一事的原因,傳得最多的就是為了趙雅芝。
這是對黃元申的不敬,更是對趙雅芝的不利,更主要的,是對黃元申妻子的不善。
所以,我並不想費筆墨寫這段往事,杜撰多於事實,不提也罷,用腦子認真想想,只覺可笑而已!
黃元申本人說過:出家全是佛緣所定。在剃度前他早已倦怠世相,厭棄虛榮,後逐漸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開朗,令其充實平靜,遂萌發了出家皈依佛祖的決心。
「聽聞佛法,緣分註定「,過去拍戲時有很多問題在他的腦子裡弄不清楚,許多人生問題在書中也找不到答案。接觸佛法後,他感到很多問題都能解釋融通。
黃元申對人生哲學、宗教和科學等問題深有遠見,見多識廣,言談中不時留露出與世無爭的恬淡和看破紅塵的清高。他是一個學無止境的人,他喜歡看書,滿屋子都是書;他喜歡書法,練得一手好字。
03
切莫用你的思想,去定義別人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的不同感知和選擇,
人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快不快樂,願不願意。
黃元申曾寫過一首詩:
生命托化三世通, 死神來去無影蹤; 事主不論貧與富, 大限忽來戲即終。 這首詩,讓我驀地想起紅樓夢裡的很多詩詞來。「生死事大,名利事小」難道不是麼?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替他惋惜,不正是因為我們把名利看得光環太重嗎?
而對於已經得到過名利的他來說,或許反而能將名利放下。
縱有廣廈千萬間,死後也終為土灰,人生的本質不就是這樣麼?
只不過看穿的遁入了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
若生緣,再苦味也是甜,若無緣,放愛在心間。
人活著,當遵從於本心,黃元申的妻子大概也理解了他出家的行為,一直未改嫁,替他照顧一雙兒女。
2005年,黃元申還俗,一家四口深居於美國。
好一位來去自如的雅士,除了佩服,我找不到別的詞。
他的境界,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看懂的,所以,默默祝福就好!
黃元申演藝成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xUkUXEBfwtFQPkdeie-.html台灣劇集:飛花逐月(飾演蕭寒月,與苗可秀合演) 他是《絕代雙驕》里聰明絕頂,活潑精靈的小魚兒(榮獲美國國際電視節目金獎) 他是《陸小鳳》里冷傲瀟洒的西門吹雪(榮獲紐約國際電視銀獎) 他是《小李飛刀》里英俊劍客阿飛(榮獲20世紀華語電視劇集100強) 他是《少年黃飛鴻》里武功高強的黃飛鴻 他是《上海灘龍虎鬥》里帥氣十足的紀先勇 他更是人們廣為傳頌的「霍元甲」!(榮獲《大眾電視》金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