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商最討厭的四種工廠

2019-07-25     焦點視界

做外貿挖掘客戶、尋找訂單很辛苦;滿足客戶要求、留住客戶也很辛苦。如果能夠擁有強大的工廠做後盾,就會輕鬆許多。身為貿易商,選擇合作的工廠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味。

筆者想藉此機會說說如何選擇一個給力的供應商,或者說,如何避開"豬隊友"。如果讀者是工廠,也可以對照下看看自己的軟硬體能否達到要求,如果是,離採購商下單也不遠了。

配合度低

通常來說,大工廠會比較傲慢,優先生產大單子,小單一拖再拖。工廠不論大小,不論資歷,不論人多人少,要看配合程度。

我們在某平台上看到一家有著11年資歷的工廠,工廠規模、評價都很不錯。談單的時候很順利,簽訂了合同,交期、定金都說得很清楚。出於信任,我們幾乎不催工廠的進度,只是偶爾問一下進度,工廠回應一切正常,臨近交期要去提貨了,通知工廠準備,工廠先是沒有做回應,打了幾次電話終於通了,說還沒有做好,讓再等等。

事情不妙,我們直接去了工廠,確實都在正常生產,只是生產線上並沒有我們的產品。詢問產線工人,原來他們最近接了一個幾百萬美金訂單,其他訂單全部延後了。還有5天要交貨,訂單還沒有排!不是按下單順序生產嗎?工廠回應,我們會儘快做貨,會按時交貨。據我了解,產品組裝程序繁瑣,5天時間根本不夠。

我說:"先不說合同上怎麼寫的,你們11年的老牌子就是這樣做事的嗎?"這時候廠長不耐煩了,說了一句:"我們的老客戶下單要先完成不?你們的訂單也不是很大,現在也沒到交期,我們按時交貨就好了嘛。"

為了避免問題發生,我繼續找合作工廠,感謝網際網路,一天之內我們找了一家小作坊,十幾個人同時生產,最後在約定交期那天,大廠出了60%的貨,小作坊出了40%,幾經波折按交期出貨給客戶。

雖然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這次經歷也可以看出,工廠的配合程度比所謂的"11年老工廠"來得實際。

狡詐無賴

選供應商要看老闆人品,首先要正直誠信,能說到做到,還有膽量有氣魄,願意承擔風險,寧願自己吃虧,絕不讓客戶虧損太多,這樣的人可以做朋友。還有一種人,奸詐小氣專門坑客戶,做一單沒一單,打一槍換一個門面,賺錢是唯一的目的。

有一次,有個供應商樣品質量不錯,於是下大貨單。因為物料漲價的關係,他們私自選用了差的物料投入了生產,當我們如期去工廠驗貨,工廠拿出了一部分讓我們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半個月後我們客戶投訴有三分之一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對銷售和信譽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客戶用Skype直播了整個驗貨過程,證明確實是產品質量問題。我們只有把這些視頻發給工廠,說產品質量不合格,工廠耍賴不肯承擔責任。錢已經結清,沒有辦法,現在也不能讓客戶把壞的產品退回再產生額外的運費。我就跟工廠說,是這樣,這個客戶量很大,服務好了後續還有很多訂單,為了這一次訂單得罪客戶是不是不值得呢?你們發個郵件跟客戶那邊承認下是你們的失誤,然後我們也跟客戶談下,降低索賠額。工廠起初不同意賠償,還硬說是客戶故意栽贓。經過一番利誘,工廠最後同意了承擔60%賠償,我們承擔40%。

有人會說不是有合同嗎?在中國,遇到對方耍賴,合同就是一張廢紙,我們也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去打官司,浪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有時候,為了保住客戶也只能使權宜之際,再和他們合作就是給自己挖坑了。

思維死板

有個爆款產品--手指猴很有市場。國外主要市場要求是原版一比一的產品。很多廠家為了節約成本選用了便宜的電路板,傳感器缺斤少兩,導致做出來的猴子成品不是功能不齊全就是感應不靈敏。

跟工廠交涉,工廠覺得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價格低廉的殘次品,他們做好了成本就高,價格一高就沒辦法賣出去了,哪還有錢賺?

我說我們的目標市場是國外市場,不應該跟國內這些殘次品拼價格,只做內銷能賣出去多少?工廠老闆想了想搖了搖頭,老外也不是人傻錢多,他們說中國產品質量差不還一直在用中國產品嘛!

知道中國製造為什麼會被人貼上劣質標籤嗎?都是因為少數工廠一味追求低價,不保證產品質量。質量都不達標,怎麼可能有市場?

好說歹說,這位工廠老闆還是搖頭拒絕我的要求,最後只能放棄溝通。說的再多,他也不能理解,抱著很多年前的舊思維固執下去,以這樣的理念去生產產品,他們就算不虧損,也走不遠了。

在尋找合作工廠的過程一波三折,幸好我們還是找到了比較滿意的工廠。

結構複雜

我見過最複雜的工廠領導層關係是:財務是老闆的老婆,廠長是老闆的好兄弟,倉庫的管理員是老闆二弟的老婆,跟單員是老闆老婆的侄子。

我想去談個合作,老闆說這個你要找我老婆問下,然後老闆老婆說生產的事情我不清楚,你去問廠長吧,廠長說,你等等我問下倉庫……

一來二去等確認個事情愣是用了半天時間,我也不選這樣的工廠,溝通效率太低。

找合作工廠能避開以上雷區是最好的,如果實在不行,至少要滿足兩點:第一保證質量,第二願意配合。如果時間充足,工廠可以慢慢挑,穩定下來,前期花點時間和力氣,後面就會省力很多。

一定要謹慎把關,避免因為跟工廠的溝通失誤而失去辛苦挖到的國外客戶。

文_維尼
關於作者:90後外貿人,外貿邦特約作者,《焦點視界》特約作者,深圳新琪外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新書《手把手教你Google開發》,擅長分析和拿捏客戶心理,對外貿中的各種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豐富的開發客戶和展會營銷經驗。

想要獲得更多乾貨?那就關注《焦點視界》微信公眾號(focusvision)吧!


(本文首發於《焦點視界》雜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fxbK2wBmyVoG_1ZyS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