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評測 | 消費級AR又一里程碑,一文讀懂雷鳥X2的「進」與「守」

2023-10-18     VR陀螺

原標題:深度評測 | 消費級AR又一里程碑,一文讀懂雷鳥X2的「進」與「守」

文/VR陀螺 冉啟行

「這款產品,絕對不會推出,又是一款 demo 而已。」

「從技術組合角度來看比較難,很難量產以投入消費市場。」

在諸多質疑聲中,雷鳥X2 終於承兌了當初的諾言,突破技術的桎梏,邁出量產的關鍵一步。10 月 13 日,雷鳥創新舉辦其首場線下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雙目全彩波導一體式真 AR 眼鏡——雷鳥X2。

雷鳥X2 官方首發價為 4999 元,首發預約優惠價為 4499 元,老用戶預約優惠價為 3999 元。雷鳥X2 目前已在京東、天貓以及官網開啟預約,將從 10 月 31 日正式開售。

雷鳥創新 CEO 李宏偉在發布會多次提及「遙遙領先」。作為一款具備前瞻性質的 AR 眼鏡,雷鳥X2 集合了當前 AR 產業諸多「最新技術」和未來「應有技術」,在以分體式 Birdbath、自由曲面為主的 XR 眼鏡市場中,打出了差異化的一面。

圖源:VR陀螺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款真 AR 眼鏡體驗如何:

P.s. :由於手機拍攝眼鏡內部畫面會與實際體驗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雷鳥X2螢幕刷新率和手機相機參數有所差異,所以部分圖片在色彩細節方面存在偏差,以實際肉眼體驗為主。由於採用固定眼鏡+固定相機支架拍攝形式,部分實拍畫面視角可能偏低。

一體式眼鏡形態,雷鳥X2的「心機」設計與佩戴體驗

雷鳥X2 採用全彩 Micro-LED 微顯示器+衍射光波導的光學方案設計,如此微光機搭配,讓其能夠擁有了普通眼鏡的外觀形態。

雷鳥X2 採用了 D 形前框設計,據稱該設計由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最耐看,適配性最高一款設計。鏡框中央還有一顆 1600 萬像素攝像頭,用於拍攝和 SLAM 交互,以及一顆光線傳感器。

圖源:VR陀螺

與雷鳥 Air Plus 類似,雷鳥X2 整體採用藍黑色,配合鏡框邊緣菱形點綴,簡約而不顯單調。由於採用一體式設計,集成了 PCB 主板以及電源等,雷鳥X2 鏡腿部分略顯粗獷,不過也做了巧妙的人體工學設計,將不少「硬貨」置於鏡腳。

圖源:VR陀螺

光機與鏡腿結合處做了鉸鏈設計,讓其不僅可以像普通眼鏡一樣向內收納,還可以略微向外延展,更方便用戶佩戴。

雷鳥X2 鏡框採用航空級合金材料,保證整體結構的質量與質感。鏡腿尾部採用了軟矽膠,內側的弧面設計一方面讓用戶可以根據頭部向外伸展,另一方面也讓其觸膚時更舒適。

圖源:VR陀螺

為最大程度保證續航,雷鳥X2 還增加了一顆距離傳感器。當用戶取下眼鏡時,它會自動熄屏、並關閉 WIFI、藍牙等,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這一點與 VR/MR 頭顯的設計理念類似,不同的是距離傳感器的位置從印堂部位轉移到了鏡腿,更適合 AR 眼鏡的設計。

實際佩戴方面,得益於空氣鼻托+外延鏡腿的人體工學設計,輕型材質的使用,119g 的雷鳥X2,主要承重在鼻樑與耳部(顳顬部分),相對平衡的重量分配讓其可以較為舒適的佩戴使用。

不過,長時間佩戴仍會感覺到些許負重感,這對於頭戴式硬體產品來說難以避免。當然,對於那些本身平時就有眼鏡佩戴習慣的用戶,可能更好適應。

圖源:VR陀螺

另外,由於較大的產品頭戴設計(190.77×165.63×55.86mm),頭型偏小的用戶,佩戴時會出現滑落,無法固定的情況,產品更適合男性或頭型稍寬的用戶佩戴使用。當然,這樣設計的一個好處是——拍照顯臉小(愛了愛了)。

圖源:VR陀螺

除 AR 眼鏡常規語音交互,以及鏡腿觸控板交互外,雷鳥X2 還配備了3DoF 戒指——雷鳥 Ring,重量僅為 9g,非常輕巧。

比起戒指,筆者認為雷鳥 Ring 更像是一款造型奇特的扳指。不過,奇特設計的背後,也是滿滿的細節誠意。

該戒指中間部分鏤空,內部鑲嵌了一層帶有橫條紋的矽膠,用於增強佩戴舒適性,並且可以加大與手指的摩擦力,避免不慎滑落。

圖源:VR陀螺

戒指採用了不規則的類五邊形設計,正面有一顆LED提示燈,一塊醒目的亮黑色觸摸板,以及一顆實體按鍵,側邊有一個磁吸式充電接口,背面才有弧形設計,印有雷鳥創新的 logo。

戒指底部採用凹凸設計,在食指佩戴時,中指可以非常自然地進行貼合,而不會產生手指之間的異物夾雜感。

圖源:VR陀螺

聊完眼鏡與戒指設計和佩戴,再來看看大家最關注的顯示方面。

85%高透光率、1500尼特峰值入眼亮度,Micro-LED全彩顯示的一大步

全彩 Micro-LED+衍射光波導的光學設計,讓雷鳥X2 擁有 1500 尼特峰值入眼亮度,配備的光線傳感器還可自動檢測外界光學,自適應調節亮度,平衡續航與顯示。

不過實測發現,在部分環境下,其亮度自動調節數值可能會偏弱,較難清晰看到畫面。當然,手動拉滿亮度值後,幾乎可以適應各種室內戶外環境。

區別於 Birdbath、自由曲面等分體式 XR 眼鏡的光學設計,雷鳥X2 高亮度的全彩 Micro-LED 光引擎讓其不再需要墨鏡擋片做遮光,並且在波導片的加持下做到高達 85% 的高透過率。實測之下,無論是室內還是戶外,都可以像普通偏光眼鏡一樣,不遮擋真實視野。

圖源:VR陀螺

25° 的視場角並不大,但是在雙目合像的加持下,肉眼並不會感覺畫面小。並且相比於單目而言,無需特別轉移注意力,肉眼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有疲倦感。

雷鳥X2 的全彩 Micro-LED 是通過 Cube 合色方式所實現的 RGB 彩色,雖然這樣的使得光引擎達到了 0.7cc,但是這也是目前可實現 Micro-LED 全彩量產的最優方案,而單片全彩仍有一定時間距離。

在肉眼實測之下,合色方案全彩效果自然,色彩對比度明顯,均勻性較好,很好地呈現了 Micro-LED 的天然優勢。另外,雙目合像效果質量也非常高,立體視感較好。不過,若通過手機拍攝,會因為拍攝刷新率與螢幕刷新率的不同,影像會出現偏色情況,與實際體驗存在較大差別。

圖源:VR陀螺

室內環境基本可以全部覆蓋,以高清全彩的姿態展現。不過,衍射光波導中最常見的問題——由於環境光導致的彩虹紋在雷鳥X2 中依然存在,不過已經有很大改善。

圖源:VR陀螺

高通驍龍XR2 Gen1+6GB RAM,真一體機的流暢運作

得益於八核八線程的高通驍龍 XR2 Gen1 平台,加之智慧型手機級別的 6GB RAM+128GB ROM 內存組合, 雷鳥X2 在系統體驗上達到了絕佳的流暢程度。

憑藉較強的高並發性能、多路傳感數據能力,在過往的 XR 硬體中,驍龍 XR2 Gen1 平台主要應用於 VR/MR 類頭顯產品中,這也是該晶片在 AR 眼鏡上的一次積極嘗試。

毋庸置疑,無論是眼鏡內的各種快速交互介面滑動,又或是進入地圖導航、識圖翻譯、AI 數字人交互、拍照攝像、第三方小遊戲應用和 SLAM 測試等,雷鳥X2 都能完美承載運行,近乎沒有卡頓、閃退等現象發生。

不過,在頻繁高強度,體驗雷鳥X2 翻譯、拍照、數字人、識圖等應用後,雷鳥 X2的左鏡腿尾部(電池部分)會有明顯的發熱現象,但是由於後鏡腿架於耳部之後,並未直接接觸到肌膚,所以在佩戴時,並不會直接感受到。

圖源:VR陀螺

續航方面,在一直保持最高亮度,在翻譯場景下,外加臨時拍照(快捷鍵一鍵捕捉),還有手機信息提示彈窗等使用下,雷鳥X2 基本可以保持 2 小時左右續航時間。基於不同使用場景,官方據稱中高頻使用可達 3 小時。

另外,雷鳥X2 在手機連接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優化。在第一次設置、用藍牙匹配手機後,當用戶再次使用雷鳥X2 時,在開啟的瞬間,它會通過藍牙自動連接到手機,且會自動連接上已適配的 WIFI 網絡。這一點非常重要,它簡化了用戶二次使用的門檻。

圖源:VR陀螺

AI、導航、英語學習多場景適配,應用體驗初具雛形

從人體工學設計,到雙目全彩顯示、高性能的移動平台,構成了雷鳥X2 應用體驗的前提。不過,硬體部分不過是基礎,內容和場景體驗才是核心。得益於強大的性能,雷鳥X2 可以適用於更複雜、更豐富的場景。

(一)AI+AR的結合——《Chatbot》體驗

2023 年是 AIGC 炙熱的一年,雷鳥創新也打造了一款 AI 虛擬人語音交互應用《Chatbot》,該應用支持菲菲、艾米、志明(粵語)三個不同的角色,分別擁有不同的虛擬外觀和音色,可以自由選擇與之交互對話。

據稱,每個角色都有預設的 Prompt 邏輯和擅長的領域。雷鳥創新在該款應用上接入了通用大模型,所以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解答難題,它都可以自由應付。AI 數字人的能力主要取決於接入大模型的質量,由於接口等變更相對靈活,在此不做過多贅述。

圖源:雷鳥創新

由於 AI 大模型主要是文字大模型,所以在 AI 數字人語音交互上的讀速,有時候會慢於文字交流,不過,並不影響整體體驗質量。據稱,該功能後續會以 OTA 方式更新上線消費者版本。

(二)AR導航——基礎功能的全新體驗

地圖導航近乎是所有 AR 眼鏡都想打通的一個應用場景,在不少科幻片中,它也常常出現在我們視野中,也被認定為是 AR 眼鏡的基礎功能之一。

雷鳥X2 內置的地圖導航應用支持語音搜索目的地,以 AR 實景導航、近景展示等全新交互模式,全方位滿足用戶近距離及遠距離的導航需求。讓眼鏡可以聽得見,讓用戶可以看得清。除了搜索指定目的地外,還可以搜索附近——「比如尋找附近的咖啡店」。

圖源:VR陀螺

由於產品內置了GPS、陀螺儀等傳感器,所以只需用戶轉動眼鏡方向,即可跟隨調整導航位置。在導航介面中,為了不遮擋用戶中央區域真實視野,雷鳥X2 會將主要提示信息文字化,地圖小型化。

據悉,雷鳥創新後續還會通過 OTA 升級的方式,在導航中增加貼地箭頭指向的功能,這是結合雷鳥X2 SLAM 的功能,在已配備 1600 萬像素高清攝像頭的硬體基礎下,目前更多的事需要軟體算法的結合。

圖源:VR陀螺

(三)英語學習——識物的Vision Go

Vision Go 是一款集物體識別、圖片識別、英語學習於一體的智能眼鏡應用,可以實時識別用戶眼前的物體,並告訴你它的英語單詞是什麼,以輕鬆學習英語單詞。

該應用內置了三種識別模式:【Fastknow】可以快速識別,只要把眼鏡對準物體,Vision Go 就能在毫秒級速度下提示出英語單詞。由於產品處於開發早期,相關模型還在完善中,所以目前能識別的物體相對有限,僅能針對特徵較為明顯的日常用品進行識別,如桌子、椅子、手機、電視、鍵盤等等。

圖源:VR陀螺

【Cloudeye】雲端識別,直接拍攝需識別的物體,Vision Go 就會通過雲端完成識別並返回單詞,因為是通過雲端獲取數據,所以可以識別的物體比較多。不過該過程,需要定焦拍照+等待 2 秒左右(基於網速),就筆者看來,遠沒有第一種方式那樣實時便捷,不過的確識別精度更高。

【ARmarker】增強現實,針對一些特定的圖片。Vision Go 識別後可在眼鏡上顯示出對應 3D 模型和介紹。由於數據有限,暫未體驗到。

(四)第一視角攝影&SLAM

雷鳥X2 配備了一顆 1600 萬像素攝像頭,該攝像頭可用於拍照、錄視頻,視頻通話等。以第一人稱視角拍照,當再次回看照片時,似故地重遊一般。

雷鳥X2 的 1600 萬像素攝像頭可以實現自動對焦,精準快速捕捉對象。通過雷鳥X2 拍攝的照片/視頻,可以在雷鳥 AR 眼鏡應用端導出,並且還應用端內海集成了照片編輯器,用戶還可以可以任意修圖加濾鏡。

下圖是筆者通過雷鳥X2 拍攝的第一視角的招福貓(室外場景),很好地反映出了貓貓原來的姿態和色彩,以及歲月留下的痕跡。通過眼鏡拍出來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導出後的照片還自帶水印,為原來的照片添加了一種更加高級的質感。

圖源:VR陀螺(戶外拍攝)

在色彩相對鮮艷的戶外場景拍攝時,由於進光量相對足夠,色彩區分明顯,當然還可以使用雷鳥X2 手機 APP 內部自帶的照片編輯功能一鍵優化,得到色彩更明亮的照片。

圖源:VR陀螺(戶外拍攝)

室內拍攝時,由於室內燈光較為密集,對於照片的形成會有一定影響,不過整體仍能保持相對地還原。

圖源:VR陀螺(室內拍攝)

視頻已成為年輕用戶記錄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雷鳥X2 支持 1080P 的第一人稱視角拍攝適合用於捕捉精彩瞬間,拍攝 Vlog 視頻內容,解放雙手。實測,雷鳥X2 拍攝可滿足日常視頻記錄需求,不過由於頭戴式設備本身的佩戴方式,在防抖算法上,有待進一步改進。

此外,雷鳥X2 的相機應用還支持延時攝影。

攝像頭不僅僅用於拍照、攝影,對於 AR 眼鏡而言,還有 SLAM。作為真 AR 眼鏡必備的一項技術,SLAM 可以很好地識別空間,標註位置信息,形成——圖像顯示固定,而不跟隨頭戴眼鏡左右擺動的 3DoF 體驗。

基於 SLAM 功能,雷鳥X2 目前上線了可以貼面的《翻譯》APP,該應用支持中/英/西/意/法/日/韓八種主流語言的翻譯,提供實時翻譯、對話翻譯和 AI 翻譯三大翻譯模式。

在對話介面中,雷鳥創新引用了 SLAM 算法,在用戶頭部左右擺動、身體發生位移的同時,翻譯介面也會跟隨之發生移動,保持在用戶正前方,貼對面說話者翻譯。

與傳統沒有應用 SLAM 技術的投屏眼鏡相比,緩慢漸進式的畫面跟隨運動更加自然,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眩暈現象的發生,並且不遮擋用戶真實視野。最為重要的是,當翻譯介面始終在對方臉上時,會是更加禮貌、且自然的眼神交流。

圖源:VR陀螺(看美劇體驗翻譯場景)

其他 SLAM 應用包括《美少女米琪》,該功能後續以 OTA 形式上線。整體應用體驗偏早期,算法在左右上下迅速搖擺中,會出現些許偏差。期待未來更強的算法優化,以及更多 3DoF、結合 SLAM 的應用上線。

(五)微信小程序生態

雷鳥X2 是第一個支持微信小程序生態的 AR 眼鏡。兼容微信小程序後,可以體驗微信聽書、ReadHub、36 氪等小程序應用。配合雷鳥 Ring 提供的 3DoF 射線,可以便捷的與微信小程序交互。

未來很有可能通過前置攝像頭掃碼,快速訪問某個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生態的支持讓雷鳥X2 有了更多可能,雷鳥X2 的應用場景也將在微信小程序的支持下變得更加豐富。

(六)更多應用

除此之外,雷鳥X2 目前還有信息提示、AR 小遊戲等功能和生態內容。從生態兼容性上來看,雷鳥X2 還支持微信小程序、WebXR(該功能後續以 OTA 方式更新上線),還與 Unity 共同研發了兼容 OpenXR 的 Unity SDK 套件,為未來雷鳥X2 的內容生態增長提供了底層基礎。

雷鳥X2 信息提示通知(圖源:VR陀螺)

寫在最後

對於整個 XR 產業來說,雷鳥X2 「進」的是新技術、新場景、「守」的是亦是 AR 的原本的意義,以及對於原有場景內容的平移。

區別於相對成熟的 Micro-OLED+Birdbath 或自由曲面光學方案,採用 Micro-LED+衍射光波導的雷鳥X2 雖然在 FOV、解析度顯示上遜色不少,但憑藉高透過率、微型光機等要素,成為了做「類普通眼鏡」形態 AR 眼鏡的首選。

此前包括 OPPO Air Glass 1(單目單綠色)、OPPO Air Glass 2(雙目單綠色) nubia Neo Air(雙目單綠色)、INMO Go(單目單綠色)等產品,皆採用該方案。

相比之下,較低透過率,較大光機的 Birdbath 和自由曲面在產品形態上很難近一步輕薄化,並且在不加墨鏡片的前提下比較難適應戶外環境,所以大多主打觀影、遊戲等特定場景。

圖源:VR陀螺

這也是為什麼雷鳥創新在布局分體式 Birdbath 觀影類 XR 眼鏡產品的同時,也致力於 Micro-LED+衍射光波導一體式真 AR 眼鏡的緣由——探索技術,布局未來。

儘管目前雷鳥X2 在硬體和體驗上,還有些許短板,但毫無疑問這是當前階段 AR 產業一款「盡顯張力」的產品。對於那些熱衷於新科技、新技術的極客玩家而言,雷鳥X2 無疑是一款引領潮流、充滿創新的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e3d01a4d70646d46158ef10807454b8.html